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祥
如今,作為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對周圍的新環境有一種新鮮感,對新的挑戰有一種興奮感,但是也許也有一部分新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并不喜愛,對教育的責任并不明確,對新課改的要求知之甚少。如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如何上好本職的課程?如何能上好得好一堂優質的公開課?對于,我們這種新教師而言,確實是一種困惑和煩惱,也是一門很值得長期深入研究的課題。然而,看到曹校長一篇文章上說過“模仿”是教師做課題研究的必經之路。這一觀點,讓我深受啟發,對于新教師而言,“模仿”確實是一個好東西,我們可以模仿優質的公開課,可以模仿老教師的談吐,可以模仿這種備課教案等等,只要你覺得對你有用的東西都值得模仿。
一、模仿的初始
從模仿開始,教學模仿可以分再造性模仿和創造性模仿兩類。再造性模仿側重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是模仿的初級階段,通常包括整體模仿和局部模仿兩種:整體模仿就是整節課全搬照抄;局部模仿指在一節課的某一個教學環節中,采用特級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指導方法。創造性模仿是模仿的高級階。對于我而言,短短的一個學期不到的時間,教學經驗的缺乏,教學手段的單一,也就讓我步入了教學模仿的初級階段。
在上個月公開課上,我就采用了一次教學模仿。是模仿了一節廣州市徐老師的一節三年級水平二的<看誰跳得快>的優質課程.
在模仿中采用了
(一)觀優質課視頻
觀視頻首先一定要舍得花時間尋找與自己上課風格比較類似的課.先選出一些同類型的課程以后,在一一進行篩選,確定其中一個以后就開始進入重要階段,就是重復,反復的看,看上二遍,三遍乃至上十遍,在看的途中,切忌盲目觀頻,每一次觀看完以后就要有所收獲,只要有一點點也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一看:也就是初略的看,把整節課的流程大致的瀏覽一遍,體會這節課的方向.
二讀:觀第二遍時,拋開初略時的雜念,去讀視頻,讀出想法,讀書內容.讀出思緒
三寫:觀第三遍時,拿上筆和紙,把讀出來的內容,課的整個環節,設計理念,每一個過渡的細節寫出來.
四品:觀第四遍時,帶著讀出來的感受,寫出來的內容,心靜怡然的品.品感情,品味道,品理念.帶著自問的方式問問自己,他這個環節為何要這樣問,在疑問中尋找答案.
五研:觀第五遍時,就靠自己在前幾次的積累下,寫出來的教案,仔細研究其課的中心思想,結合自己上課風格,適時刷選其中上得好,自己又用得到的環節.
(二)模仿創新
在反復觀看完視頻,仔細研究完教案以后,就要灌人其自己的理念與想法,也就是說在原先的基礎上學會創新.好比,本身這觀這節課的準備活動就是健身操,從v字步,交叉步一系列的健身操動作,而我就結合課的特點,為達到學生專項性,熱身效果,與提高興趣的目的,加入了青蛙跳,兔子跳,袋鼠等動物跳,和當下最流行的江南stvle中的騎馬舞與準備活動中。這一創新效果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高,而且全部都能跟隨音樂融入其中。這么一小點的創新就能換到如此大的成效,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創新這是必不可少的。
(三)模仿反思
這一環節,就像公開課的評課一樣重要,通過之前其他教師對你本節課的評價,自己在總結評價。把你模仿完成的課與最初的“原稿“進行對比,找出優劣之處并寫好本次模仿課的反思與感受。這樣才會有提高,才有有進步。
二、模仿的領悟
模仿模仿可以促進我們知識和經驗的增長,提高對課堂的調控。但是“模仿”不是照搬或照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取之精華去之糟粕”。同樣的一節課,給很多人看過以后,自己在回去研究進行模仿,也就會繁衍成全新的模仿課,我們要在原本課的基礎上要學會創新,教師教學觀念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創新等等,并刻苦仔細研究,認真揣摩,反復的實踐中才能摸索到在其中的價值,才能模仿課變成真正屬于自己的一堂新課。
三、模仿中成長
就這么一次意味深長的模仿課,我學到了如何創設情境,被貫穿于這堂課中。學會了用謎語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學會了在隊伍雜亂中適時用原地踏步來調整隊形。學會了用手指加減算術法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等等。我就覺得自己就在模仿中成長著。
我相信模仿是我們新教師一劑良藥,只要我們能善用,就可以從模仿初級階段進入到高級階段,經過幾年的模仿課程以后,及時總結出自己一套方法與理念,從而開始自己新教育教學。使你成為后輩們能模仿的對象。“模仿”助我成長,我為模仿注入新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