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麗
摘 要:體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我國初中體育的現狀,針對我國初中體育的內容、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創新,以能適應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必將極大地推動整體教育發展水平,因此對體育教學過程提出幾種教學方法,在并從加強學生綜合教育發展提出初中體育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改革
初中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學與管理理念,根據初中學生的需求,為其營造一個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使初中學生具有一定體育文化欣賞能力,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運動健身的基本方法和提高體育文化修養,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實現初中教育人才的培養,加快初中教育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研究,是我國目前初中教育體育教育急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依據初中教育的培養目標,就初中教育體育教學的改革進行研究。
一、初中體育教學與改革
(一)必須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導向,重新審視初中教育目標,樹立教育新觀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的工作。由于學生的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認識能力落后于活動能力,自制能力雖有一定發展,但水平還不夠高。因此常出現一系列矛盾,引起某些心理上沖突和不穩定。因此,緊密結合初中學生身心變化與發展的實際情況,注重體育課程的地位,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的作用,在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的基礎上,著重解決初中學生面臨的身心變化與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其身心調適能力,激勵每一個初中學生努力追求身心健康和身心發展的更高層次,充分地發揮自身潛能,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二)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終身體育課程體系,在學校體育教學中要以增強學生體質作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以終身體育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初中學院體育教育應強調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因此,建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終身體育課程體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加強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課程的目標體系應注重體育與健康有機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滿足學生終身追求體育與健康興趣,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建立健康學習和生活模式,達到終身體育和終身受益的目的。
(三)培養高職學生自我體育和自我保健的意識與能力,逐步轉變學生的體育觀念,學會在不同條件和不同年齡,堅持鍛煉的方法,將自我體育意識置于終身教育過程。學院體育教育在重視體育意識培養的同時,不要忽視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包括學習和掌握體育教學大綱的各項基本運動,學會自我保健和醫務監督的能力,懂得體育裁判和組織競賽的初步能力等。
(四)積極開展體育與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健康素質,有利于學生對生理衛生知識的理解,能夠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了解體育與健康鍛煉是如何促進人的身心發展。應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創造條件。廣泛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提高其體育能力,培養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習慣,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使學生在學校接受正確的體育觀念教育。
二、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
(一)建立科學的體育教學管理系統。對體育的考勤,成績的管理,學生體質的測評,課外活動考核實行電子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學校體育課程管理水平,降低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根據選擇的項目和學生的不同層次和水平,建立一個完整的體育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考試標準。
(二)將運動隊訓練納入體育教育,完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現代初中體育課程內容,既要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運動競技水平,培養他們的體能。學校開設體能與技能運動訓練課程:田徑、籃球、排球、體育舞蹈、健美操、武術、足球、定向運動等專項體能運動訓練課,學生多為學校運動隊隊員和專項基礎較好、有興趣愛好的同學。在體育教學上,突出體能與技能訓練因素的同時,把校運動隊訓練結合在一起,解決了體育教學與學校運動之間的場地、師資、器材、課時、管理等問題,使訓練步入經常性和規范性的軌道。促進了學生體能的提高,又使學生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改進與完善了體育競賽制度。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經常性開展體育活動。一年一度的校田徑運動的各種體育競賽,分散安排在各月的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使學生的體育活動得到經常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四)學生體育課程學習實行的開放式自主選擇考試項目的課程管理運作模式,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與環境,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需求,使他們能自覺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之中,使學生達到“樂中動、動中練、練中學、學中用”的目的,以享受體育的樂趣。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自主選擇,對教師的教學考評將更為客觀、更為準確。
教育改革的內容體系應強調基礎性和針對性,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體育健身項目,為開發和滿足學生自我鍛煉、自主發展的需要提供機會。課程改革的組織與實施體系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與學生盡快掌握體育與健康的知識與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建立健康學習和生活模式,達到終身受益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何敏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風華,吳曉農.體育教學應喚起學生主體意識.中國學校體育,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