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積蓮
摘要:口語交際課,我們應該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積極觀察,思考并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培養,而且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使口語交際教學與語文教學密切相連,互相融合。
關鍵詞:愛;口語交際;不容易
“要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功,在各種交際的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掌握學會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和交往,發揮合作精神。”這是新課改對語文提出的新要求。口語交際內容,均分插在各“語文園地”里,粗略看不成一系列,但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整體,我們應該在總體上進行把握、探究。
一、明確教學目標
1.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的欲望,增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過口語交際全過程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學會傾聽,相互討論解決實際問題。
3.努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文化素養.做到舉止談吐文明禮貌,學會寬容和諒解,培養合作精神。
4.通過口語交際,初步學會分析、歸納、評價的思維方法,受益終身。
二、把握好教學策略
1.鉆研、理解教材,立足超越課堂設計,在保證突出教材的前提下,努力創設針對口語交際的不同主題,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鉆研教材,挖掘出各種教學資源,巧妙新穎的“交際點”。高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的差異,往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口語交際容易變成簡單的說話課、問答課。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在動態的課堂內調動學生的交際興趣,把枯燥的一問一答變成現實生活中手舞足蹈的交際活動。學生走出幾十平方米的教室,在社會自然的大課堂,讓學生自由翱翔。這既減輕了教師課件制作的負擔,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與創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2.讓學生活躍在口語交際中
高年級的“口語交際”課的內容與低年級比較有些提高,某些地方還擺脫不了“回答式”的格局,容易形成單句交際。教師必須在用好教材的基礎上,開展多邊的互動,把學生引導到“我對你說,我聽你說”的境界上來。擴大學生參與面,靈活多樣開展交互活動。讓全體學生活躍在口語交際中。
如:五年級下冊單元一“口語交際”學會解釋,這是一項交際說話練習,本課題很重要的一點是教育學生遇到別人誤解的時候頭腦要冷靜,態度要誠懇,要心平氣和的把事情的原委向對方解釋清楚。題中創設的多種情境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均可能碰到的情況。教時先讓學生任意選一條,認真閱讀體會,然后引導學生去想清楚這樣一些問題:(1)向誰解釋,要注意稱呼和禮貌用語;(2)解釋什么,這是說話的主題部分,要針對對方的誤會說明原委;(3)這樣解釋,即要注意解釋的策略。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圍繞上述問題組織好語言,可先低聲自說,然后同桌互說,最后指明當眾演說,以確保人人都有機會。從學生的說話興趣出發,也可以采用競賽形式練說,分小組賽,然后由小組推選出代表在全班賽。除了要求學生說話通順連貫、聲音響亮、速度適當外,還應要求學生的說話態度語氣,能使對方聽懂你的解釋,還要求得到較好的效果。對于學生的現實情況,教師組織評議,并要求學生能根據評議的反饋及時修正完善自己所解釋的內容和方式。
如:第二題陳彬彬很喜歡讀課外書,爸爸看見了總說:“你就不好好學習功課,看起書來倒挺來勁兒。”一個學生是這樣解釋的:“爸爸你誤會我了,讀課外書,可以開闊我的視野,提高我的寫作水平。爸爸你就原諒我吧!”對于這個學生的解釋,其他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認為說清楚了,一是向爸爸說清楚了讀課外書的好處,二是請求爸爸原諒,這樣解釋就行了。而有的學生則認為不夠全面,沒把爸爸說得心服口服,可以這樣說:“爸爸您誤會我了,讀課外書不會影響學習的,我是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看課外書的,也不像您說的閑書,看課外書能幫助我知識的積累,提高寫作水平,更主要的是能豐富我的頭腦,還能將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這就弄清楚了向誰解釋,解釋什么,怎樣解釋,讓爸爸聽后感到有道理,并且用語文明,一個“您”字就能讓爸爸入耳,同時在解釋時說清楚讀課外書的好處。
3.創設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交際活動
在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精心創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樣的學生情趣會變得高漲起來,情境化教學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情感,促進理解和感悟。
情境的創設可多樣化:如利用課本插圖或繪制情境圖畫;制作道具;播放錄音、錄像;生動的演講,課文劇表演;參加一些社區活動;科技活動等,促進學生的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4.注重教學評價,注重教學效果
口語交際課的評價,首先是做好教師課堂教學的反思,從淺層面的學生興趣、表達欲望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及交際禮節上來認定教學效果的好壞;再從學生理解水平,感悟多少,思維方式等來評判學生的收獲。其二,放手讓學生自我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上認識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達成互想心靈的溝通。其三,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適度結合寫作練習,把說過的話,交流的信息,用文字記下來,以說助寫、以寫助說,相互促進。只有在教學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才能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才能達到新課改對語文教育提出的更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