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梅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習能夠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和積累語言的習慣,扎實的語言積累能夠對學生們日后的語言表達產生深刻的影響。小學生積累語言的關鍵在于其對語言學習的動機與興趣,還要更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語言水平的機會,令學生在朗讀、寫作和生活中進行語言積累,為以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語言;積累
一、分階段積累
不同的年級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積累方法,首先低年級的同學主要注重詞語的積累,一般在學習生字時,老師都會要求其一個生字組幾個詞語,然后體會不同的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思,鍛煉學生們對詞語的積累;而針對中年級學生,更多的注意力應該放在對句子的積累的上,一般可以依托教材,現在教材中的課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是好句積累的最佳來源,同時,中年級同學也可以通過一些課外閱讀積累各種形式的好句;而對于高年級同學,不僅要繼續積累好句,還要學會積累好段,教材中經常出現的一些經典段落,高年級同學都應該好好積累下來。想要多積累就一定要多讀多看多背,多讀一些課外讀物等等,學習積累的過程中一定要克服惰性,勤奮好學才能達到積累的效果。
二、培養興趣閱讀
閱讀是基礎,只有多讀才有多記多背的機會,而現在的小學生里一大部分學生是不喜歡閱讀的,他們對閱讀提不起興趣,因此培養學生們對閱讀的興趣至關重要。可以試著在班級里舉辦一些活動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如設計黑板報、展板,在班級成立圖書角;訂閱報紙、雜志,辦手抄報比賽等,鼓勵學生多讀。試著給學生們推薦一些適合其閱讀的名著,如《愛的教育》《小王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待學生們看完后,可以利用自習課的時間,讓學生們自由討論,發表自己對名著的看法,只有讀了,才會有自己的思考,當學生們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自然就有想法要表達,學生們在對名著的相互交流中也能找到自信,找到興趣。而閱讀的方式分很多種,如瀏覽、泛讀、速讀、精讀等,將每種閱讀方式教給學生,讓學生在不同場合根據書籍的不同體裁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學生們會收獲良多。
三、讀寫結合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可以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含量,再結合上寫作,對語文的學習想必可以事半功倍。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閱讀習慣,不但可以積累知識,同時還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課內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仿寫、改寫等,鍛煉其思維能力。記得在學完《麥哨》一課時,我讓每一位學生均寫出一句話來描寫秋天,可以仿照文中的描繪方式,也可以自由發揮,學生們寫出了“遠遠望去,一片片金黃色的麥浪”、“黃色的秋雨時節”和“樹葉的離去,是風的追求”等語句,可見學生們是有這樣的潛力的,老師們的發掘很重要。其次還要養成學生們記日記的習慣,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完全的通過文字來表述,漸漸地學生們便會喜歡并習慣這種方式。
四、復述積累語言
復述是一種重新表達自己手中材料的一種方式,可以是口頭語言復述也可以是文字復述。復述時一般需要復述者進行獨立的思考,把材料記住并進一步加工,經過篩選,分析提取重點,進行復述。因此學會復述對學生們的表達和積累都非常有幫助。論語中寫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學生們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而機械的背誦的話,那么對語文的學習效果肯定是較差的,而當學生們學會復述,背誦下來,還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并把它重新加工表達出來,那么既提高了學生背誦的能力,又提高了理解分析的能力。同樣,復述的訓練也可以依托教材進行,小學教材中一些簡單的寓言故事、簡短的文章都可以作為訓練復述的素材,當學生們復述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也就自然隨之提高了。
五、在生活中學會積累
為什么有些學生會時常用些成語而有些學生的表達特別口語化,因為孩子的生活環境不同。學生在學校的時間畢竟有限,還有更多的時間在家庭中,與父母、親戚及朋友相處,而相處時間最多的便是父母,因此父母要注重學生在生活中的積累,比如可以讓學生多看一些有意義的電視節目,有意思的廣播等,如果學生碰到不懂的詞語,父母應盡量詳細的給予解答與幫助,并讓學生徹底揣摩詞語意思,真正做到理解明白,并會活學活用。
學生的學習與語言積累是一個長期的并且艱難的過程,也是所有語文老師日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所謂厚積薄發,學生們只有具備扎實的語言積累,才能在習作或表達時文思泉涌。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教材中的知識,更要注重學生語言積累與學習習慣的培養,令學生們學會學習,樂于學習與積累,只有這樣,學生們才會真正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