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恒年,齊卉青
摘 要:為響應新課改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運用有效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培養新時代人才。但是所有的教學方法中都離不開師生互動。因此,文章主要針對物理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展開討論,根據物理教學的現狀來探討課堂互動式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合理的物理課堂師生互動策略。
關鍵詞:物理課堂;互動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10-16
基金項目: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課題“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物理課堂中的應用探究”研究成果(GS〔2018〕
GHB1162)。
作者簡介:吳恒年(1974—),甘肅武威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
齊卉青(1978—),甘肅武威人,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
一、互動教學,激發興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最常用的方法便是“題海戰術”,認為想要掌握知識便要多做題,這樣便失去了教學的藝術,而且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通過簡單利用黑板粉筆,讓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失去了積極思考的能力,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
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進行反思,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增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高效的物理課堂。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而學生是主體,在講授知識時,可以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激發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地加入課堂節奏。而且物理本就是一門充滿神奇現象的學科,通過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物理現象,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
1.設計課堂問題,增強互動
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問題;其次, 讓學生自行分組討論,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在小組中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尋找答 案;最后,讓小組代表集中回答,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判定他們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然后再指出他們的不足,這樣的方式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培養他們興趣的同時開發了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學生也可以從中了解到自己對知識的遺漏,通過教師的點評,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2.重視實驗,吸引學生參與
物理本就是一門注重實驗的學科,在學習物理知識時,實驗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在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演示物理實驗,通過有趣的物理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做實驗,然后得出實驗結論,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驗基礎,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不斷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3.正面評價學生,激勵學生參與
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自尊心很強,教師可以通過正面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溫暖,使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節奏。所以,在平時,教師可以通過每一位學生反饋的信息,根據個體差異,不斷地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不斷地鼓勵學生,讓他們認可自己,這樣有利于他們不斷進步。對學生的失誤不要過分指責,可以通過正面的引導,讓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并且改正,這樣才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建立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情景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符合學生的認知,可以通過不斷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所學的物理知識去探索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的同時,明白物理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終身探索的習慣和積極思考的能力。可以看出,將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堂,在吸引學生的基礎上,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摩擦起電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引入一些生活實例:①用尺子在頭發上摩擦后,可以吸起一些小紙屑;②在氣候干燥時,我們脫毛衣會產生小火花;③用塑料梳子梳頭發時,頭發會跟著梳子動等。通過這些簡單且有趣的物理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思考這些物理現象的原理是什么,從而不斷地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高麗紅.初中物理課堂互動討論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0(12):66.
[2]馬永錄.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