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護理措施,并對其效果做出評價。方法 選取該院在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患者為該次的研究對象,針對性的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并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各產程的護理及飲食指導與出院指導等方面的護理措施。結果 所有患者均平安度過孕產期,未出現患者及新生兒死亡的情況。 結論 針對性的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明顯降低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對患者母嬰的安全保障。
[關鍵詞] 糖尿病;妊娠期合并心臟病;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58-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妊娠合并心臟病是一種嚴重的產科并發癥。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臟負擔,心臟功能將進一步衰退,最終導致心力衰竭,對母嬰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采取怎樣的護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母嬰安全的危險系數,幫助患者平安度過孕產期是當代醫學者密切關注和不斷思考的問題。該次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該院在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患者的臨床資料,意在探討合理、有效的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護理措施,現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患者,患者年齡20~37歲,平均(28.7±2.6)歲;孕周30~38周,平均(34.3±3.6)周;其中初產婦為76例,經產婦為24例。采用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于1928年制定的心功能分級方案[1]對患者進行級別分類,評判標準為; Ⅰ級患者有心臟病,但其體力與活動未受到限制,日常活動不會引起疲勞、呼吸困難、心絞痛、心悸等癥狀;Ⅱ級(輕度心衰)患者的體力與活動受到輕度的限制,休息時自覺無癥狀,一般的日常活動可以體現出上述癥狀,在稍事休息后癥狀緩解;Ⅲ級(中度心衰)患者的體力與活動受到明顯的限制,在休息時無癥狀表現,稍事運動即可表現出上述癥狀,需較長時間休息才可緩解癥狀;Ⅳ級(重度心衰)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勞動,休息時亦表現出心衰癥狀,在有體力勞動后癥狀明顯加重。所有患者中包括:Ⅰ級24例、Ⅱ級52例、Ⅲ級17例、Ⅳ級7例。所有患者都符合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診斷標準,并都于該院確診。排除患有其他嚴重肝、腎系統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觀察病情:護理人員需嚴密監測患者的心率、呼吸、體溫、血液等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做好相應記錄。檢測患者血糖時,應幫助患者取半坐臥位或坐位,對于不能自行坐位的患者采用被子、高枕等物品幫助支撐患者。心功能分級處于Ⅰ~Ⅱ級的患者給予吸氧1 h/次,3次/d。對于心功能分級處于Ⅲ~Ⅳ級的患者采取間接低流量給氧方式[2]。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工作,時間大致為15~30 min/次,患者提出生活需求時應立即采取處理措施。(2)心理干預:許多患者認為自身的疾病可能對胎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狀況。護理人員應以親切、溫柔的言語安慰患者,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通過向患者講述曾經治療成功的案例來幫助患者樹立克服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之愿意積極配合治療。(3)產程護理:①第一產程: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充分的營養供應,給予吸氧,若產婦出現疼痛難忍或焦躁不安的情況,必要時可采用鎮靜劑。患者取半臥位或左側臥位,護理人員需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在患者臨產初期,每間隔4 h需要檢查1次患者宮頸擴張和胎頭下降的變化情況,在宮縮間隔期每1~2 h聽1次胎心情況[3];②第二產程:嚴密監測患者的心臟功能,在此階段患者的宮縮頻率加強,胎兒易發生缺氧的情況,必要時需進行胎兒監護,指導患者正確的運用腹壓,待胎兒娩出后,在患者的腹部放置一沙袋,維持24 h[4]。對娩出的新生兒做Apgar評分測試,結扎臍帶,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③第三產程:協助患者娩出胎盤,仔細檢查患者的會陰小陰唇的內側是否有裂傷狀況,患者完成全部的分娩過程后需繼續留在產房觀察,期間注意患者的出血量及子宮收縮情況,2 h后即可送出產房。(4)飲食指導:患者需以低糖、低脂且富含高維生素、多礦物質元素的飲食為主,控制每日的食鹽攝入達6 g以上[5],禁食煙酒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5)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前,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講,包括家庭的作息調整、飲食結構、體育鍛煉及對嬰兒的交流方式、哺乳指導等,向患者提供護理人員的聯系方式,便于患者在出院后有任何問題可以及時的向護理人員進行咨詢[6]。若患者或新生兒出現任何異常狀況,需立即返院進行診斷治療。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平安、順利的度過孕產期,未出現母嬰死亡的情況。
3 結論
糖尿病的病理特征是高血糖,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受到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的共同影響,患者的臨床表現為多食、多飲、多尿、消瘦。妊娠合并心臟病是一種嚴重的妊娠并發癥,同時也是造成孕產婦與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7]。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對母嬰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故需在治療的同時加之有效的護理措施的配合,以充分保障母嬰的生命安全。
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嚴密的監測,通過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有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心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排除巨大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對患者進行的健康知識宣講可以保住患者對自身的病情樹立一個正確的認識,幫助患者正確的對待疾病[8]。護理人員需鼓勵患者描述自身的真實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提問,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疏導,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在患者的3個產程中,護理人員需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第一產程為患者做一般的產科檢查與體格檢查,了解患者宮縮的持續時間、宮縮強度及間隔時間,掌握胎方位、胎位、胎頭入盆程度以及胎心音的具體情況。利用產程圖對患者及胎兒進行充分的監護。第二產程護理人員需要嚴密監測患者的心功能變化情況,以便于發現心衰的各種征兆。給予患者安慰與鼓勵,指導患者利用體位變化配合宮縮與間隙將胎兒完全娩出。之后為患者注射宮縮素。用吸痰器吸除新生兒口腔、鼻腔內的羊水及分泌液[9]。在第三產程觀察患者的胎盤小葉、胎膜的完整性以及胎兒面邊緣是否出現血管斷裂的情況,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出現產后血壓異常的情況。對患者實行飲食護理,降低患者血管內升壓物質的敏感性,減少血管壁水腫造成的管腔縮小及防止血管收縮痙攣的情況[10]。對患者多針對性的出院指導便于患者在出院后的進一步恢復。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對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患者行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干預在參與該次研究的100例患者中未出現母嬰死亡的情況。由此可見,針對性的綜合護理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患者的死亡率,對患者母嬰安全提供了保障,表現注出重大的臨床意義與巨大的臨床價值,值得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俊青.糖尿病婦女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的護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42-143.
[2] 蔣銀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婦女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58(17):3965-3966.
[3] 唐琳.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婦女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12):244,250.
[4] 李曉麗.妊娠期糖尿病26例的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5):144-145.
[5] 徐曉紅.12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今日健康,2016,15(4):261.
[6] 孫麗娜.妊娠期心臟病護理[J].心理醫生,2016,22(33):191-192.
[7] 楊艷華.高齡產婦妊娠結局、心理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心理醫生,2016,22(36):286-287.
[8] 張靜,陳霞.妊娠期常見合并癥的臨床分析及其營養防治探討[J].大家健康,2013,7(6下旬版):27.
[9] 朱麗.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8):91-93,97.
[10] 毛益波.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2):112-114.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