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輝
[摘要] 目的 探討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治療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效果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2年8月—2018年2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3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1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CRRT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乳酸(cLac)、pH值、血尿素氮(BUN)、血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血肌酐(SCr)、血鉀(K+)等生化指標的變化,并對比兩組患者ICU住院天數及28 d死亡率。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Lac、BUN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H值、CO2CP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水平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I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I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I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ICU住院天數顯著較對照組縮短,且28 d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RRT應用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預后
[中圖分類號] R692.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b)-0018-03
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極為少見的并發癥,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乳酸在體內堆積而引發的代謝性酸中毒,病情較為嚴重,一旦發生可引發機體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治療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改善患者預后一直是臨床工作者關注的重點[1]。臨床上對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傳統治療方法為糾正酸堿平衡及補液等常規治療,雖有一定的效果,但起效較慢,效果不理想[2]。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危重癥患者的急救中,該研究主要是對CRRT療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效果及對患者預后的影響進行探討,分析2012年8月—2018年2月間該院收治的糖尿病乳酸中毒患者32例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32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診斷標準:pH<7.3,血乳酸>8 mmol/L,陰離子間隙>18 mmol/L;②患者及其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惡性腫瘤者;②腎功能衰竭者;③臨終狀態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32例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16例。研究組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56.98±5.92)歲,糖尿病病程3~12年,平均(7.32±2.14)年,I型糖尿病 4例,2型糖尿病1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5.72±5.36)歲,糖尿病病程4~14年,平均(8.49±2.39)年,I型糖尿病 4例,2型糖尿病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大量補液擴容、病因治療、抗休克、葡萄糖加胰島素提供能量以降低乳酸的產生、糾正酸堿平衡等,對于出現呼吸衰竭的患者給予器官插管呼吸機輔助治療,同時給予預防和治療呼吸衰竭等處理。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CRRT治療,選用M-100血濾器,金寶prismaflex連續性血液凈化機,將股靜脈穿刺留置的臨時導管為血液通路,進行連續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模式,按照患者的血壓情況,將凈超濾率控制在0~400 mL/h,血液流速控制在150~200 mL/min,置換液配方是改良后Ports配方,流量控制在2 000~3 000 mL/h,應用前稀釋法,在治療4 h、12 h及24 h后對血生化進行復查,并適當調整配方,并以24 h的血生化檢查結果判斷是否繼續進行CRRT治療,最常治療時間為48 h,然后改為隔一天做一次,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2~3次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均給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對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
1.3 ?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后檢測比較兩組患者血乳酸(cLac)、PH值、血尿素氮(BUN)、血二氧化碳結合力(CO2CP)、血肌酐(SCr)、血鉀(K+)水平變化,評價治療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評分(APACHEII),并對比兩組患者ICU住院天數及28 d死亡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對比經t檢驗處理,以(x±s)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對比經χ2檢驗處理,以[n(%)]的形式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Lac、pH值、BUN、CO2CP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cLac、BUN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H值、CO2CP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研究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CP水平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SCr、K+、APACHEII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I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I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患者的SCr、K+水平及APACHEI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ICU住院天數及28 d死亡率
研究組患者的ICU住院天數顯著較對照組縮短,且28 d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因暴飲暴食、感染、藥物治療不當或過度運動等原因,可導致脫水、血糖升高、乳酸代謝障礙及丙酮酸氧化障礙等癥狀,均可導致乳酸堆積,進而引發乳酸酸中毒及肝腎功能異常;此外當糖尿病患者伴有心功能衰竭時會導致腎血供不足,進而導致乳酸的排泄和降解降低,也能導致機體內的乳酸水平升高,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往往存在以上兩種情況[3]。以往臨床上治療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主要通過糾正酸中毒、補液擴容、治療原發病、控制血糖等方法,雖有一定的效果,但近年來,較多研究顯示,酸中毒患者輸入碳酸氫鈉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4-5],因此尋求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臨床關注的重點。
近年來,CRRT在治療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中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其能有效的將血乳酸清除,從根源上將惡性循環打斷;此外其還能夠使血流動力學穩定、緩慢持續的清除水和溶質;CRRT的治療時間較長,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對血漿滲透壓的改變也較為緩慢,能夠防止滲透壓及血容量在短時間內的波動幅度較大而印象重要臟器器官的灌注,而使臟器功能的損傷加重;同時在CRRT治療過程中能夠根據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特點隨時對透析參數進行調整,進而有助于穩定血流動力學[6]。在該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應用CRRT治療,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cLac、pH值、BUN、CO2 CP、SCr、K+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的APACHEII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CRRT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內環境紊亂狀況,并能使患者病情好轉,減輕病情嚴重程度。在對兩組患者ICU住院天數及28 d死亡率分析中顯示,研究組患者研究組患者的ICU住院天數顯著較對照組縮短,且28 d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CRRT治療能夠有效改善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預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CRRT能夠根本上清除乳酸,緩解乳酸酸中毒,因此使治療效果提高。
綜上所述,CRRT應用于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預后,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萍,翟懷香.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乳酸酸中毒患者的療效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0):32-34.
[2] ?蔡迎茹.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糖尿病重癥乳酸酸中毒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5):928-929.
[3] ?賈瑞紅,梅志敏.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在搶救重癥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14(6):67-68.
[4] ?Kim MJ,Han JY,Shin JY,et al.Metformin-associated lactic acidosis: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outcome [J].Endocrinol Metab(Seoul),2015,30(1):78-83.
[5] ?王新鳳,丁兆勇.早期應用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聯合機械通氣在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中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藥,2015(2):421-423.
[6] ?Bruijstens LA,van Luin M,Buscher-Jungerhans PM,et al.Rerlity of severe metformin-induced lactic acidosis in the absence of chronic renal Impairment[J].Neth J Med,2008,66(5):185-190.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