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李 黃家興
(1.騰沖市芒棒鎮畜牧獸醫站,云南騰沖 679109;2.騰沖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騰沖 679100)
芒棒鎮是騰沖市仔豬供應和養豬業的較大鄉鎮。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項有關生豬生產獎勵扶持政策的逐步實現,畜牧獸醫技術的有效推廣,生豬生產逐步由農村散養向集約化、規模化豬場轉變。與此同時,由于交通和貿易的發達,豬病復雜程度不斷加劇,臨床診斷治療難度加大,豬病控制越來越難。因此,分析、研究芒棒鎮的豬病防治,對鄉鎮級豬病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6年末,全鎮生豬存欄9.7萬頭,出欄16.8萬頭。其中,養殖場生豬存欄2.1萬頭,占全鎮的21.65%;出欄5.1萬頭,占全鎮的30.36%。散養戶生豬存欄約占全鎮的80%,出欄約占70%。全鎮生豬供應,養殖場占1/3,散養戶占2/3。
2.1.1 飼養管理因素 一般指攝入過少或過多像蛋白質、礦物質、能量等的營養物質,也包括像豬數量過多、缺少足夠的光照和通風、長途運輸等管理方面的因素導致豬發病。
2.1.2 化學性致病因素 導致豬病的化學性致病因素較多,一般包括重金屬鹽類、農藥、化學毒劑、強酸、強堿等,若使用不當都可導致豬發病。
2.1.3 生物性致病因素 在臨床上最為普遍,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等。寄生蟲包括蠕蟲、原蟲、昆蟲等。它們是引發豬各種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病和腫瘤等疾病的病原。動物疫病是危害養豬業最主要的疾病。
2.1.4 物理性致病因素 包括高溫、低溫、電流、光線、電離輻射、氣壓等環境控制因素。
2.1.5 機械性致病因素 指像鈍器或銳器的撞擊、爆炸的沖擊等導致機體損傷的各種機械力,還有機體從高處落下所導致的各種機體損傷,如刺、砍、咬、打、壓等各種機械力。
引發豬病的內因有很多方面,一般包括豬的營養因素、年齡和性別、遺傳特性、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機能狀態、防御免疫機能狀態等因素。機體各器官的結構、機能、代謝特點以及機體的一般特性,都會影響著機體對病因的敏感性和防御能力。機體的一般特性包括:豬的年齡、性別、品種、營養狀態、免疫狀態等。
目前我國流行的動物傳染病有200多種,其中20世紀80年代新發現的有15種,90年代又新發現10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農業部公告[2008]第1125號《一、二、三類動物疫病病種名錄》,豬疫病分為三類37種:
一類動物疫病(5種):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非洲豬瘟、豬水泡病。
二類動物疫病(21種):多種動物共患病(9種):狂犬病、布魯氏菌病、炭疽、偽狂犬病、魏氏梭菌病、副結核病、弓形蟲病、棘球蚴病、鉤端螺旋體病。豬病(12種):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經典豬藍耳病)、豬乙型腦炎、豬細小病毒病、豬丹毒、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豬支原體肺炎、旋毛蟲病、豬囊尾蚴病、豬圓環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病。
三類動物疫病(12種):多種動物共患病(8種):大腸桿菌病、李氏桿菌病、類鼻疽、放線菌病、肝片吸蟲病、絲蟲病、附紅細胞體病、Q熱。豬病(4種):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感冒、豬副傷寒、豬密螺旋體痢疾。

表1.農業部獸醫公報近17個月動物疫情月報豬病匯總表(2016.1-2017.6期)

表2.華中農大公布的豬群細菌病流行現狀(2009-2012年)

表3.2014-2017年送檢豬血清樣品抗體ELISA檢測匯總表

表4.2014-2017年送檢豬血清樣品抗原ELISA檢測匯總表
(1)強毒株出現,豬病增多,疫病越來越慢性化和非典型化;(2)病原體耐藥性增強,免疫抑制突出,豬的抵抗力下降;(3)混合感染病例增多,病毒雜交癥增多,舊病不斷以新面目出現,且一病多癥;(4)飼料、疫苗導致的豬病增多。(5)小型豬場、散養護以圓環病毒、偽狂犬病、細小病毒感染為主。
有的養豬場人畜沒有分離,距旅游景區、景點,水庫及主干道和村莊較近。
