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英


[摘要] 目的 主要分析手外傷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護理的相關內容。方法 選取該院于2018年1—8月間收治的手外傷合并糖尿病并接受手術治療的34例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17例)、對照組(17例),兩組患者分別接受綜合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干預,評價兩種護理干預方法在手外傷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情況,觀察組患者中輕度疼痛、中度疼痛的例數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在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的血糖情況后,發現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手外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不僅有助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情況,也能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手外傷;糖尿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b)-0130-02
目前糖尿病已經成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社會關注的醫療衛生問題[1]。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面臨各種傷害,再加之患者的機體血糖水平相對較高,因此患者出現手外傷的概率要明顯高于非糖尿病群體。臨床上針對手外傷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不僅要采取積極的臨床治療干預,還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關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于收治的34例手外傷合并糖尿病并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17例,包括男12例,女5例,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60.2±4.7)歲。對照組患者17例,包括男14例,女3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9.1±4.5)歲。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院的相關條例,觀察患者手功能恢復情況,并做好血糖監測、生命體征監測等。
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在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詳細闡述該次手術治療的流程,并針對糖尿病患者手外傷手術的特殊性進行介紹,從治療過程、注意事項等多方面入手,詳細加深患者對糖尿病手外傷手術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進行交流,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對于過度緊張的患者,則需要通過心理疏導的方法,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疑慮,并作出解答、安撫,逐漸平穩患者狀態。同時,詳細了解患者的既往血糖病史與控制策略,并根據患者個人的受教育情況、職業、病程等進行宣教,讓患者對糖尿病手外傷手術有更清楚的認知。②在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血糖變化,并要求患者自訴患處疼痛情況,可以在病房內播放輕松的音樂,通過分散注意的方法來轉移患者的關注重點,緩解患者的手部疼痛問題;對于患處劇烈疼痛的患者,護理人員采用冷敷、熱敷、按摩等方法來改善疼痛,并遵醫囑為患者使用止痛藥物。③手術治療后的營養支持是手外傷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重點,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年齡、身高、體重、活動情況等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方案,并嚴格按照患者個人飲食控制目標,限制總能量的攝入水平;對于過度肥胖患者應該通過幻燈片、口頭宣教等方法,詳細闡述控制體重對改善手外傷合并糖尿病的重要意義,加深患者的認識。同時,口頭宣教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針對患者服用藥物時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預見性分析,及時總結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避免因為不良反應影響臨床療效。④康復運動對于改善患者體制、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加快患者患肢的康復,也能控制血糖血脂。因此護理人員應該積極觀察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復情況,一方面護理患者在術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另一方面在手功能恢復后,從握拳、用筷子等幾方面,逐漸鍛煉患者手功能,確保在短時間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VAS[VAS,即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簡稱VAS):該法比較靈敏,有可比性。在紙上面劃一條10 cm的橫線,橫線的一端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為10,表示劇痛;中間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評分與不同時間的血糖變化情況,其相關評價標準與文獻[2-3]相同。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計量資料[n(%)]及(x±s)表示,以χ2、t檢驗數據間的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統計兩組患者術后的VAS評分后,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輕度”“中度”患者例數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重度”患者的例數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資料如表1所示。
統計兩組患者空腹血糖與餐后2 h的血糖情況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資料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身體血糖代謝紊亂,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等特點,再加之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患者在發病之后,就面臨著終身治療[4]。對患者而言,長時間的機體高血糖問題將會直接降低人體機能,導致手外傷發生,也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摔傷、車禍等事故引發了手外傷問題。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對手外傷的臨床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為了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不僅要針對患者疾病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干預,還需要充分考慮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患者預后[5]。
在該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在對手外傷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真正做到了“以患者為核心”的護理思想,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之間建立緊密的信息交流機制,詳細了解患者的患肢疼痛情況,通過統計患者的血糖史、常用藥物等,并將這些信息反饋給主治醫師,為臨床治療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資料支持;同時護理人員注意患者身體機能的恢復,針對患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僅積極指導患者進行健康鍛煉,還根據患者的體重、身高等資料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計劃,不僅滿足了患者身體恢復對營養的需求,還有助于控制血糖,達到改善預后的目的。從該次研究結果來看,通過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其臨床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從表1資料分析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VAS評分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無論是“輕度”還是“中度”評價指標的患者例數,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重度”的患者例數小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同時從表2的信息中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在接收綜合性護理干預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從(11.36±1.97)、(15.22±1.28)mmol/L,下降到了(5.24±1.33)、(8.14±1.04)mmol/L,雖然表2中的資料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血糖水平也到了改善,但是與觀察組相比,其血糖改善水平要遠低于觀察組(P<0.05)。因此該次研究結果證明,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在手外傷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效果顯著。
對手外傷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的疼痛情況,還能控制血糖水平,保證了臨床治療效果,成為改善手外傷合并糖尿病患者預后的重要手段,所以應該做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沖.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遵醫行為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8,40(21):3349-3351.
[2] ?張迪,馬金紅,張艷玲,等.延續護理對糖尿病母親新生兒出院后皮膚情況的效果[J].河北醫藥,2018,40(21):3355-3357.
[3] ?李靜.護理干預在手外傷皮瓣移植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21):186-187.
[4] ?吳鳳,林紅坤,溫德華,等.實施自我管理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8(21):121-123.
[5] ?陳連娣,區潔崧,黃平艷,等.延續性護理對手外傷患者術后功能康復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4):152-155.
(收稿日期: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