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萍+王娟
[摘要] 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的影響。 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100例;選擇隨機的方式對該院所有觀察對象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每組患者各50例,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結痂時間(3.02±1.03)d;疼痛緩解時間(2.98±1.23)d;痊愈時間(10.56±1.03)d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0.05)。觀察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00%顯著低于對照組20.00%,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將優質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中,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能縮短患者疼痛時間,值得研究。
[關鍵詞] 護理干預;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42-02
糖尿病為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老年疾病,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尚無明確機制,僅通過采用降糖藥物控制疾病的發展[1]。由于糖尿病患者多為老年患者,其機體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下降,進而導致患者易感染較多病毒,最為常見的感染為帶狀皰疹病毒,糖尿病患者一旦合并帶狀皰疹,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造成易嚴重的影響。由于該疾病易導致患者發生劇烈的疼痛感,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使其依從性下降,對恢復十分不利,而實施一套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2]。因此,該文對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取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100例進行客觀的研究,并選擇一項合理的護理方法,詳情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收取例數100例,將100例患者進行分組,即觀察組、對照組這2組,每組分別50例。納入標準:均同意該次研究,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無嚴重臟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臨床資料完整且依從性較高。排除標準:伴有嚴重智力障礙及語言障礙者、配合度較差者、伴有嚴重臟器疾病、內分泌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者。觀察組患者年齡在(72.52±1.23)歲,年齡范圍上限值85歲,下限值60歲;男女性各29、2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73.02±1.85)歲,年齡范圍上限值85歲,下限值61歲;男女性各占28、22例。將兩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各項臨床資料)實施對比,對比結果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等。觀察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①心理護理:由于發病人群均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承受能力較差,機體抵抗力也在不斷下降,患者在得知患病的事實后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如焦慮、抑郁、緊張等,對患者病情的恢復十分不利。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告知其該疾病的發病原因和可能出現的癥狀,使患者能夠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此外,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不良情緒對病情的危害,使其以最佳的心態面對疾病,提高護理滿意度及依從性[3]。在必要情況下,還可邀請恢復成功者進行現身說法,使其獲得戰勝疾病的自信心,消除內心顧慮,提高臨床治愈率。②血糖控制護理:對于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均采用皮下注射胰島素及口服用藥治療,雖然均具有一定療效,但臨床建議在進行治療前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主要以短效胰島素為主,在進行三餐前,對患者使用門冬胰島素進行注射,在睡前采用甘精胰島素進行控制血糖。通常情況下,患者血糖應維持在5.8~6.3 mmol/L為宜,餐后血糖應控制在6.5~7.8 mmol/L為宜。在注射完門冬胰島素后,應叮囑患者立即進食,而睡前注射甘精胰島素后,護理人員應對注射時間進行詳細的記錄,從而能夠定時注射,發揮胰島素的作用。在飲食方面,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一份合理的飲食干預,多食用易消化、清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辛辣刺激食物,睡前禁食咖啡和濃茶等。③帶狀皰疹護理:對于疾病早期患者,存在水皰者,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不可用手抓撓,從而避免水皰因外力所致破損,進而降低繼發感染發生率。在日常生活中,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不可將水皰壓破,應做到勤翻身,睡姿以健側臥位為宜。同時,需保持患者被單及衣物的干凈,勤換衣物及被單,盡量選擇寬松的衣物。對于水皰未破者,可采用阿昔洛韋乳膏及金霉素甘油進行外抹;對于水皰已破者,應清洗其創面部位,從而保證創面的干燥清潔。④后遺神經痛的護理:在進行休息時,應叮囑患者保持健側臥位進行,從而避免對局部造成刺激。對于疼痛情況較為嚴重且影響睡眠者,應叮囑其睡前用溫水泡腳,從而加強末梢血液循環。在必要情況下,還可采用鎮痛及鎮靜藥物進行處理。對于局部紅腫痛明顯者,可采用清潔鹽水毛巾進行局部濕敷,從而緩解患者疼痛感。
1.3 觀察指標
分析2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臨床指標:結痂時間、疼痛緩解時間以及痊愈時間。分析2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高血糖、低血糖、嚴重疼痛。
1.4 統計方法
選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作為評價該次研究結果的方法,對其進行核對與分析后,對計數資料采用[n(%)]來表示并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將2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
觀察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結痂時間(3.02±1.03)d;疼痛緩解時間(2.98±1.23)d;痊愈時間(10.56±1.03)d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結痂時間(5.22±1.64)d;疼痛緩解時間(4.55±1.02)d;痊愈時間(15.88±1.65)d(P<0.05)。見表1。endprint
2.2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00%顯著低于對照組20.00%,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給臨床治療增加了困難。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老齡化,從而導致我國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若不及時給予其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命健康,而給予其一項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
在該次研究中發現,觀察組患者高血糖、低血糖以及嚴重疼痛等并發癥均低于對照組,由此說明,觀察組根據糖尿病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從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病情,降低高血糖、低血糖、嚴重疼痛等并發癥發生[4]。此外,觀察組結痂時間、疼痛緩解時間以及痊愈時間均優于對照組,由此提示,對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早期愈合,盡快康復。優質護理為臨床上新型的護理模式,遵循為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原則,給予患者一項全面、科學、精細的護理措施,從而有效降低患者各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治愈率。
通過該次研究,觀察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結痂時間(3.02±1.03)d;疼痛緩解時間(2.98±1.23)d;痊愈時間(10.56±1.03)d顯著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0.05)。觀察組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00%顯著低于對照組20.00%,2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具有顯著效果,且安全性較高,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1] 任立茹,王曉曦,王永強,等.社區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的護理干預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導報,2014,7(27):94,97.
[2] 宋慶鳳.社區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的護理干預與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4,14(30):141.
[3] 沈紅梅.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帶狀皰疹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5,7(5):123-124,130.
[4] 伍夢勰,魏麗芳.帶狀皰疹合并糖尿病患者綜合護理干預體會[J].飲食保健,2017,4(4):122.
(收稿日期:2017-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