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
[摘要] 糖尿病足病是由糖尿病并發神經病變、微血管病變和感染等因素綜合導致的一種嚴重糖尿病并發癥,其檢查和治療費用最高。糖尿病患者并發下肢皮膚微循環功能障礙是導致皮膚氧供應減少的重要原因。經皮氧分壓測試(TcPO2)可以直接反應組織細胞的氧氣含量,并直接反應局部血液循環情況,從而可為糖尿病足的診治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關鍵詞] 經皮氧分壓測試;糖尿病足;糖尿病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96-03
糖尿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各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糖尿病足作為糖尿病患者較常見和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1],下肢皮膚微循環功能障礙是導致皮膚氧供減少致使糖尿病足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2]。TcPO2檢測可以反映局部皮膚和皮下組織微循環血液的氧分壓,以了解人體局部微循環功能狀態[3]。適用于糖尿病下肢微血管病變診斷[4]。
1 原理及檢測方法
經皮氧分壓儀是一種反應組織循環情況的儀器,其原理是皮膚被該儀器的特殊電極加熱,促使毛細血管中的氧氣彌散出來,擴散到皮下組織,皮膚表面,電極監測皮膚的血氧分壓,反映組織細胞的實際氧供應量[5],可直接反應皮膚微循環情況,間接反應大血管情況[6]。
使用TCM400經皮氧分壓儀(丹麥雷度)由專人進行檢測,所有患者檢查前均避免吸煙和咖啡因的攝入,保持情緒穩定,周圍環境溫度21~23℃[7],檢查者取仰臥位,以足背為測量部位,將電極安放在第一跖趾間的皮膚上,靜息狀態下20 min后檢測。首先進行電極定標,用75%乙醇清潔測量部位的皮膚并待干,取電極固定貼片,去除保護膜后放置于要檢測部位,在貼片孔內滴入接觸液3~5滴,等15~20 min后結果穩定測量記錄穩定值(5 min內波動≤2 mmHg)。隨后檢測者提高下肢呈45°,重復上述過程,當靜息平臥TcPO2>40 mmHg提示血管正常,TcPO2≤40 mmHg提示有缺血病變[8]。
2. TcPO2的應用領域
TcPO2作為一種判斷組織微循環狀態的無創檢查方法已被越來越廣泛地用于臨床,可用于早期發現糖尿病足風險、評估創傷的愈合過程、決定截肢平面、評估高壓氧的治療療效等。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并發神經病變、微血管病變和感染等因素綜合導致的[9]。糖尿病病程長,血糖控制力度不佳等因素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加重,引起周圍神經損害。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可導致降低毛細血管的血流量,從而降低微循環的氧含量,TcPO2測定可較好的反應糖尿病患者微循環狀態[10],盡早、及時、快捷判定糖尿病患者有無微血管病變等慢性并發癥[11]。因此,TcPO2是可以早起發現糖尿病足風險的指標。
封閉負壓引流技術(VSD)已廣泛應用于糖尿病足患者中,其有利于促進糖尿病足患者傷口的愈合。劉倩等人研究[12]發現,在應用VSD吸引后的患者,氧分壓立刻開始顯著下降,一般15 min左右降到最低,之后緩慢升高,經過30 min左右達到一個平臺期維持不變。通過VSD對覆蓋區域組織內TcPO2變化的監測,反映患者在應用VSD負壓吸引后覆蓋區域的血氧分壓顯著減少,制造一個相對缺氧的狀態,加速組織的再血管化,有利于傷口的愈合。因此,應用VSD引流的糖尿病足患者并同時可予以監測TcPO2可以更好的了解創面愈合情況,故TcPO2可用來評估創傷的愈合過程。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已提出糖尿病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呈顯著上升趨勢,其中一部分糖尿病足患者經過長時間的綜合治療后,仍不能避免截肢。那么選擇正確的截肢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可有效的避免二次截肢手術。經皮氧分壓檢測儀能準確地用來評估缺血肢體皮膚組織的缺血改變及氧彌散情況,為選擇截肢平面提供理論依據。周笑允等[13]研究發現選擇截肢平面經皮氧分壓值在40 mmHg以上是合理的,尤其是全身情況差,并發癥多的患者。局部經皮氧分壓值在20~40 mmHg之間是相對安全的,適用于全身情況較好又想盡量保留肢體長度的患者。局部經皮氧分壓值在20 mmHg以下的患者由于需長期換藥甚至再次截肢率高則不宜采用。故術前監測TcPO2可用決定截肢平面。
萬辛等人[14]研究已證實經皮氧分壓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呈負相關,血糖控制水平較好的糖尿病人群微循環功能較血糖控制差著好。目前用于治療糖尿病足的藥物包括改善循環,擴張血管,營養神經以及中藥泡足聯合按摩,艾灸等,經皮氧分壓可對其療效做出客觀的評價。王磊等人[15]研究發現艾灸可提高患者下肢TcPO2,促進選擇性血液循環。中藥泡足和足部按摩可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緩解血管痙攣,暢通氣血,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癥狀及TcPO2[16]。由此可見,監測TcPO2對評估保守的治療可提供有價值的預后信息。
TcPO2測定在評估糖尿病足血管重建術中的應用以及術后效果的評價。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需要進行血管重建術。血管重建的方式有腔內介入治療和開發手術治療,其術后1年的生存率和保肢率均在80%以上[17]。于鳳泉等人[18]研究顯示,經血管重建治療后6個月和12個月TcPO2有所改善,血管通透性明顯改善,局部血供增加,組織代謝改善。故TcPO2測定可以判斷血管重建術后的效果。
TcPO2測定對于選擇高壓氧治療及療效評估。高壓氧治療是在密閉的高壓氧艙中是患者加壓吸氧的一種治療方法,可改善組織的缺血缺氧狀態,加速側支循環的建立和神經損傷的修復[19]。TcPO2測定能很好地反映出下肢血管尤其踝以下皮膚循環狀態。韋華等人[20]研究發現,經高壓氧治療8周后TcPO2明顯升高,糖尿病足潰瘍面積愈合率達30.8%,好轉率53.8%。因此TcPO2可以用來更全面了解潰瘍愈合情況及療效評估。endprint
TcPO2測定評估干細胞移植療效。干細胞移植改善循環,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注射后可刺激內皮祖細胞在局部微環境下向受損區域聚集,刺激局部側支血管的生成[21]。王廣宇等人[22]研究表明,自體骨髓臍血單個核細胞移植后TcPO2有明顯增加,為血管再生提供了利于其生長的環境,可以有效控制并促進潰瘍的愈合[23]。故使用TcPO2測定評估干細胞移植療效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3 TcPO2的不足之處
