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華
【摘 要】本文論述分類高考背景下的廣西“中職升本”招考試點工作,從專業布局、管理環節、考試設計、課程銜接四方面剖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做好專業布局、成立“中職升本”考試管理委員會統籌安排招考各環節工作、加快完善職業教育的“技能高考”制度、構建“中本”整體性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對策,不斷完善“中職升本”招考工作,促進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分類高考? 廣西? “中職升本”? 招考試點工作? 困境?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023-03
職業教育體系中,中職升高職早已打通,然而中職升本科是條“斷頭路”,為了打通中職學生升學的“斷頭路”,在國家分類高考的政策指導下,部分試點省份陸續出臺相應政策,旨在探索“中本貫通”的道路。廣西于2013年開始試行“中職升本”招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打通了中職直升本科的上升通道,搭建了現代職業教育立交橋,為職業教育最薄弱的一環—— 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廣西經濟轉型的關鍵期及時地補充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極大地提高了中職學校的辦學質量,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探索新生源類型的一種嘗試。之所以稱“中職升本”,而非“中本貫通”,是因為該項目有其獨特的運作方式,與上海等地的“中本貫通”項目在招考方式和培養模式等方面有較大差異。廣西“中職升本”招考試點工作實施多年來,由于報考人數逐年增多,招考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亟待探索新的路徑解決現實困境。
一、招考試點工作實施情況
廣西“中職升本”招考工作自2013年起實施,招生規模控制在2000人左右,但報考人數卻逐年增加,近兩年報考人數接近一萬人,錄取比率不到25%,競爭非常激烈。20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區對口的中職優秀應屆畢業生招生,優中選優。考試形式以技能測試為主,并設有免試加分等條件。考試采取本科院校聯合組織的形式,設有多個考點,各院校分別承擔相應技能測試項目,測試時間全區統一,各院校對測試成績互認。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一)招生規模。廣西“中職升本”招考工作從2013年面向4所本科院校增至2017年面向9所本科院校;從2013年面向32所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立項建設學校到2014年起面向全區所有中職學校;招生計劃數從2013年的1200人(實際錄取648人)增至2018年的2250人;報考人數也從2013年的不足1000人增至2018年的9000多人。不論是本科試點院校數、中職學校數還是招生計劃數和報考數,“中職升本”的規模都在不斷擴大。
(二)招生對象。根據《關于啟動2013—2018年本科院校對口自主招收全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試點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參加入學考試的學生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一是區內中等職業學校初中畢業起點全日制應屆畢業生;二是就讀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所在大類應能夠基本對應招生的本科專業;三是校長實名向本科院校推薦總評成績年級排名前30%的學生。但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技能競賽三等獎及以上者不限排名。
(三)考核方式。根據《2018年9所本科院校對口自主招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試點聯合考試招生簡章》《關于做好2013—2018年年本科院校對口自主招收全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試點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等,考核采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科目設置相應考試形式。著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考生綜合分由文化考試成績和職業技能考試成績組成,其中文化成績占40%,職業技能考試成績占60%,即綜合分=文化考試成績×40%+職業技能考試成績×60%,職業技能考試項目均與招生專業相對應,滿分為300分。各專業根據專業性質采用不同的測試方式,但均采用“面試+技能加分”或“面試+技能測試現場操作”的形式進行,面試題目以測試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主。文化課考試主要測試語文、數學、英語三個科目,各科滿分為100分;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測試采用聯合測試的方式進行,成績互認,具體考核方案由牽頭招生院校擬制并公布實施,其他招生院校配合完成。
