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當過班主任的人都知道,從高一帶到畢業的學生,一定是師生感情最為深厚的,因為這期間,師生會一起參加很多活動,高一的軍訓,高二的拓展訓練,以及每年運動會、藝術節等。在這些活動中會潛移默化的建立起師生之間的默契,這種良好的默契就是以后班級管理的基礎,也是形成班級凝聚力的基礎。從理想的狀態而言,一個優秀的班級一定有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而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定要從高一帶到高三。
然而,實踐中卻總是會出現各種不夠理想的狀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會出現中途調整班主任!中途接班與組建新班級存在很大差別,打個比喻來說,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塑造就像制作一件雕塑,組建新班級就好比利用未經加工的原料進行創造,而中途接班,就是對已經成型的作品進行再創造。接一個高三的畢業班的困難可想而知,會有很多棘手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最忌諱的就是急功近利,盡管離高考只有一年的時間了,盡管家長迫切的希望孩子的成績提高,但教育真不是可以像工廠那樣的大批量的生產商品,只能像農業一樣,慢慢的改變,慢慢的培育,量變到質變,期待水到渠成。
但凡中途接班,班主任都跟“后媽”差不多,有很多學生還在懷念“親媽”的做法,你上來就要求他們改變,要脫離自己以前的舒適區,強制自己進入到一種刻意練習的區域。這個時候,最好的德育就是思想的引領,一遍遍的講利弊,其實很多常規,在高一的時候要求是很簡單的事情,放在高三就是很難的事情。中途接班本人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工作:
1.速熟悉。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熟知班級情況,記住每一位學生的名字,最大程度去了解學生,因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原班級的班主任,任課老師那里了解學生情況,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紀律、學習狀態、學生的家庭狀況、班級里有哪些問題學生。對這個班級,就可以很快做到心中有數了。僅這些還不行,每一次與他們交流時,都不做硬性的要求,他們畢竟是高三的學生,對學校的很多情況都了解,很有主意。每次的模擬考試之后都會進行個別的談話,或鼓勵、或安慰、或批評,讓他們感到他們是被關注的。
2.多寬容。班主任要有一顆寬容慈愛的心,每次接班的剛開始都要忍受很多委屈,學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很深,長時間已經適應了原來老師的管理方式,有些習慣已經形成,很不容易改變,對新的老師會不適應,或接受起來有些難。比如:有的學生認為老師勝任不了,不信任;有的學生覺得老師管得太嚴,不喜歡;有的學生覺得去班級的次數太多,招人煩;或者,老師的合理做法,他們不理解。放下所謂的教師的尊嚴,最大限度地去理解他們、包容他們,不在一些小事上糾纏不清,保證大的原則是不動的。還要讓學生知道寬容不是縱容,更不是軟弱。當他們犯實質性錯誤時,絕不姑息,必須狠狠地批評他們。
3.勤輔導。學生是動態發展的人。他們一天天長大,理解力、判斷力正逐漸形成。他們也會有自己的煩惱,為升學、為生活、為朋友、為家庭,甚至某人的一句話,都會使他們困惑。特別是進入高三后,這種情況尤為突出,那么作為班主任,就需要在他們身上多花些時間,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擾,指導他們應該如何學習、如何放平心態。這樣,即使對你有戒心,有試探心理的學生也會被你的關心所感動,進而接受敬畏老師。對高三學 生的心里輔導是比任何時候都重要的意見事情。
4.多表揚。要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引導、鼓勵起的作用很大。耐心細致地去了解后進生,發揮他們的特長,想方設法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從不吝嗇說好話。后進生其實比普通的學生還背負這更大的壓力,每天的學習都會使他們有很嚴重的挫敗感,上課時精神也是高度的緊張。加之換了班主任之后他們的心理也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所以對這一部分的學生一定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讓他們明白新的班主任不會對他們另眼相看,不會歧視他們的存在。更主要的是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適時的給予各種形式的鼓勵和指導。
高一重點是行為規范習慣養成,高二是學習方法指導,高三的重點就是高考心態的調整。真正的改變一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次的反復,會讓你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會讓你質疑自己的一些努力是否有意義。我們聽一些年齡稍大的優秀班主任在做經驗分享時,很少談自己管理學生的方法,更多的都是在談自己是如何與學生交往的,自己是如何以真誠之心贏得學生信任的,而這恰恰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學生認可你,家長就會認可你,學校也才會認可你,而你自己也才可能有較好的發展。在學生真正認可你的情況下,很多的理念、方法才會有效果,高三進行一些高負荷的訓練,學生才不會有抵觸的情緒。
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之外,畢竟還是服務性的行業,以學生為根本,才是對教育最好的闡釋中途接班,在愛心與堅持中尋求改變,在愛中彼此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