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信斌+常貴建+林德新+曾岳岳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雙盲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每組患者42例,參照組實施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試驗組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結果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手術開始后30 min胰島素、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指數均高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多合并糖尿病,經由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促進患者病情快速恢復,臨床推廣意義顯著。
[關鍵詞] 開腹闌尾切除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糖尿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049-02
目前我國合并糖尿病外科手術患者逐年增加,術后患者傷口不易愈合,極易出現感染等并發癥,并導致患者血糖波動,出現應激性高血糖,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質量,延長住院時間,并存在死亡率增加情況。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是較為常見的外科疾病,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傳統以開腹手術為主,但是創傷較大,不利于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恢復,因此在具體治療過程中應實施高效、安全的手術方式,具體以腹腔鏡手術治療方式優勢明顯[1]。2014年9月—2017年8月該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討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合并糖尿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雙盲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每組患者42例。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4∶18,年齡35~60歲,平均(42.3±2.7)歲;試驗組男女比例為25:17,年齡33~62歲,平均(44.5±2.4)歲。全部患者確診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需進行急診手術治療,均出現右下腹肌緊張、反跳痛和壓痛癥狀,同時全部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血糖均低于10.0 mmol/L,排除甲狀腺功能障礙患者。兩組患者一般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臨床對比。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并由同一組醫師進行手術操作,其中參照組實施開腹闌尾炎切除手術,醫生設置麥氏切口,切口長度為4.0~6.0 cm,經由此切口入腹,在探查到闌尾后,先對其進行結扎,再對闌尾動脈和根部進行離斷,將闌尾切除并取出,醫生細致觀察是否出現活動性出血情況,判斷無出血情況后,對腹腔進行關閉,必須逐層關閉,并將切除闌尾送病理檢查;試驗組行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操作人員合理設置患者二氧化碳氣腹壓力,具體以12 mmHg為宜,以此為標準建立氣腹。患者行Trendelenburg 體位,右側抬高20°,選取患者臍部、恥骨聯合處上方和臍左側腹直肌外緣設置戳孔,長度分別為1.0 cm、1.0 cm、0.5 cm,置入腹腔鏡Trocar。醫生首先對患者闌尾進行探查,明確其闌尾炎癥情況,進而對闌尾系膜和周圍粘連進行分離,結扎闌尾動脈,分離闌尾系膜至根部,用2-0可吸收絲線結扎闌尾,再徹底離斷后將闌尾取出,保證無活性出血情況后,留置引流管,隨后關閉切口,切除闌尾送病理檢查。兩組患者術后均行常規抗感染治療,具體選擇:三代頭孢聯合奧硝唑,同時術后患者需禁食,待其胃腸道功能恢復后,給予患者流質食物,并根據其身體恢復情況,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并且當患者無明顯引流后,拔出引流管,且細致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對比手術時間、肛門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術中出血量;②術后30 min測量兩組患者胰島素、血糖和胰島素指數各項指標,并進行臨床比較;③術后并發癥對比,主要包含腔內膿腫、切口感染和粘連性腸梗阻。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參照組,見表1。
試驗組患者手術開始后30 min胰島素、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指數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14%,明顯低于參照組23.81%(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很多行闌尾切除手術患者合并糖尿病,在手術刺激下,患者會出現血糖應激升高情況,并造成胰島β細胞受損,患者術后切口不易愈合,容易出現感染等問題,病情恢復較慢,導致住院時間延長[2-3]。為了切實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質量,醫護人員可應用先進的微創技術,對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肛門首次排氣時間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手術開始后30 min胰島素、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指數均高于參照組(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各組織器官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患者對手術等刺激的應激能力明顯下降,且術后機體組織恢復能力較弱,進而增加手術難度,且術后患者極易出現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復[4]。而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必須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引進先進的微創技術,減緩手術操作對患者的傷害。其中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應用較為廣泛,且具有明顯優勢,其是一種先進的微創手術治療方式,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和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患者住院時間較短,預后狀況良好,因此該次研究中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均由于參照組。同時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患者術中血糖、胰島素進行密切監測,在手術開始后30 min左右,患者胰島素濃度、血糖和胰島素抵抗指數會明顯升高,但是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上升幅度較小,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和開腹闌尾切除術均會對患者造成刺激,導致患者出現應激反應,進而使得患者胰島素和血糖水平發生波動。臨床有研究對上述情況原因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在手術刺激下,患者胰島素抵抗和兒茶酚胺類激素分泌受到影響,使得患者出現應激性血糖升高情況,若手術切口較長,則術后極易出現感染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恢復情況,而腹腔鏡手術雖會對患者造成一定創傷,但是其屬微創技術,能夠有效控制術中應激反應,避免患者出現胰島素分泌障礙或血糖升高情況[5]。林木本等人[6]在研究中選取闌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其中37例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后僅2例(5.41%)出現血糖升高情況,患者血糖控制情況良好,與該次研究結果相符。
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相較于開腹手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效果顯著,能夠促進患者病情快速恢復,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臨床推廣意義顯著。
[參考文獻]
[1] 溫澤霖,白鍊,李啟剛,等.急診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內分泌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4(5):395-399.
[2] 李巖松,趙慶楠,宋文卿,等.化膿性闌尾炎并發糖尿病患者的微創手術效果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5,21(12):1298-1301.
[3] 楊玉柱.對急性闌尾炎病人開展腹腔鏡手術的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4,56(s1):64-66.
[4] 陳洪流,劉興華. 開腹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對照研究[J].臨床外科雜志,2014,22(4):274-275.
[5] 蔣安科,周慶,李強,等.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比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 15(24):4710-4712.
[6] 林木本,孫相釗,劉永源,等.不同方法治療單純性闌尾炎合并糖尿病療效比較[J].海南醫學,2016,27(19):3157-3160.
(收稿日期:2017-09-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