養殖戶多利用閑置的舊房養豬,即使蓋建豬舍也受資金、土地面積等方面的限制,因而豬舍普遍簡陋、低矮、擁擠、排列無序、門窗較小或無窗戶及通風孔。其母豬、育成豬、仔豬三舍不成比例,不利于通風、采光、防暑、保溫、消毒及隔離。這些豬舍存在間距不合理,水槽、料槽高低不平,供水采食不均等問題
由于前幾年養豬賺錢,不少養殖戶不顧豬舍大小、資金多少、管理水平高低、市場情況等,盲目上馬養豬,使市場供過于求,造成豬價降低,大量養殖戶無利可圖。
有的養殖戶隨意從外地進豬,特別是從一些衛生條件差的養豬場,造成自己豬場多種疫病存在,給防治工作帶來困難。
合理的飼養密度,是保證豬群健康的重要條件,如飼養密度過大,不僅造成豬只大小不均,生長不良,抗病力差,死亡率高,而且可能導致后期生產性能低下。
不全進全出,甚至一棟豬舍多批混飼,或一個豬場飼養豬、雞、鴨、鵝、狗、魚等多種動物,造成疫病傳播流行。
為了促進豬采食和生長,一般均采用人工補充光照,光照時間是有規律的。環境控制不科學,容易引起豬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
有的豬舍建在家里或建在家不遠處,不能給豬一個安靜的環境。豬糞清除不及時,豬舍地面不及時打掃、沖刷。
飼料原料質量差,魚粉含有較多的腐爛素、嗜鹽細菌及其毒素,酵母粉、豆餅、骨粉不純,豆餅熟度不夠,磷酸鈣含氟量高,維生素含量不夠。飼料配比不合理,只注重蛋白質含量,不注意氨基酸平衡;只注重蛋白能量,不注重鈣磷比例。飼料更換不合理,不按豬的生長、生產狀況更換飼料。有的隨意更換飼料,無過渡期。飼料放置時間過長,造成維生素失效,飼料霉變。
不能根據豬場實際情況制訂較為完善的免疫程序,盲目防疫或漏防,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使疾病有機可乘。有的養殖戶免疫途徑不當、免疫方法不當、防疫時間不當、疫苗用量不當。
特別是球蟲、絳蟲、線蟲、姜片蟲較為嚴重。
無病亂用藥,經常隨意添加藥物。隨意加大用藥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有病亂求醫或盲目用藥,不對癥用藥和亂用敏感藥物。給藥途徑錯誤,藥物配伍不合理,配伍禁忌或同類藥物混合使用,造成藥物失效或豬只中毒。重復用藥,有些藥物名稱不同,但成分相同,同時應用會造成重復用藥。一些預混料、濃縮料、全價料中添加了藥物,如再用同種藥物也會造成重復用藥。
有的養殖戶忽視平時消毒,有的幾乎不消毒。許多養豬大戶不設消毒池、隔離間。消毒時消毒藥劑量、濃度不夠,有的酸性、堿性消毒劑同時使用。
病死豬也不及時處理,甚至亂丟。
7.1.1 觀念創新,技術與時俱進 在豬病控制中,豬場的日常管理占主導地位,約占 80%;獸醫技術問題是次要的,只占 20%。其次,藥物不是治療豬病的靈丹妙藥,控制豬病決不能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藥物、疫苗上。創新管理模式、飼養方式,力爭做到同一個養豬小區、同一個豬場全進全出,這是創新的目標和趨勢。養殖模式由"散養"向"規模化"過渡,豬散養戶正在逐漸退出養殖市場。
7.1.2 防控思想 種豬健康第一,環境控制第二,疫苗免疫第三,藥物預防和治療第四[8]。
7.1.3 養豬業目標導向 堅持“依法治疫,科技興牧,政策惠牧,質量強牧,生態立牧”。
7.1.4 綜合防治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其中包括“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發現疫情,及時報告、及時診斷、及時采取控制與撲滅措施,做到“早、快、嚴、小”的原則。從場舍、種苗、飼料、藥物、免疫、消毒、撲殺、隔離、環境衛生、環境控制等方面進行綜合防治。
7.2.1 建立嚴格的操作規程和制度,依法治疫 貫徹動物防疫法,實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術規范、豬新城疫防治技術規范、傳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技術規范、馬立克氏病防治技術規范、J亞群豬白血病防治技術規范等技術操作規程、規范,制定全鄉鎮和豬場的防治規劃、方案,進行養豬場規劃設計,制定養豬場的各種防治、飼養、管理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
7.2.2 實施和簽發《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本證是單位和個人開辦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動物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的生產經營活動;經縣級獸醫管理部門審查,符合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等條件,批準、發給的動物防疫條件許可憑證。有注冊備案的許可證號。申辦本證,所附材料清單主要包括六個內容,即〈1〉申辦單位及場所的基本情況;〈2〉場所地理位置圖、各功能區布局平面圖;〈3〉設施設備清單(防疫設施附①養殖場全景②入場消毒池③獸醫內室照片④圈舍內照片及其功能說明資料);〈4〉管理制度材料(防疫制度文本材料;免疫、消毒、無害化處理、治療等登記冊上墻的照片);〈5〉動物防疫條件自查表和總結(本養殖場的基本情況);〈6〉申辦單位管理及防疫人員身份、資質和健康證明復印件等資料。這些都是豬病防治需要的必要條件。
