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瑞 陳蕭 張磊
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當代大學生不僅要面對書本知識的學習,還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質,這就造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壓力的產生,調查發現,大學生壓力的由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壓力。文章基于當代大學生主要面對的壓力,探討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10-24
作者簡介:漆 瑞(1989—),女,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
陳 蕭(1992—),男,教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
張 磊(1990—),男,教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
一、當代大學生壓力的由來
1.學業的壓力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當代大學生不僅要面對傳統知識的學習,還要學習多種技能,加強自身的綜合能力。面對復雜多樣的學習內容,學生自然會產生學習的壓力。很多大學生以為熬過了高中三年刻苦學習的日子,進入大學就能輕松自在了。事實上,大學教學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學分制、考試制度、四六級和各種證件的要求都使當前大學生無法放松警惕。
2.就業壓力
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主要體現在大四學生的身上,很多大學生在大學虛度了三年的光陰,在大四突然要面對就業的壓力,就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對于大學生而言,在大學四年的生活里,不管是認真學習的學生還是混文憑過日子的學生,就業都是一個很現實的社會問題。同時,社會的就業難度也會讓大學生產生緊張的心理情緒。
3.情感壓力
情感壓力主要針對的是大學生的戀愛問題,它是心理壓力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大學生不會處理感情問題,在一段感情中失利后,往往會自暴自棄,對學業失去信心,從而產生一些心理疾病和精神壓力。如果不能及時地解決這個問題,就會損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他們今后的健康成長。
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
學校應該從根本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教學體系,開設心理輔導班,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列入課程計劃之中。同時,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綜合能力的前提下,學校要對心理健康教材進行編制,使心理健康教學和傳統的學科一樣具有規范性和統一性。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樹立學生心理健康的安全意識,著力提高學生的心理能力。
2.優化教學環境
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愉快地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這就需要學校優化心理健康教學的環境,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學校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廣播站、校刊報紙等宣傳心理健康教學,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大學生新生在入學時往往會選擇加入社團,學校可以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社團,加大資金投入,不定期地舉辦社團互動,對當代大學生的一些熱點活動進行探討,如:就業問題、情感問題、交友問題、學習問題等,從而減少學生因其而引發的心理疾病。
3.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
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對預防學生心理疾病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等到學生發生心理疾病后再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則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我教育的意識,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養成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而不是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點小事情就產生擔心緊張的情緒。
4.建立專業師資團隊
學校方面要加強資金的投入,聘請專業心理輔導教師,建立專業的師資團隊。同時,學校要對心理教師進行相關業務的培訓,加強他們的教學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以便教師能夠及時地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針對問題制訂相關的解決方案,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梁啟超云:“少年強,則國強。”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大學生的作用,所以說,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這需要學校方面的重視,學校要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上,開設心理輔導課,建立專業的心理輔導師資團隊,這將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裴學進,王雄杰,周瑤瑤.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脈絡與啟迪[J].中國高教研究,2009(9).
[2]張 寧.人的全面發展視閾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大連:大連醫科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