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最見功底的就是作文教學,但這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我認為,作文教學也是“有法可依”的,只要肯鉆研,下功夫,也一定會使作文教學過程輕松愉快,指導初中生寫出精彩的篇章。
關鍵詞:初中;作文;指導;方法
曾經有許多語文老師,談起初中的作文教學,都無一不嘆氣連聲——太費勁了!作為從教多年的語文老師,我也想談談自己的體會,與同仁共商。
一、初中作文教學現狀
由于受閱讀量下降、網絡信息的沖擊、社會普遍不夠重視、學校寫作氣氛淡薄以及語文老師寫作能力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初中作文教學往往是死水一潭,激不起浪花。具體表現為:
無話可說——拿到作文題目,無論是寫人的還是寫景的或是帶一點議論性質的,都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不知道寫啥內容。一節課過去了,硬是扭捏不出幾行。有的純粹就一個題目,一張白紙,只等課后上網搜索照抄,應付完事。
不會表達——也有有點想法的,卻往往是茶壺里煮餃子,有理道不出。人呀、事呀、過程呀、情感呀,都總在腦子里打轉轉,死活就不能用文字表達出來。
內容散亂——作文倒是寫出來了,字數也不差。可讀一讀,竟然是東邊打雷西邊下雨,上段下段,都各自為陣互不相干,缺乏主題,更不要談怎樣開頭,怎樣收尾等等。
病句連篇——文中遣詞造句,時有詞不達意,句不順暢現象,甚至一些典型的方言土語也上陣了,不八卦一番難解其意,讀來讓人難受,更談不上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等。
廢話過多——作文開始還能圍繞主題寫那么幾段,但寫著寫著,就犯渾了,病一上來,就像與人聊天拉閑話一樣,東拉西扯,不著邊際,再也收不住。不多的幾段內容,有效的也不多,都遠遠地撇開了主題,說不定點子上。
平鋪直敘——有些學生,有話可寫,也能把握中心,就是過于實在。內容都是發生的真人真事的原版再現,不舔油不加醋,這樣缺乏激情的作品,就像藥盒上面的說明書,不到用時,誰看?
大概就這些問題吧,還是談談方法。
二、初中作文三步法
1.廣泛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的話其實就是招數。讀的書多了,一是激發寫作欲望。讀了別人的作品,引人入勝的內容,優美迷人的詞句,拍手叫絕的章法結構,入心入神的文脈文氣,都會令讀者嘆為觀止,進而產生一試手筆的寫作欲望。二是積累素材。多讀他人的作品,就會知道許多自己生活之外的內容,積累許多寫作素材,寫作時就可信手拈來,挪做我用。有時候會發現,人家寫的內容,其實在我們身上也發生過,只是缺少積累而已。還會發掘不少自己認為精彩獨到之處,然后摘抄留用。三是積累方法。別人文章讀的多了,同一件事,人家怎樣開的頭,怎樣結的尾,中間又是怎樣敘述的。寫人的,表現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征,都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哪件事作為重點祥寫,其余只是必要的補充材料而略寫。狀物的,咋樣抓其特征,咋樣描述其特征,不但要寫像,還得寫出神韻,脫離別人而凸顯自己。而不能像有些學生作文,一寫媽媽,就寫其漂亮,現其善良;一寫爸爸,就是勤勞,就是淳樸等等,千篇一律,走不出別人的影子,顯不出自己的特色。
2.片段練習。初學作文,先不要急著謀篇,先從段落練習開始。寫一段話,要求寫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注意表達的前后順序,表達過程中運用的方法等。比如寫事,要注意發生發展結果這一過程,所牽扯到的人物等,當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意到,還要考慮事件背后的內容和其深層的意義等等。片段練習有四種方法,一是日記。讓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練筆本,把當天經歷的事,遇見的人,自己的心事等等,哪怕只是一小段,都寫下來。堅持下去,自然就變成一種好習慣,筆法也一定會隨時間的推移自然流利起來,還會積累不少作文的素材。二是摘錄。就是把平時遇到的自己喜歡的名言佳句優美片段摘抄下來,積累成冊,長期堅持,也會從中悟出許多經驗,到時候信手拈來,為我所用。三是交流。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努力,必然有其局限性,可以把片段練習當做正常的作業,完成后分發給學生,讓他們互改。學生互改,實際上就是互相交流提高的過程。教師可擇其優者作為范文,予以當眾點評。四是有計劃。片段練習不是隨意的練筆,教師心中要有訓練計劃,哪一階段以寫人記事為主,哪一階段以狀物說明為主,哪一階段以敘述議論為主,都要心中有譜,有序推進。
3.聚段成篇。片段練習一段時間以后,你會發現,大多數學生筆法都有長進,無論對于哪種現象,都可以輕松進行語言描述,不怯陣,喜歡寫,而且還能出現不少精彩片段,這就到火候了,就可以進行作文的終極訓練,指導學生寫整篇作文。指導整篇作文,重點有三,一是突現中心。要讓學生認識到,整篇作文的中心就像你在片段練習里的一個段落一樣,是要有一個(唯一性)中心意思的,無論什么內容,從頭到尾,都必須把握好這一原則,切不可出現跑偏現象。二是線索結構。指導作文,要求學生先從打草稿開始,題目之下,考慮線索,就是寫作提綱。比如寫人的,要表現人物的心底善良、性格直爽、不修邊幅、脾氣暴躁等等,先什么,后什么,先計劃,再動筆。三是主次搭配。作文不是材料的簡單堆砌,拿到題目,可能腦海里就會涌現出許多相關的素材,先在草稿上都簡單地記下來,等心情平靜一下,再返回去重溫主題,然后細細揣摩,刪去一些與主題關系不大可有可無的素材。有些材料讀起來的確優美,如果無助于表現主題,也一定要忍痛割愛,留下最有價值的。下剩的,就是再讀讀,發現小問題,加以簡單的修改,這樣,一篇作文就成了。
當然,從教的學校不同,面對的學生不同,作文的指導也要因人而異,但無論怎樣,都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作文這一要務,潛心探索,用學生的優秀作文,撫慰我們勞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