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目前國家對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幾乎在各個學科中都已經運用了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而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而言,應用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良好品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為了順應知識時代的發展趨勢,符合國家新課改的要求,初中的語文老師們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不斷地為學生創造合適地條件用以培養和提升初中生的創新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與探究,希望以此可以更好地為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隨著知識經濟大潮的來臨,國家對教育已界經提出了新的課改要求,初中的課程教學改革也已不斷被深入,目前已經對每一個學科的教學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了其中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在這種新教學改革的形勢下,要做好語文教育,就一定要培養學生們勇于創新的精神,因為這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同時也是符合創新型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作為新知識經濟時代的初中語文老師,應該承擔起這個社會責任,全面推進學生素質文化教育,從多個方面入手來培養初中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從而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以初中生為教學主體,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創新條件及空間
以往的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課堂上基本上扮演的都是主導者角色,學生處到被動的狀態,初中語文的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文章分析并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學生的課堂運作幾乎都是聽老師講,然后記錄相關知識點做好課堂筆記,整個語文課堂的氛圍幾乎都是一成不變的,缺少老師與同學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太過于單一化且枯燥乏味。如今為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為了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要求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進行語文自主學習,這樣有助于知識記憶的加深,同時也有利于提升發現的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老師可以采取啟發式進行教學,有計劃地對學生的質疑進行相關引導,使學生們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時老師還應該對學生勇于質疑的這種行為進行鼓勵和表揚,并及時對質疑的問題給予指導與解答,避免學生只記固定答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各種教學方法及手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目前,在各大學校中,粉筆與黑板已不再是教學的全部主要工具,由于互動模式教學的興起,現在電子拍板與多媒體教學方法已廣泛被應用于各大學校的教學改革中,它為互動式教學提供了很好的便利條件。將多媒體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擁有更真實的學習體驗,可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當然,在進行教學評價過程中,老師不能只針對學生的考試結果就給予學生評價,而應該根據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情況、學習筆記的記錄情況、自主學習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的是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與自主學習,給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作為語文老師,不僅有擁有必要的專業素質,同時還要擁有淵博的知識,并不斷進行學術鉆研與知識進修,時刻為自己充電,以便具備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能力,從而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最終達到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創新條件
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地方是學校課堂,而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學習氛圍對于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只有在不緊張,放松的學習環境下,思維的活躍度才能相對較高,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初中的語文老師,應該在符合課改要求的前提下,進行語文教學時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這時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并勇于將自己的意見發表出來,老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與理解,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主動走向講臺,將自己的學習觀點與意見分享給大家,以保護和滿足學生們的表現欲望,讓學生與學生間進行積極互動,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或經過分析得到的結論,老師應該及時對此給予調整、修正及指導,使課堂建立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地主體地位真正發揮其作用,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真正的激發,最終使語文教學質量得以提升,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得以提高。
四、對初中語文教學進行相關拓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提高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其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是較為豐富的,語文教材中的創新資源也比較多,而教材中的這些創新資源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的。但是目前由于大部分初中學校對于語文這一學科安排的課時量都相對較少,因此,語文老師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時,一定要注意并重視其方式與方法的使用。一般來說,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先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培養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條件入手,先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訓練和培養。從而讓學生這種氛圍下,可以盡情地無顧慮地將自己的意見、想法在課堂上勇敢地表達出來。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各個初中學校,語文這門學科都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必學科目。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語文水平情況,運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從多個方面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老師們可以基于傳統教學模式,根據國家的新課改要求,對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進行借鑒,同時還可以適當地利用新興的微課、視頻學習等教學模式,對語文教學進行適當改革,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有利地創新條件,從而實現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的目標,提高學生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培養學生們綜合創新能力的目的,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全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幾個注意點[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2]李靜華;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與生活[A];2013年4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