TcPO2測定雖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仍存在眾多不確定影響因素,其中包括患者因素、檢查實施者因素、儀器設備因素等。
3.1 患者因素
患者準備不充分;測試前未能靜息20 min,患者的情緒不穩定;患者有無吸煙史、服用降壓藥史;患者的體型(肥胖)、局部組織皮面情況(外傷、水腫、炎癥、角化過度、毛細血管數目)以及測試時患者的體位不當等均會影響TcPO2測量的準確性。
3.2 操作者因素
操作者操作不當如電極連接不穩造成漏氣;連接液滴入不均勻;還有測試者缺乏對TcPO2曲線的正確判斷能力從而導致測定結果存在誤差。
3.3 儀器設備因素
電極膜過期或使用過長;測試前未預熱溫度至45℃或電極片加熱時間過長等會影響TcPO2測量的結果。
3.4 其他因素
環境的溫度;未用75%的乙醇消毒或消毒的區域乙醇未干等都會對TcPO2測定結果有影響。
4 總結與展望
TcPO2是一種經濟、可重復性好、無創性的血管病變監測手段,并精確反應測量部位微循環的情況[24],可為糖尿病足的診療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隨著TcPO2測定技術的逐漸成熟和發展,提高 TcPO2監測的精確性,在臨床上的應用將日益廣泛。
[參考文獻]
[1] 蔡敏,李宏宇,袁彥,等.經皮氧分壓檢測在糖尿病足截肢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6(9):860-863.
[2] 李夢娟,李素梅,汝燕,等.經皮氧分壓聯合踝臂指數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1,31(5):381-384.
[3] 徐熾天,胡志濤,楊光偉,等.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經皮氧分壓檢測的臨床意義[J].安徽醫學,2013,34(3):277-279.
[4] 汝燕,李素梅,張麗,等.2型糖尿病患者經皮氧分壓與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3):258-260.
[5] 葉林芳,鄭紅英,巫麗萍.2型糖尿病患者經皮氧分壓測定結果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6):16-19.
[6] 潘斌斌,馬建華.經皮氧分壓測定在糖尿病足和周圍動脈病變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12):1142-1143.
[7] 董曉穎,鄧武權,陸徳賓,等.2型糖尿病患者經皮氧分壓與神經傳導功能測定的相關性分析[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3,38(1):39-43.
[8] 黃亞蓮,陳宗存,琚楓,等.經皮氧分壓檢查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價值[J].中國熱帶醫學,2015,15(6):751-752
[9]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糖尿病臨床,2014,8(8):343-353.
[10] 陳麗葉,成金羅,葉新華,等.經皮氧分壓測定在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4):5686-5687.
[11] 李艷,楊郁文.經皮氧分壓檢查在糖尿病足檢查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1):1374-1375.
[12] 劉倩,胡莎,饒敏,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與經皮氧分壓影響的研究[J].當代護士,2016(4):58-59.
[13] 周笑允,陳蕾,王剛.經皮氧分壓與截肢平面選擇的分析[J].中臨床研究,2013,11(23):218-219.
[14] 萬辛,潘斌斌.經皮氧分壓與糖脂代謝及2型糖尿病并發癥的 關系分析[J].現代醫學,2015,43(12):1546-1549.
[15] 王磊,高真真,王尊,等.艾灸改善外周動脈疾病下肢經皮氧分壓及運動功能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36(2):179-182.
[16] 李艷,楊郁文.中藥泡足聯合足部按摩對糖尿病足足部癥狀及經皮氧分壓改變的效果觀察[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123-126.
[17] 廖傳軍,姜濤,楊寶鐘.糖尿病對血管重建治療慢性重癥下肢缺血的影響[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1,20(6):575-578.
[18] 于鳳泉,李群,李富元,等.血管重建治療糖尿病缺血性血管病變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內皮素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4,16(1):48-50.
[19] 何繼東,伍曉華,劉莉.高壓氧輔助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14(12):1476-1481.
[20] 韋華,王民登,李鳳玲,等.高壓氧對糖尿病足潰瘍臨床效果及血漿纖溶系統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41(5):480-482.
[21] 虞桂平,劉長建,陳國強,等.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移植治療下肢動脈閉塞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10):1773-1779.
[22] 王廣宇,朱旅云,馬利成,等.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1):173-180.
[23] 秦露,呂平,唐雪蓮.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12):2170-2171.
[24] 孔艷華,王艷燕,鄭海蘭,等.經皮氧分壓聯合四肢多普勒早期診斷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2,15(2):157-158.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