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麗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往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應該轉變思路,扭轉觀念,建立一種“啟發式”引導為主的教育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摒棄“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思維模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堂上開展“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互動,實時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調整課堂的教學進度與流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從此愛上課堂,自發主動的展開學習活動,本文我就淺談一下我在工作中的一點經驗,以期為其他的教育同行提供一點借鑒意義。
關鍵詞:思維模式;主體;觀念;啟發式教學;培養
前言:
隨著“新課改”制度的沿革,我們開始深思以往的教育教育模式是否適合當前的形勢。以往我們都是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對于課堂教學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與掌控權”,整個課堂教學環節都是任課教師說了算,不需要學生進行過多的參與,而只是一股腦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但是,當今的學生正處于一個思維開放,愛思考,新奇好動的年紀,我們應該轉換一種教學模式,化被動為主動,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做課堂的主人。我們的教學重心不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成功的滿足感。而且,根據教育部的文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僅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大勢所趨。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做法,以供大家借鑒參考。
1、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現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前進的車輪,我們不應該固步自封,還是按照老一套的思想去教學,只是機械的把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我們應該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實踐教學我們不難發現,興趣的培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了我們的手腳,我們不能當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等到期末考核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很多學生早就已經跟不上教學的進度了。所以,我們應該通過互聯網+大時代的號召,積極主動的探索新媒體時代的教育教學媒介,采取“大數據”、“遠程教學”、“微課”、“名家慕課”等方式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要大膽的進行教育改革,要轉變主體意識,要把學生當做是課堂的主體,我們只是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才能在面對其他類似問題的時候,運用自己的實際能力,起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2、加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通過互動,溝通,交流等方式和手段,讓學生更好地去獲取知識的真諦。我們不但要做好知識的傳播者,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方法的傳道者。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自己動起來,從源頭上去自主認識,才能夠達到學習效果的提高。誠然,學生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我們的有效引導。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必須依靠自己獨立完成,老師只能夠起到一個指導作用,我們應該獨立完成每天的教學任務,通過鍛煉,引導,一步一步的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3、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增強學生自主意識
3.1要培養自我激發學習動機的能力
在實際能力的培養上,首先,我們應該轉變學生的觀念。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能夠依靠其他人來完成。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要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能力的培養上,我們可以先制定一個明確的小目標。通過一個個目標的達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目標達成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3.2培養學生自檢自查的綜合能力
我們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競賽等方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我們可以通過互查試卷,學生之間互相考試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與大家的測驗終稿,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有利于查缺補漏,爭相比趕,盡快縮短與他人之間的差距,同小組之間共同進步,既能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又可以培養學生之間團結互助,協同作戰的能力。
3.3培養學生自我掌控的能力。
現如今,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活動好動的年紀,難免學習的自制力差,一遇見點成績就容易沾沾自喜。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自我掌控的能力。加強對自身自律性的培養,學會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情緒,行為,思想,真正的做到收放自如,做自己的主人。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因地制宜,根據學習進度、難易程度,適時調整自己的自主學習模式。
4、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自由、平等、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相長,課堂不應該是任課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一個交流平臺。通過實時的互動交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環節的時間分配。通過學生的反饋,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化學生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對于學生易懂易學的部分就一帶而過,合理的分配課堂時長。
另外,我們可以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老師公布答案。多采取“開放性試題”的形式,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通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繼而解決問題。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不二法寶。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摒棄以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深入開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工作,通過自我學習模式的構建,逐步解決學生對于教師的一種依賴心理,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全面綜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1(2).
[3]鄭玉瓊.“論自主學習及能力的培養”.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7).
[4]顧明遠.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