(四)錄取機制。根據《關于啟動2013—2018年本科院校對口自主招收全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試點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在文化考試成績和職業技能測試成績達到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基礎上,分專業按計劃依據綜合分從高到低擇優錄取。綜合分相同的情況下,按文化成績擇優錄取;以上成績都相同的情況下,按獲獎情況擇優錄取。對獲國家級、自治區級技能競賽三等獎及以上者可免參加職業技能測試(設計學類專業除外)。設計學類(工藝美術、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獲得自治區級一等獎、國家級三等獎(含)以上技能競賽的,可申請技能免試。
二、招考試點工作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招生專業數量無法滿足廣西產業發展需求和學生需求。由于“中職升本”招考工作是試點,仍處在探索階段,因此,招生專業數量較少。目前只有20個本科專業對口中職學校的15個大類,專業數量非常少,專業覆蓋面窄,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類,第二產業的資源環境類、能源與新能源類、土木水利類,第三產業的休閑保健類、體育與健身類、司法服務類及公共管理與服務類的專業涉及較少或未涉及。這就使得“中職升本”專業一方面無法滿足廣西緊缺專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中職專業無緣本科對口升學,無法滿足中職學生的升學需求。
(二)本科院校自身條件無法保證招考工作的順利實施。“中職升本”的文化考試和技能考試由招生本科院校分工負責,由于本科院校資源有限,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偏差。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1.出題教師的選擇問題。由于本科院校師資有限,想找到既了解本科院校選拔人才標準,又熟悉中職人才培養方案,懂得測量評價學且出題經驗豐富的技能測試出題教師存在一定困難。難免會出現有些專業出題教師的資歷尚淺,未能達到一定水平,對技能試題的內容、難度把握不準的情況。
2.考官聘用問題。技能考官由本科院校負責安排,也會造成力有不待。由于臨時聘請考官,考慮到成本和管理問題,本科院校優先考慮聘請本地考官和本校考官,考官能否達到相應職稱及資歷要求,是否熟悉專業內容,考官的培訓是否規范,執行起來會有偏差。
3.招、考、錄一體問題。該項工作沒有實行招、考、錄分離,招生和錄取的材料審核及考試環節都下放到本科院校,使得本科院校自主權過大,削弱了考試的嚴肅性和信度,容易滋生腐敗。
4.本科院校自身實訓條件的問題。過多的考生短時間內集中在一所學校測試,當學校實訓設備的數量和標準難以滿足考試需要時,將會以犧牲考試質量為代價,或縮短測試時間,或減少測試內容。以上這些都是該政策實施的關鍵環節,處理不當,會影響政策的權威性,也容易讓社會和考生質疑考試的公平性。
(三)技能考試總體設計有待完善。“中職升本”的技能考試是一種選拔考試,通過考試的中職畢業生可直接就讀相應的本科院校,不需要通過高考這一獨木橋,可見,其重要性與普通高考相當,而該政策的核心是考試設計。考試設計直接關系到考試的公平和公正,也關系到如何選拔出綜合素質高、適宜繼續深造的學生,但這也是當前技能高考的一項難題。當前,各省份都在探索技能高考,從錄取標準、考試內容、免試和加分條件的設置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采用何種考核方式更能評價出學生真實的職業能力,沒有可供借鑒的成熟經驗。廣西這幾年也在不斷調整測試方案,包括文化成績和技能成績的比例、測評學生職業能力的內容和方法、免試條件要求、計分項的內容和要求、各本科院校考試自主權的范圍等,這些都是技能測試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技能測試的方式是否科學還要進一步論證。
(四)中職和本科教育的差異性造成“中職升本”人才培養的斷層。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中等職業教育和以培養應用技術人才為主的應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理念、課程、教學、評價、師資等核心辦學要素上存在顯著差異,克服這種差異無疑比克服中職、高職之間的差異要困難得多,畢竟從中職到高職只是“技”到“術”的轉化過程,而中職到本科卻是“技”到“道”的轉化過程。這種差異造成了“中職升本”人才培養的斷層,斷層若連接不好,不僅會使“中職升本”的學生無法適應本科階段學習,還會使中職學校和本科院校辦學出現偏差,中職學校為適應本科升學,放棄其“職業特性”,而本科院校為做好“中職升本”工作而降低對“中職升本”學生的要求。如此一來,就會違背“中職升本”政策的初衷,也會影響“中職升本”招考試點工作的持續開展。
三、對策
