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容

[摘要] 目的 分析討論補充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對孕產期孕婦并發妊娠糖尿病的預防效果。方法 在該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間收治的孕產期孕婦中選取的9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根據服用藥物的不同劑量將其分為兩組,參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兩組觀察對象在安全規范的孕檢與護理基礎上服用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治療,并對其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和運動要求。對兩組觀察對象妊娠期間所進行的預防效果及改善血糖、胰島素及HbA1c的情況進行對比和分析。 結果 在妊娠期實行預防措施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島素及HbA1c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參照組的妊娠糖尿病平均發生孕周明顯早于觀察組,且參照組的妊娠糖尿病發生率(33.33%)也明顯高于觀察組(11.9%),則說明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孕產期孕婦并發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維生素D進行預防治療不僅能有效提高預防效果,而且還可以改善孕婦血糖、胰島素及HbA1c(糖化血紅蛋白)的情況,臨床使用價值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維生素D;產期孕婦并發妊娠糖尿病;預防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b)-0061-02
孕產期孕婦并發妊娠糖尿病,又稱為妊娠期糖尿?。╣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簡稱GDM)。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發現之前檢查沒有發現的由糖尿病及不同程度糖耐量異常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1]。在臨床研究上,孕婦缺乏維生素D的現象十分普遍,而妊娠期間缺少維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在孕期應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及常規補充維生素D,提高維生素D一定程度上早期干預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2]。該文于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間應用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對孕產期90例孕婦并發妊娠糖尿病的預防效果作出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該院收治孕產期孕婦中選取的9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根據治療藥物的不同劑量將其分為兩組,參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參照組45例患者中年齡范圍在21~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3.31±1.64)歲;檢測時妊娠孕周在24~28周之間,平均妊娠孕周為(26.14±1.04)周;稱量體重在50~61 kg之間,平均體重為(52±1.23)kg。觀察組45例患者中年齡范圍在22~3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4.19±1.03)歲;檢測時妊娠孕周在24~28周之間,平均妊娠孕周為(26.14±1.24)周;稱量體重在50~63 kg之間,平均體重為(53±1.28)kg。納入標準:①所有研究對象均為首次懷孕;②年齡為18~40歲;③對此次研究均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維生素D過敏者;②心、腦、腎肝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將以上兩組觀察對象的基礎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預防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在安全規范的孕檢與護理基礎上給予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滴劑膠囊(國藥準字H35021 450)治療,并對其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和運動要求。參照組給予400 IU(400/粒)維生素D滴劑治療,1次/d;觀察組給予1 600 IU維生素D滴劑治療,1次/d。兩組均于孕后28周開始服用,服藥期間對孕婦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和發生平均孕周等情況進行觀察比較。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開始服用藥物后進行餐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島素及HbA1c等測定項目進行比較。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范圍為<5.1 mmol/L;空腹胰島素正常值范圍為4.03~23.46 pmol/mL;HbA1c正常范圍為4.00~6.00%[3]。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得數據的分析處理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服用維生素D后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和發生平均孕周比較
參照組的妊娠期糖尿病平均發生孕周明顯早于關照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則說明兩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胰島素及HbA1c變化情況比較
參照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為(4.24±0.45)mmol/L、餐后2 h血糖為(7.69±1.23)mmol/L、空腹胰島素為(12.21±0.71)pmol/ml、HbA1c為(6.02±0.51)%,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為(3.87±0.41)mmol/L、餐后2 h血糖為(6.09±0.87)mmol/L、空腹胰島素為(17.41±0.67)mmol/L、HbA1c為(5.30±0.39)%,根據數據可知,治療后觀察組的上述觀察指標均優于參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孕婦孕期內常見的并發疾病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都是造成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之一[4]。目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數目正在持續增長的趨勢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孕產期會有子癇前期、早產、羊水過多等并發癥,可能引起胎兒窘迫、巨大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后果[5]。且研究表明,孕婦生產后發生2型糖尿病的幾率顯著上升,會對其身體安全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如何做到有效預防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常見類型中的一種,與I、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基本相同,主要由于孕后體內胎盤釋放的抗胰島素物質增加,自身胰島素分泌逐漸減少,胰島素敏感性降低,不能依靠代謝改變這一生理異常而引起自身免疫系統做出的炎癥反應。而在臨床上作為補充人體所需元素的維生素D藥物則可以改變這一生理異常情況。
維生素D 是一種具有抗佝僂病作用的固醇類衍生物,也是人體內所需的基礎元素之一。其可以通過外源性攝取和皮膚合成而得兩種途徑獲得,維生素D在人體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兩種,即25-羥維生素D3與1,25-二羥維生素D3。而前者作為衡量維生素D的指標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后者則因其生物活性強而被稱為活性維生素D3。維生素D 具有促進鈣和磷的吸收和促進骨質生長恢復,在糖代謝中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增加胰島素分泌的功能,還可與抗菌應答細胞和T淋巴細胞抑制體內炎癥反應并促進免疫耐受能力增強,對免疫系統具有調節作用。在孕婦進院產檢時通常醫師都會給予400 IU的維生素D來進行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但后期發現一部分孕婦服用后還會患有妊娠期糖尿病。通過研究觀察發現,每個國家醫師給予孕婦的維生素用量不同,該疾病的發生率也不同,因此該文采用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對兩組觀察對象進行預防后得出以下結果。如表1中可見,參照組的GDM平均發生孕周明顯早于觀察組,且參照組的GDM發生率(33.33%)也明顯高于觀察組(11.9%)(P<0.05),則說明兩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表明孕婦在在孕產期間服用高劑量的維生素D對降低預防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幾率具有顯著效果。而經過預防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島素及HbA1c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孕婦在孕產期補充達到1600 IU維生素D可以有效降低孕婦的空腹血糖及HbA1c,改善胰島素分泌減少和抵抗情況,對妊娠期糖尿病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孕產期孕婦并發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高劑量的維生素D進行預防治療不僅能有效提高預防效果,而且還可以改善孕婦血糖、胰島素及HbA1c的情況,臨床使用價值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瑤,高潔,黃燕,張銓富.維生素D在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不良結局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15):154-155.
[2] ?孫凱. 1352例孕婦血清25-羥維生素D營養狀況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5):3438-3441.
[3] ?靳春雷,朱煥勉,譚曉霞,等. 孕早期25羥維生素D缺乏對妊娠期糖尿病的預測價值[J].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8, 9(4):70-73.
[4] ?繆珺. 維生素D缺乏與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的相關性研究[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7):129-132.
[5] ?白力偉,陸強,賈曉嬌,等.孕婦25-羥維生素D與妊娠期糖尿病相關性分析[J]. 河北醫藥,2018,40(17):2595-2597,2602.
(收稿日期: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