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印發,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這項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建好建強鄉村教師隊伍。由此可見,農村教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刊本期刊發的通訊《深度編織教育扶貧網———瀘溪縣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寫真》,報道了瀘溪縣從學校管理互通、教師頂崗交流、名師示范引領等方面入手,將城區優質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嫁接”到鄉村學校,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該縣的探索與實踐,向我們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教育,教育振興的關鍵在教師”這一重大命題。
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人”的振興。從這個意義上講,鄉村振興當從教育始。我們知道,衡量一個國家的教育發展水平,不是看它培養了多少功成名就的杰出人士,而是看它的鄉村教育質量究竟如何,是否全力守護著每一個鄉村學子的求學夢。
常言道,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抓好鄉村校長隊伍,就抓住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牛鼻子”。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對鄉村教育的改革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著深遠的影響。瀘溪縣在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的過程中,注重學校管理層的交流和互動,構建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多層面溝通的交流機制,從鄉村校長的現實需求入手,實現精準幫扶,讓城區學校的優質辦學理念、治校方略融入到學校的每一個“細胞”,營造了鄉村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有好的鄉村教師,才有好的鄉村教育。長久以來,待遇地位不高、地理位置偏遠、成長空間有限等現實因素成為制約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的瓶頸。如何讓鄉村教師能夠安心從教、幸福從教?為破解農村師資力量薄弱的困局,瀘溪縣探索城鄉教師交流機制,鼓勵農村新任教師到城區“頂崗培訓”,城區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到農村“頂崗支教”。如此一來,既發揮了名優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又為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打下了基礎。城鄉教師交流模式的探索,讓瀘溪縣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呈現出新氣象。
當前,重視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農村教育事業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每一個鄉村學子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必將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