(一)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做好專業布局。在“中職升本”招生專業和數量的確定上,政府應充分發揮整體統籌作用,加強市場調研,深入論證“中職升本”專業對應的產業發展態勢、人才需求數量,使專業鏈與產業鏈緊密對接,同時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和本科院校專業的宏觀調控,加快探索步伐,深入研究“中職升本”模式,不斷增加升本專業數量,以滿足社會發展和“中職升本”規模化的需要。
(二)成立“中職升本”考試管理委員會,統籌安排招考各環節工作。在廣西招生考試院的指導下,“中職升本”考試管理委員會成立,作為一個常設考試管理機構,負責統籌“中職升本”考試的各項工作。委員會牽頭組建出題專家庫、考官庫和評估組。出題專家庫和考官庫可從企業行業、高校、中職學校中遴選具有豐富教學經驗或行業經驗的專家,并定期進行培訓,達到一定要求,即可入選出題專家庫和考官庫。考試前,從專家庫和考官庫中隨機抽取專家。評估組負責評估技能考點,考試設備達到一定數量和要求才能承擔考試工作。同時,評估組還負責評估考試過程的規范性,評估考試結果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并提出改進建議。專設的考試管理機構,保證了考試各環節的嚴謹性、規范性和權威性。
(三)加快完善職業教育的“技能高考”制度。可以考慮從以下三方面完善“技能高考”制度。
1.將中職升高職、中職升本科技能考試進行統一設計。“技能高考”是職業院校和應用型高校踐行國家分類高考重要部署的一種創新選拔模式,其招生的對象定位為中職學校畢業生。不論是中職升高職還是中職升本科,最優的選拔技能型人才的途徑就是技能高考。因此,統一設計中職升高職和中職升本科的技能考試,一是可以規范技能考試的標準和操作;二是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參加一次考試,可選擇不同層次的多所院校;三是統一的考試模式和錄取機制,讓技能高考和普通高考一樣更具權威,更易被社會認可。
2.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考核。加快探索科學的技能測試方法,以增強技能考試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普通高考已摒棄“一考定終身”的做法,技能高考理應與時俱進。對有意愿升學的學生,可讓學生參加兩次文化綜合考試,取最高分記錄成績;完善各專業職業技能比賽和職業技能鑒定。專業技能比賽成績和職業技能鑒定成績可作為技能高考成績的一部分計入總分。
3.科學設置參加技能高考的考生比例。根據各專業招生計劃確定考生數,避免出現招生數量少,考生數量過多的情況,從而提高招考效率。
(四)構建“中本”整體性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好“中本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是“中職升本”招考工作持續開展的動力。“中本”銜接課程體系不是中職和本科課程的簡單疊加,而是中職和本科課程的重構。因此,要構建“中本”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實行分類培養;“中職升本”的學生與普高升本的學生在思維方式、認知習慣和專業基礎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對“中職升本”的學生按專業單獨編班,與普高升本的學生分開培養,使人才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更有利于教學內容、難度及進度安排。二是注重“中本”課程的整體銜接。“中本”銜接人才培養不能只重視本科階段的課程重構,要與中職學校一起,將整個課程體系從中職到本科階段進行整體性銜接。整體性銜接要求關注對課程銜接各要素的一體化設計及確保要素之間的協調性。課程銜接的要素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三是做好分類評價。在畢業條件設置上,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對“中職升本”學生和普高升本學生有所區別。
今后,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中職升本”招考工作,加大對技能高考模式的探索,引導中職學校在增加文化課的同時,保持“中職升本”生源技術技能特長優勢,帶動應用型本科院校向職業化轉型,進一步完善“中職升本”專業課程的整體銜接,培養出具有較強技術實踐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更好地為廣西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真正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純亞,覃竟成.湖北省技能高考政策解讀與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12(25)
[2]林克松,王亞南.“中本貫通”政策的邏輯、隱憂及理性實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
[3]孫露,楊若凡,石偉平.中本貫通課程銜接體系構建的實然與應然[J].職業技術教育,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