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戀 林愛蘋
[摘要] 目的 分析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應用于2型糖尿病結腸造口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間隨機將100例2型糖尿病結直腸癌患者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同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觀察兩組護理效果。 結果 研究組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為(88.9±10.8)分、護理滿意度評分(98.4±1.1)分均優于對照組(72.6±12.5)分、(86.7±4.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為(28.9±4.9)分、并發癥發生率(2.00%)均低于對照組(36.7±6.5)分、(18.00%),且研究組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SCA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2型糖尿病結腸造口術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能幫助患者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及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2型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臨床效果;護理干預;結腸造口術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b)-001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lostom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study group performed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o obser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tudy group's quality of life scale (SF-36 score) was (88.9±10.8)point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98.4±1.1)point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2.6±12.5)points and (86.7±4.6)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28.9±4.9)points,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2.00%)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6.7±6.5)points and (18.00%), and the study group's self-care ability implementation scale (ESCA score) was high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lostomy can help patients establish a positive and healthy mentality, improve their self-care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Perioperative period; Clinical effect; Nursing intervention; Colostomy
結腸造口術是外科常見手術,臨床用于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癌等腸道疾病。挽救了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命,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糖尿病是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典型特征為慢性糖調節異常、血糖水平升高[1]。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類型,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手術具有創傷性,糖尿病患者長期代謝異常,手術風險較非糖尿病患者高,加之患者缺乏對結腸造口知識知曉率、存在不良心理反應,術后容易出現造口感染、黏膜充血等并發癥,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結腸造口術對護理要求高,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所以,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優化手術效果有積極作用[2-3]。該文就2型糖尿病結腸造口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進行探討,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結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選自該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50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為39~76歲,平均(56.2±6.5)歲;空腹血糖7.2~17.5 mmol/L;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為38~77歲,平均(55.7±6.4)歲;空腹血糖7.0~17.3 mmol/L;兩組患者性別、血糖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意識清楚;②無肝腎功能損傷;③獲得醫學倫理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癲癇、精神疾病;②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礙;④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患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嚴格遵循醫囑、護理流程實施圍手術期護理操作,加強巡視,做好交接工作、護理記錄。
研究組同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干預:(1)術前護理:①身體評估 患者入院后護士了解患者飲食、用藥、生活情況,血糖情況、有無糖尿病并發癥、評估患者治療依從性,按醫囑在網上預約陪同患者進行肺功能、血氣分析、心臟彩超、血常規、肝腎功等相關檢查。②控制血糖。根據主治醫生會診意見實施血糖監測,記錄每日空腹血糖、睡前血糖、三餐后2 h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藥物患者術前3 d停止服用,改為短效胰島素皮下注射,叮囑患者多食用高蛋白、低糖、低熱量食物,幫助患者訂制醫院營養食堂的糖尿病飲食,由專門的營養師配置,針對患者所需要的熱卡進行供給,提高患者的營養水平。如果患者進食少,需按醫囑進行靜脈營養支持,并將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在保證患者營養的同時,控制好血糖,減少手術風險。③健康教育 為患者、家屬講解結腸造口術方法、作用、手術風險、血糖控制與手術相關性等相關知識,通過知識宣傳手冊、視頻、圖片提高患者對血糖控制、手術相關知識知曉率,提高配合度。④心理疏導。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患者,耐心傾聽患者心聲。結合心理學知識進行引導,鼓勵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堅定康復的信心。⑤術前準備。術前3 d服用甲硝唑片0.4 g/次,3次/d;慶大霉素16 U/次,2次/d;術前晚上口服60 g恒康正清散+1 500 mL水進行洗腸,這種藥物起效快,時間較短,不影響患者休息。而且腸道準備效果好,減輕了患者痛苦,反復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訓練,并使患者熟練掌握,使患者術后能夠配合有效咳嗽、咳痰,減少術后肺部并發癥。(2)術后護理:①基礎護理。對患者進行動態心電監護,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尿量、引流、血氧飽順序和度、切口敷料情況,做好記錄,有異常癥狀及時處理。能進飲食時,告知患者選用清淡、易于消化、不易產氣的糖尿病飲食、限制富含淀粉食品及高糖食品,保持大便通暢。②血糖控制。術后每2 h做1次快測血糖,將血糖控制在7.0~10.0 mmol/L,用專門的血糖儀掃描患者的腕帶進行監測,血糖異常,會自動彈出對話框進行提醒,并且會自動將監測結果登記在護理血糖監測單上、對于有靜脈高營養的患者使用胰島素泵輸注胰島素,并根據血糖進行調節胰島素用量,對于直接將胰島素加在三千袋及卡文營養袋內滴注的患者的要經常監測血糖,間隔一段時間后,就要將營養袋里的營養液再混合搖勻一下,以防止胰島素附壁現象發生,血糖如有異常,要按醫囑予對癥處理,做好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等糖尿病并發癥防范措施。