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 要:“把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道德培養緊密結合起來,保證實踐教學時間……加強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這是出自《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當中的一句話。足可見當下對于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決心和信心,也由此強調了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鼓勵開發新資源、運用新資源、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信息化技術教學模式是優化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實現職業教育辦學目的的一條有效途徑。
關鍵詞:信息化 職業教育 英語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a)-0175-02
近年來,信息化教學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日趨廣泛,而對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定義也日趨完善。作為一名中等職業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基礎教育課程中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來提高職業教育的實效性,優化教學課堂的質量,是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對中職英語課堂的教學改革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1 中職校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分析
1.1 教學思想傳統落后,過度依賴教材
在現今的中職英語課堂中,教師仍然按照教材來規劃課程,學生遵循教師的教學規劃進行學習。但教學的主要資料仍然是以書本為主,沒能將現代新教學手段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應用進來,沒能利用好信息資源擴充英語新知、豐富教學材料。沒能改變英語學科在學生心中“枯燥,乏味”的學科現狀。
1.2 教學實踐不夠深入,教學模式單一
在繼承了傳統的優良教學資源的同時,也過分地依賴于傳統教學,課堂教學中依然遵循著傳統的教師“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不能更好地、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作為教學的中心也限制了和固化了學生的能動性。英語學科最主要為聽、說、讀、寫四部分,而聽讀部分最是需要學生能夠主動、大膽地將所學為所用。而這也與日常教學中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密不可分,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很難得到鍛煉。
1.3 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由于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再加上教師的傳統思想,這種“大滿貫”式的教學方法,讓教師僅憑三寸之舌,將課程重點、難點逐一講述,配以大量的課堂訓練輔助教學,課堂效果有限,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單一的教學內容和枯燥的教學講解不足以完全讓學生沉浸在學習中,課堂上就很容易出現教師臺上教,學生臺下飄的情況。
2 適合中職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教學手段
2.1 傳統書本轉為多媒體教材
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傳統的書面教材變為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材。教學內容不僅豐富多彩,與動畫相結合的微課、與游戲相結合的習題都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力和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而教材的轉變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多媒體課件、實用教學軟件等。
2.2 利用學習平臺和軟件進行自主化的教學管理
隨著現代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學習平臺和軟件應運而生。在這些平臺和軟件中,不僅可以實現課堂教學考評、教學答疑、教學任務分配和課后作業檢驗等,更可以通過建立課堂教學資料,存儲日常教學檢測資料,為學期末的教學評估提供有效的依據。
2.3 多功能的信息化教室為英語教學提供硬件保障
多功能信息化教室的設置為幫助實現英語課堂信息化教學提供了硬件保障。許多多媒體課件和多媒體的運用都可以在多功能教室完成。其中具有錄播功能的多功能教室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可以隨時播放重播的教學資料,為教師個人保留了真實課堂的寶貴影像資料。多功能教室的設立也為學生們創設了現代化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濃厚,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
3 信息化技術在優化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中的優勢
目前,普遍采用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包括,多媒體課件、微課、QQ或微信、學習平臺、手機在線單詞認讀功能和相關網絡資源等形式多樣的信息化手段等,這些信息化技術對于中等職業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化有著顯著的優勢。
3.1 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考慮到教師在備課中,自身的精力和時間的限制因素,提高備課質量需要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的輔助運用。授課課件就像是提前將教學內容進行了一遍預演,教師根據課件演示,就能理清自己的教學思路,比如重點和難點的講解和授課進度。同時,在授課過程中也省去了板書的時間,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和討論節省出寶貴的課堂時間。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尤其在英語學科的教學中,適當引入課文中出現的勵志人物、電影片段、文化背景等的相關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3.2 有利于解決教學重點、難點
在課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決教學重點,教學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在教學重點處,我們可以通過引用其他多媒體資料以及專業的視頻教學資料,如微課、網絡教學視頻等進行參考學習和研究。對于基礎學科的教學,通過網絡信息化,可以將近年來能夠輔助難點教學的題庫搜索出來,加以運用。通過數據庫整理,按照教學內容的難易、類型題等主題進行分類,選取符合本節課程要求的題庫作為輔助教學資料。
3.3 對課堂教學具有能動作用
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或創設某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功地與教學內容進行銜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普及,使得利用網絡通訊分享教學課件和教學資源更加方便和快捷。通過建立學生QQ群和微信群,共享相關課件和及時在線答疑,提升了師生間的互動頻率,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 在課件編寫方面,通過專用課件軟件設計,將教學內容圖像化、直觀化、立體化,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愛好,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控課堂氛圍。
3.4 對課后教學過程的分析和反思提供依據
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利用學習曲線,在學生學習能力低谷時間,通過設置多媒體的課程,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有了信息統計技術,能夠對每次教學測驗進行科學的評價和分析,便于改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也能及時調整對個別學員的教學和教育方式,起到全局統籌、局部擊破的作用。
信息化技術對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信息化技術的融入雖不能完全解決中職英語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但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方面能夠起到明顯的效果。在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方面也有著積極的影響。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將信息技術充分、高效地融入英語課堂教學,對中職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小玲.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社會生活[J].商業研究,2001(1):156-158.
[2] 崔妙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52-153.
[3] 馮恩山,劉亞楠.“校企合一”——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A].2009年天津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論文集[C].2009.
[4] 亢利平.中職課程信息化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