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松
摘 要:“3+4”是貫通中專職業教育與本科高等教育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文章作者采用焦點團體訪談法,以A師范大學“3+4”學前教育專業大二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該模式下人才培養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專業技能優勢突出,但英語、理論課程弱勢明顯;二是“3”階段身份的優越,“4”階段身份的被歧視。文章建議加強中專階段的英語、專業理論課程教學,同時加強對本科階段學生的輔導。
關鍵詞:“3+4”;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16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科辦項目“‘3+4貫通式學前師資培養模式研究”(GH170315)。
作者簡介:時 松(1986—),男,安徽阜陽人,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理論。
一、問題的提出
“3+4”是指學生初中畢業后在中等職業院校接受3年的中專教育,畢業后對口招生,不需要經過高考,直接對口升入合作的高等本科院校的相對應專業。“3+4”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中誕生的新事物,“有利于實現各層次教育人才培養互通立交的多贏”[1],對后續傳統職業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的對接培養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本研究以學前教育專業的“3+4”人才培養為目標,探討此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焦點團體訪談法,主要進行了2次焦點團體訪談。
訪談的焦點:“3+4”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訪談的對象:吉林省A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3+4”類型)大二的學生,她們是A校第一屆“3+4”招生和培養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
采取機械抽樣的方法:以學生學號為樣本總量清單,按照學號由低向高排列,中間間隔5個學號。第一次抽取8人(1人休學沒能參加,1人是與下次抽樣的1學生替換,還有1學生由其他學號學生替換)。第二次抽取8人,其中1人屬于上次抽樣,和上次替換的學生相互替換的。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1.專業技能優勢突出,英語、理論課程弱勢明顯
“3+4”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初中畢業后就開始接觸學前教育專業,并進行了鋼琴、舞蹈、音樂、美術等專業技能的訓練。經過3年的中專階段學習,其整體彈唱跳畫的基本功得以加強,彌補了以往高中畢業生高考直接讀學前教育本科專業技能較弱的短板。研究者研究室有臺鋼琴,研究者隨機讓第一次焦點團體訪談的某兩位學生現場彈了首曲子。在沒有提前準備的情況下,兩位學生彈得還算順暢,顯示出扎實的專業技能基本功。訪談中,多數學生也認可自身專業技能優勢。有學生表示,學校舉辦的一些舞蹈大賽等技能活動,“3+4”班的學生參加的比例較高。
“3+4”是新鮮事物,某女子學校是對口招生和培養單位。據學生反應,該女子學校第一次招生時并不順利,招生的對象——學生的中考成績也參差不齊,甚至能有200分的中考成績差距。整體而言,第一屆招生對象的學生中考成績并不是很理想,并沒有達到預先設計的重點高中錄取線才能讀“3+4”的招生計劃錄取標準。學生讀中專時,語數外等課程也學習了,但是學習缺乏深度,這影響到學生入本科后的學習狀態和考研。“3+4”學生的英語能力要弱一些,不少學生出現了考試不及格現象。A高校考慮到“3+4”學生生源的特殊情況,英語教學與考核是按照音體美專業考核的,雖然降低了難度,但是還是有不少的學生考試不及格。
此外,專業理論課程也是學生比較頭痛的事情,不及格率相對也較高一些。有學生反映,以前在中職時并沒有學習太多高深的理論知識,來到本科學校就讀后一時難以適應高強度的理論學習。而且在學習一些理論課程時把握不住重點,教材的分量也不如以前重要,教師教學開放性很高,加之自己的學習方式沒有轉變,等等,出現部分課程不太適應和學習效果不太好的現象。
2.“3”階段身份的優越,“4”階段身份的被歧視
“3+4”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中專階段的身份和入讀本科后的身份差異的感觸較大。整體概括而言,中職階段的身份較為優越,有學生舉例子說,以前在中專學校是重點關注對象,學校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一些專業的實訓基地比現在的大學還好,大家也是別的專業學生心目中成績好的學生。
中等職業教育處于沒落階段,生源苗子不好,而且就業也不樂觀。“3+4”是中專學校的特殊人才培養類型,是為本科對口輸送人才,而且是學校少有的能直接升本的專業,因此被學校優待也不難理解。
更多的學生表示,來到A師范大學后,這種優越感蕩然無存,反之感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遭受了一些教師、其他同學的誤解和歧視以及不公平的對待。一些學生舉了些例子來表述“3+4”專業學生被不公平對待的現象,其中更多的例子集中在教師和其他類型或其他專業同學對待自己的態度上。比如,有學生反映,其他同學一提到專升本,就誤以為自己的年齡很大,其實自己和大家年齡都差不多。還有一些學生反映,別人總覺得“3+4”專業的學生差一些,這讓不少受訪者表示氣憤,感覺遭受了不公平對待。這個問題,是受訪者普遍反映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位受訪者表示,自己在來讀本科之前,對自己的身份可能會被看低有所預期,因此入學后認真學習,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在與別人交往過程中,還是深刻地感受到了異樣的態度。其舉例說明,同班另外一名同學通過勤奮學習獲得了獎學金,該班的同學即便是相對其他專業、類型的學生也是毫不遜色的。受訪者表述了不少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例子,其中有一些例子指出教師對其也存在一些誤解和歧視,言語中讓其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讓“3+4”專業學生心靈上很“受傷”。
四、研究建議
一是要加強中專階段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英語、理論課程的教學與考核。英語是本科院校公共課程,是大一和大二必修的課程,如果學生在中專階段英語被落下,一旦到了本科階段,英語很難追上進度。再則,英語弱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考研。一些學生在中專階段并無太多考研的意向,對此也不太了解,等進入本科階段意識到考研英語重要性時可能為時已晚。因此,無論是對挽救學生補考,還是加強學生進一步深造,都有必要在中專階段加強英語的教學與考核。
二是加強中專階段理論課程的教學。“職業教育如果不突破理論貧乏的瓶頸,那么在技術類教育的過程里面就無法完全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2]中專階段加強彈唱跳畫技能教學是優勢,需要保持。同時需要加強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讓學生對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難度有所準備。
三是加強對學生心理以及學習方式等的輔導。本科階段的A高校作為省屬重點師范大學,主要招收高考生,而且學生整體高考成績較好,學生學習能力也較強。“3+4”是新鮮的學生群體,教師和同學接觸的也比較少,存在一些誤解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需要加強對任課教師的指導,減少教師對“3+4”學生的誤解。學校也要加強對“3+4”學生的入學教育,多與其進行溝通,讓其感受到溫暖,多幫助其解決學習與生活上的困難。
參考文獻:
[1]劉建波,趙 力.“3+4”中職-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設計研究——以濰坊學院會計學專業為例[J].濰坊學院學報,2018(3):84-88.
[2]閔志華.“五年制”高職和“3+4”應用技術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2):116-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