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士洋 郝興華
攀樹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也順應2010年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精神,提高當代大學生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抗壓能力,讓學生應對緊急情況逃生能力較差的現狀得以改變。攀樹課程作為特殊體育教育的一種,突破傳統的進行體育知識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對于培養綜合性人才起到顯著效果。攀樹運動提倡綠色運動,可以促進人們與自然的關系,增加人們對于環境的關注度,這項運動并非單靠體力進行,還要借助技巧與智慧,非常適合進行高校教學,讓學生得到鍛煉的同時開闊視野,獲得技能。但作為國內新興體育課程,攀樹課程還處于探索建設階段,需要更多反饋來確保攀樹課程的良好開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攀樹課程教學效果為研究對象,探討當前攀樹運動開設現狀,并給予相關建議。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了解攀樹運動發展現狀,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問卷調查法: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參與攀樹課程的師生進行調查,探討攀樹課程實施和管理現狀
二、攀樹課程開設現狀
(一)攀樹課程教學目標達成狀況
“攀樹既能滿足學生鍛煉身體的需求也可以滿足學生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激發潛能,同時也是一項非常好的心靈洗滌減壓課程。”。由此可見,攀樹課程屬于戶外拓展項目的一種,通過體驗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并超越自己,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通過調查得知,76.67%的學生認為自己在攀樹課程之后基本能掌握攀樹技巧,87%的老師認為學生在攀樹課程之后能掌握攀樹技巧,說明攀樹課程基本教學目標達成,大多數同學在課程結束后能夠掌握攀樹技巧,攀樹課程實施現狀良好,特殊體育教育能夠達到體育課程的標準。
(二)攀樹課程對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
調查得知,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參與攀樹課程后體能、技能、心理承受力和同學師生關系有所提升。75%人認為自己體能方面得到提升,68%人認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攀樹運動需要在樹間攀爬,除去安全準備的過程,幾乎都在空中,處于懸掛狀態,對于一些恐高的同學而言,是很大的超越;81%人認為自己技能有所提升,大部分同學對于攀樹運動有了基礎的掌握,可以獨立攀爬樹木;56%人認為同學師生間的關系得到改進,攀樹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安全必須放在首要,因此老師要親自指導每一個學生的裝備安裝、動作等,師生間的關系自然得到提升。從學生參與攀樹課程后能力提升可以看出,同學對于攀樹技能基本能夠掌握,從攀樹中獲得的不僅僅是技能提升,還有同學師生的友誼和自己內心的成長,攀樹運動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得到學生的認可。
(三)攀樹課程的教學效果檢測
攀樹運動引進課堂的初衷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挑戰自我的勇氣,進而在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抗壓能力等。通過調查得知,65%的同學認為攀樹課程對于自己全面發展有所幫助,98%的老師認為攀樹課程對于學生的成長意義產生影響。攀樹是一種體驗,人們在體驗中學習到的知識往往比書本知識更令人影響深刻,同時在不斷操作和練習中也可以讓學生產生對于困難和挫折的思考,并將這些感悟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幫助自己解決一些問題。攀樹課程在大自然中進行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攀樹運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三、完善大學攀樹課程的對策建議
攀樹運動符合時代的發展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但當前攀樹課程仍存在諸多不足。本文通過對攀樹課程進行調查分析后提出相關建議:
(一)適當增加理論知識講授
學生在參加攀樹課程后普遍認為攀樹能夠提高心理承受力和溝通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但課程理論知識略顯單薄,需要適當提高理論知識的比重有利用攀樹課程體系的完善。教師在課程設置上增加理論知識的課時數,再結合實踐讓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
(二)增強配套設施,減少人數限制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攀樹課程的學習時間不足以讓自己熟練地掌握攀樹技巧,每學年有很多同學選不上攀樹課程,留有遺憾。建議學校可以多購置幾套攀樹裝備,或者多聘用幾位老師,讓更多的同學可以接觸到攀樹課程,相應增加每位同學的學習時間,也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
(三)減少客觀因素影響,杜絕安全隱患
攀樹課程在戶外進行,容易受到客觀條件影響,例如大風或雷雨天氣,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準備些理論課程或室內攀樹地點,減小客觀條件對課程造成的影響,讓學生盡可能利用每一次上課時間。此外攀樹課程需要懸掛在樹間進行攀爬,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雖然不是徒手攀爬,也十分耗費體力,稍有不慎可能產生意外,參與攀樹課程的同學初次接觸這項運動,學生的安全要考慮周全。建議安全裝備定期檢查測試,保障學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