任殿臣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素質教育的歸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他們的認知水平、人際關系、學習態(tài)度等。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如果長期存在,就會在認知方面和行為方面產生偏差。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于學校德育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在新的教育理念中與學校德育工作找到對接點,是新教育理念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有益補充。其實學校德育工作主要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品質教育,青少年時期是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時出現的逆反、早戀、暴力等傾向如果我們都把它們歸結為學生道德品質問題,就會給學生造成嚴重的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嚴重的會失去自信心,加重學生的負面行為。如果我們把它們當作心理問題來處理,運用人本化的心理輔導方式,通過疏導、矯正等方式來處理,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主要通過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行為能力表現出來,學校德育工作主要就在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比如,《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guī)范》“五愛”“五心”“五自”教育、評選“文明標兵”“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等,這都是心理健康教育運用于德育之中的表現,也是規(guī)范學生行為,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的表現。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德育工作之中,能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更有針對性。
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家庭的教育和影響
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起關鍵作用,家庭的啟蒙教育至關重要。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無人能夠代替的,父母的說、做、行對孩子心理成長最為重要,心理有問題的孩子多產生在家庭關系不和諧、單親的家庭中。因此,父母要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負責,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十分重要。家長的言談舉止、生活習慣、處理鄰里關系、興趣嗜好等無形的示范教育都會對孩子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家長是否與學校教育思想保持一致,是否經常與學校、老師溝通,是否經常關注學生學習等都會對學生成長產生直接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及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心理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家長學校的建設,把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發(fā)揮好。
三、學校要充分利用文體活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學校應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紀念日等開展主題班隊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結合“重陽節(jié)”開展“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活動,結合學雷鋒宣傳月開展“助人為樂”活動,結合“清明節(jié)”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活動,結合“十一”開展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舉辦“六一”文藝會演、文學作品朗誦比賽、手抄報評比、故事會等活動,愉悅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的情操,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根據學校實際經常組織有意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大膽實踐,學會動腦、動手,學會創(chuàng)造,讓他們承受挫折,體驗成功。通過體育興趣小組、美術興趣小組、音樂興趣小組、科學興趣小組等,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美、欣賞美,鍛煉他們的意志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評價自我和評價他人,能客觀看待自身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提高抗挫折能力。讓學生能體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使他們樂意參加群體活動,增強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不致出現心理障礙。
四、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針對性輔導
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好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課的內容設置要與學生實際相貼近。要積極落實心理健康教師的配備,要選擇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熱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的教師從事這項工作,要讓心理健康教師接受一定的專門培訓,要讓心理健康教師多參加心理健康和咨詢方面的培訓,把有益的經驗帶回來,學校要舍得投資用于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
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強針對性,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要認真做好調查研究,重點對單親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及有心理障礙的孩子進行心理輔導。要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仔細觀察,有目的、有意識地與他們溝通,掌握這些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學生加以個別輔導,通過心理老師的疏導,讓他們強化正確觀念,樹立自信,熱愛生活。
五、強化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所開設的各門學科大都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老師應積極挖掘本學科教材中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有意識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育教學之中,對學生實施自覺的、有意識的影響,比如思想品德課教學不僅應該注重教材知識、愛國思想的傳授,更應重視時政分析、案例解讀、終身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充分體驗和感悟。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人物、景物、環(huán)境等描寫,通過散文、古代詩詞鑒賞等都能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各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