③造口護理。觀察造口皮膚黏膜血運情況,觀察患者對結腸造口的身體上及心理上適應情況,引導患者掌握清洗、更換、使用造口袋方法、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及造口情況選用合適的造口袋、注意保護造口周圍皮膚,更換造口袋之前要用溫開水洗凈皮膚,將造口護膚粉及保護膜涂抹于造口周圍,減少造口周圍皮膚問題的發生。④并發癥護理。注意觀察切口周圍皮膚情況,定時更換敷料、協助患者翻身、拍背、有效咳嗽、咳痰,及時給予霧化吸入、抗生素、持續中流量吸氧,防止肺部感染的發生,低蛋白血癥、營養不良是導致造口水腫的主要原因,應加強營養支持,出現水腫給予造口3%氯化鈉濕敷。過敏反應者給予曲咪新乳膏或紅霉素+爐甘石洗劑局部涂抹,糞性皮炎用生理鹽水清洗造口周圍皮膚,無菌紗布擦干后涂抹造口粉、貼造口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ESCA評分、SAS評分、SF-36評分、并發癥(肺部感染、糞性皮炎、造口水腫、過敏反應、切口感染)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評分。ESCA評分通用于評估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得分越低,護理能力越差。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由患者客觀評價,滿分100分。SAS評分評估患者焦慮程度,得分越低,焦慮程度越低。SF-36評分用于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n(%)]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ESCA評分比較
研究組ESCA各項指標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SAS、SF-36、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護理后,研究組SF-36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SAS評分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00%)明顯低于對照組(1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2型糖尿病患者行結腸造口術概況
結腸造口術是臨床治療結直腸癌的常用方法,在腹壁作開口,將一段腸管拉至開口外翻轉后縫于腹壁,替代會陰部肛門發揮排泄功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延長患者生存期[4]。2型糖尿病合并結直腸癌患者代償能力、免疫力減退,代謝功能紊亂,行結腸造口術的風險較非糖尿病患者高。結腸造口術改變了患者以往排便模式,患者不能自主控制排泄物,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質量有影響。增加了術后并發癥風險,所以糖尿病患者行結腸造口術時對護理要求高[5]。有效的護理干預對降低手術風險,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
3.2 ?圍手術期護理作用
圍手術期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細節護理,在整個手術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提示護理質量。術前陪同患者進行相關檢查,詢問患者對糖尿病知識了解情況,做好血糖監測,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做好護理記錄,便于實施個體化護理方案[6-7]。做好腸道清潔、呼吸道準備,做好糖尿病飲食指導、血糖監測對控制好血糖,保證手術順利實施。穩定血糖水平對降低手術風險至關重要,護理人員要定時監測患者血糖水平,在飲食、用藥方面提高患者的重視和配合度,提高機體營養水平。健康教育通過多種方式,結合語言技巧為患者講解手術、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相關知識了解,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糖尿病患者對飲食有嚴格要求,術后應以半流質食物為主,食材應清淡易消化,結合患者營養狀況、血糖水平制定飲食計劃:禁食辛辣、刺激、生冷、煎炸、油膩、高糖、高熱量、易產氣食物,增強造口患者腸道的消化吸收,減少脹氣及臭味的產生,飲食護理在控制血糖同時滿足患者營養需求,減少低血糖、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8]。結腸造口術對患者生理功能有影響,加之疾病因素導致患者容易出現焦慮、煩躁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結腸造口經腹壁造口排便,與患者以往排便模式有明顯差異,患者初次接觸造口有諸多不適,多數患者均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在排便、排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異味、異聲,患者顧慮受到他人歧視、缺乏造口護理知識就會出現心理障礙。分析引起患者心理障礙的原因,結合心理學知識進行心理疏導,列舉成功案例,對幫助樹立接受新生活方式信心、消除顧慮、拉近護患關系有重要作用。護理人員與患者加強溝通,幫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礙,樹立健康心態[9]。術后加強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衛生、安靜的病房環境,加強巡視,做好血糖監測、護理記錄提高了對護理風險的防范能力[10]。造口護理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造口相關知識,學習選擇腸造口用品。病患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經驗,更快熟悉腸造口護理技能,學會選用合適造口袋。術后讓患者觸摸造口部位,并讓患者說出主觀感受,并進行針對性引導,使盡快接受適應結腸造口,并熟悉掌握造口袋護理技能,提高ESCA評分,幫助患者盡早回歸社會[11-12]。腸造口術后并發癥多,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并發癥相關知識,做好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SF-60評分。
綜上所述,對2型糖尿病行結腸造口術患者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降低術后并發癥,加速患者康復進程,術后生活質量高,患者焦慮程度減輕,滿意度高,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刁素娟,莫冬蓮.激勵干預對腹腔鏡下直腸癌術后永久結腸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30):3401-3404.
[2] ?孫曉敏,關瓊瑤,肖梅玉,等.個案管理模式在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7,6(6):525-528.
[3] ?王雙群,朱雪玲.直腸癌Miles術后應用預見性護理對結腸造口并發癥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17):2608-2610.
[4] ?熊歡,張翀旎,宋玉潔.永久性結腸造口病人心理彈性、認知情緒調節與傷殘接受度的關系研究[J].護理研究,2018,32(14):2246-2249.
[5] ?王雪麗,徐俊芳.延續護理對直腸癌術后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7,23(S1):131-132.
[6] ?王永華,劉湘林,劉文清,等.2型糖尿病結腸造口術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4):160-161.
[7] ?段曉俠,王艷秋,陳冬梅.以奧馬哈系統為框架的延續護理在永久性結腸造口病人中的應用評價[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8,43(4):531-536.
[8] ?任銳.回腸袢式造口和結腸造口在梗阻性左半結腸癌根治性手術中的療效對比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2):126-130.
[9] ?任峰,周建平,劉棟才,等.管型吻合器固定預置補片在永久性腸造口中的應用(附11例報告)[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8,22(2):81-84.
[10] ?潘莉,李貝,周小玲,等.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早期壓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8,25(5):66-70.
[11] ?王艷,楊富國,鞠陶然,等.不同應對方式在結腸造口患者病恥感和造口適應間的中介效應[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5):29-32.
[12] ?梁桂花,梁霞,王妃鳳,等.80例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傷殘接受度與希望水平相關性分析[J].護理學報,2018,25(4):43-45.
(收稿日期:201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