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萍萍+鄭成娟+鄭成燕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方法與護理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 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該院接受治療的78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急診護理干預方法,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與并發癥發生情況兩方面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共取得94.87%的護理滿意度,對照組共取得74.36%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共出現25.64%的并發癥發生率,對照組在治療期間共出現51.28%的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急診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 措施;急診護理;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60-02
糖尿病是臨床醫學中一種典型的難治性疾病,若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或患者沒有積極配合治療很容易引發心肌梗死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與身體健康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嚴重情況下可導致患者死亡[1]。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在疾病癥狀表現上并不明顯,待患者有明顯感知時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2]。這了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疾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該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78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為其中一部分患者提供急診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納入該次實驗研究的全部78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每組患者39例,全部患者均經過嚴格的診斷。觀察組男女比例23∶16,平均年齡(42.8±3.5)歲,平均病程(7.1±1.7)個月;對照組男女比例25:14,平均年齡(43.5±3.1)歲,平均病程(5.7±2.9)個月。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全部患者中不包含血液病變患者、嚴重器質性病變患者以及心肺功能障礙患者;不包含產婦或妊娠期孕婦;不包含拒絕配合治療、不認同護理流程的患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飲食干預、溶栓護理、基礎護理以及心理干預等。
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主動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了解患者當前的心理動向,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通過聽輕音樂、閱讀等方法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轉移患者注意力。
②基礎護理。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持續的觀測,詳細記錄并統計患者血糖指標數據,全面了解患者血糖變化情況,一旦發現任何形式的異?,F象,護理人員需要在第一時間通知主治醫師。
③溶栓護理。溶栓治療是控制心肌梗死疾病癥狀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通常情況下所選擇的溶栓藥物為溶栓酶,護理人員在患者接受溶栓治療的過程中要對患者心電圖變化情況進行持續的觀察,對患者心律改變特征進行統計。
④飲食干預??茖W規劃患者的日常飲食,多為患者提供無糖食品與脂肪含量較少的食品,叮囑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食品,即要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同時也要注意保持患者營養平衡,使患者自身的機體免疫力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提供急診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急診護理干預內容主要包含運動輔助與生活干預。在生活干預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注意臥床休息,戒煙戒酒,少食多餐,保證睡眠充足,按照睡眠,避免疲勞過度或情緒過激[3];在運動輔助方面需要加強針對心肌梗死疾病的干預,患者在接受1~2個月的治療疾病心肌梗死疾病癥狀將得到明顯的改善,此時患者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可以進行一些小幅度的運動,加快康復速度,強化患者心肌功能。在運動輔助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根據患者當前的機體康復情況與身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運動方案,在對運動強度進行適當控制的情況下盡量持續患者的運動時間;②把握運動均衡,護理人員要根據主治醫師所提出的意見對運動方式與運動量有一個全面的把握[4];③循序漸進地開展輔助運動,尤其是在患者病情進行穩定狀態后,需要逐步地增加患者運動量,將患者沉睡以久的身體機能進一步激發出來,進而達到預期的康復效果。
1.3 統計方法
對相關數據進行采集,通過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相關數據,在對組間資料進行對比的過程中,計數資料用[n(%)]來表示,組間通過χ2檢驗;以(x±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組間通過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中患者中十分滿意17例、滿意20例、總滿意率37例,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
觀察組中有3例出現心律異常3例出現心力衰竭、急性感染4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無論是心肌梗死還是糖尿病疾病都是臨床醫學中的高危型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疾病的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5]。糖尿病疾病的發病機理十分復雜,是患者機體內外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患者在疾病變化情況不夠重視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心肌梗死疾病,使疾病預后更加不樂觀,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患者死亡[6]。根據以往的臨床經驗可知,以急診治療的思路為患者提供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的飲食規律、運動能力以及心理狀態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其他并發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進而實現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endprint
預見性護理最大的特點在于其有著比較強的針對性,嚴格依照疾病癥狀特點、變化趨勢制定護理措施,全面輔助相關的治療工作,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在為患者提供預見性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疾病癥狀特點以及患者的情況變化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加深對于患者的認識,高血脂、高血壓以及高胰島素血癥均是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需要對患者病史、生活習慣進行認真的評估,看患者是否存在嚴重的危險因素[7]。在對高危患者進行評估的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患者血壓節律方面的觀察,做好各項生命體征的檢測工作。由于糖尿病屬于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患者在合并患有心肌梗死疾病的情況下相關癥狀均受到一定的遮掩,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因此,在為患者提供護理干預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強加患者癥狀變化方面的敏感性,提高警惕,強化認識。嚴格根據各項檢測結果,對患者當前的病情進行判斷。以前區疼痛為心肌梗死疾病的主要特征表現,呈持續性及壓榨性特點,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則呈首發癥狀多樣化的特點,同時伴有呼吸困難、低血壓以及胃腸道反應等方面的癥狀[8]。此外,血漿游離脂肪酸濃度隨血糖升高相應增加,增加心肌耗氧量,減弱心肌收縮力,誘發心律失常;過高的血糖水平,也可造成滲透性利尿,加重心肌受損程度,引起心血管事件。經實驗研究發現,納入該次實驗研究的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各項指標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急診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郭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體會[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21-122.
[2] 劉云婷.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3-114.
[3] 楊華.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7):169-170.
[4] 張煥芬,周彤.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75-176.
[5] 王俊玫.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73-174.
[6] 衛曉靜,張紅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2,10(12下半月):682-683.
[7] 谷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2):138-140.
[8] 陳紅,張紅.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降糖治療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3):200-201.
(收稿日期:2017-0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