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對早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方法 將2016年4月—2017年5月該院100例早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操作與臨床路徑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住院天數、護理滿意度、入院前及出院時血糖控制水平變化。結果 與入院時相比,兩組患者出院前1 d FPG、FINS水平及HOMA-IR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患者出院前1 d FPG水平與HOMA-IR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天數比對照組短,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與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能幫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臨床路徑;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51-02
妊娠期糖尿病是常見的妊娠期疾病,因婦女在妊娠期間代謝異常導致糖耐量減低,屬于糖尿病的特殊類型,該疾病發病率世界各國報道為1%~14%,我國發生率約為1%~5%[1]。妊娠期高血糖可導致孕婦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高滲性昏迷、乳酸中毒等多種并發疾病[2-3],因此該類患者妊娠期合理控制血糖水平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該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為臨床護理如何合理控制早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加強患者孕期控制,改善患者妊娠結局提供參考,探討了臨床護理路徑對早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初診早期妊娠期糖尿病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①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提出的相關診斷標準[4]:空腹血糖(FPG)≥5.1 mmol/L、75 g糖篩檢查1 h血糖≥10.0 mmol/L、2 h血糖≥8.5 mmol/L,符合上述2項可認為患妊娠期糖尿病;②納入研究前未經降血糖治療。排除標準:①多胎妊娠、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疾病者;②妊娠前糖尿病患者;③不同意納入該次研究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確診時孕周為24~32周,平均(27.14±2.36)周;孕產次1~3次,平均(1.26±0.34)次;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例,專科12例,本科19例,研究生及以上10例。觀察組患者確診時孕周為25~30周,平均(26.78±2.28)周;孕產次1~2次,平均(1.17±0.28)次;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7例,專科11例,本科20例,研究生及以上12例。兩組患者孕周、孕產次、文化程度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根據醫囑提供血糖水平監控、飲食干預指導、運動指導、預防并發癥等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給予臨床路徑護理干預,責任護士嚴格按照由臨床醫師、營養師、護理人員共同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內容如下:入院第1天:①熱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屬,并介紹包括主治醫師、護士長等在內的相關醫護人員;②介紹病區環境與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及其家屬熟悉治療環境;③進行專科知識宣教,包括胰島素泵使用方法、大小便標本留取方法、皮下注射胰島素注意點、自計胎動方法、最佳臥床姿勢等。入院第2~7天:①進行飲食、用藥方式、運動指導;②根據患者及其家屬對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再次進行知識宣教。出院宣教:①用藥指導;②強調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治療的重要性;③提醒患者及其家屬門診復診及定期產檢。
1.3 觀察指標
①檢測入院時及出院前患者FPG、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并根據公式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 FPG×FINS/22. 5。FPG、FINS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②參考《糖尿病知識問卷》自擬問卷,評估患者疾病知識掌握情況,問卷內容主要為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分為25小題,每題4分,滿分100分,得分<80分則判定為不合格,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知識知曉率(%)=得分合格例數/總例數×100.00%。③統計患者住院時間,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患者通過直接打分的方式對護理服務進行評價,得分>90分為滿意,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FPG、FINS水平及HOMA-IR比較
與入院時相比,兩組患者出院前1 d FPG、FINS水平及HOMA-IR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患者出院前1 dFPG水平與HOMA-IR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INS水平比對照組略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住院天數、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與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天數比對照組短[(8.30±1.25)d vs (11.64±1.73)d],有統計學意義(t=11.06,P<0.05),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與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耐量異常,孕婦血糖升高對母嬰都存在極大影響,高血糖可導致胚胎發育異常甚至死亡,若孕婦未能及時控制血糖水平,極有可能并發感染,導致病情加重,甚至誘發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另外,孕婦血糖高易導致胎兒軀體過度發育,孕婦難產、產道損傷幾率增高。文獻指出[5],合理、完善的護理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控制作用;李紅[6]研究發現,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控制孕婦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結局。
臨床護理路徑是有預見性、有計劃性、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整體護理模式,是由醫師、護理人員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護理服務制定的計劃,護理人員根據制定的方案進行護理工作,使護理服務程序化、具體化、目標化,降低護理差錯發生情況,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出院前1 d FPG水平與HOMA-IR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臨床護理路徑有助于降低患者FPG水平與HOMA-IR,能更好地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另外,觀察組患者住院天數比對照組短,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與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臨床護理路徑能通過個體化健康宣教、飲食與運動指導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使患者能更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從而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與胰島素抵抗,緩解患者癥狀,減少住院時間,而患者與護理人員的互動也提高了患者參與積極性,使得護理滿意度提高。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能幫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情況、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與護理滿意度,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會琴,劉云,任利容,等.妊娠期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1):1744-1746.
[2] 孫賀,李霞,么亮,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后發生糖尿病的相關因素探討[J].貴州醫藥,2015,39(1):34-36.
[3] 馮瑞,邵紅梅,朱紅,等.妊娠期糖尿病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7):2824-2827.
[4]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22(7):447-498.
[5] 胡艷粉,李領俠,張瑩,等.綜合護理干預對我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生期并發癥及妊娠結局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143-150.
[6] 李紅.臨床路徑在妊娠期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8):192.
(收稿日期:2017-07-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