7.2.3 豬場進購種豬或豬苗實施申報檢疫制度 從可靠的來源購買種豬和豬苗,嚴格種豬和豬苗的健康檢疫制度、檢疫申報制度、進購申報制度,從源頭防治豬病,種豬健康第一。
7.2.4 加強畜牧行業生產資料和生產設備的監管 獸醫執法部門應加強飼料、獸藥、疫苗、動物保健品、飼養設備的生產與經營的監管力度,做到安全生產、健康養豬。
7.2.5 制定鄉級養豬業和豬病總體規劃,建立完善各種生產制定。
7.3.1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要定期進行疫苗的免疫效果檢測與評價,常規檢測的是豬瘟、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針對檢測結果和當地疫情,及時調整免疫程序。
7.3.2 制定適用的豬寄生蟲控制程序 首次驅蟲的豬場,應對全場豬進行徹底驅蟲。對產前1~4周懷孕母豬、轉群仔豬、配種前后備母豬,用藥驅蟲一次。新購進的豬,驅蟲治療2次以上,方可并群飼養。對體內、體外感染嚴重的豬場,每2月用藥一次。
7.3.3 建立科學的藥物預防、治療方案 在使用藥物方面,要合理、規范用藥,盡量選擇使用大企業的藥物,藥物使用時應咨詢獸醫。國家禁止在食品動物上使用的利巴韋林、金剛烷胺、痢菌凈、氯霉素等淘汰藥物,嚴禁豬場使用。避免耐藥性產生。
7.3.4 制定預防、控制、撲滅動物疫病的消毒程序。最好儲備3-4種消毒劑,交替、配合、合理使用消毒藥。
7.4.1 建立完善豬病檢測與免疫抗體檢測體系 定期抽取血樣檢測抗體,以便早期采取防治措施。豬病檢測,是及時診斷和采取防治方案的前提。
7.4.2 制定本鄉鎮的動物疫病防治規劃,規定要檢測凈化的動物疫病種類。
7.4.3 凈化病種,以本鄉鎮常見危害較大的豬病為主,如豬瘟、豬圓環病毒病、豬偽狂犬病等,以及人畜共患病如布病、棘球蚴病、螺旋體病等。
(1)加強養豬技術和豬病防治技術培訓 加強養殖戶豬病防治科普知識的學習與宣傳,努力提高鄉獸醫站、防檢員、豬場獸醫等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和技術水平,提高飼養人員的飼養技術水平和責任感。
(2)建立電腦網絡管理體系,實施養豬產業可追溯制度,規范現代化辦公。
(3)加強鄉級獸醫站、村防檢員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冷鏈系統、檢測系統。
(1)加強和完善養豬業無害化處理體系 豬場排泄物及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定期給豬場外圍環境和豬舍消毒,飼養及防治相關人員進入飼養區要穿戴防護服,包裝工具、運輸工具、料具等生產經營設備進行清洗,并進行有效消毒,才能進入豬場豬舍。嚴禁這些工具未經清洗消毒就進場出場,影響到其他豬場。
(2)規模豬場,堅持“自繁自養”。
(3)加強檢疫,特別是屠宰檢疫、市場檢疫、運輸檢疫。
(4)場社建設,應符合家畜環境衛生學要求。
(5)加強飼養管理,配制標準配方飼料。
[1] 蔡寶祥.家畜傳染病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 林兆年.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關鍵環節[A].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公共衛生學分會第二次學術研討會[C].2010:39-42.
[3] 馬考成.搞好養殖環境控制提高生豬養殖效益[A].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福利與健康養殖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規模化健康與福利養豬高峰學術論壇[C].2015:114-118.
[4] 湯細彪,張倩,胡睿銘,等.豬群細菌性疫病的流行現狀與防控措施[A].中國獸醫發展論壇專題報告文集[C].2013:192-197.
[5] 盧玉宏,鄧小軍.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存在的弊端和改進措施[A].第48屆三省區七市盟獸醫聯防協作論文集[C].2015:91-93.
[6] 鄢明華.當前豬病流行特點及防控形勢分析[J].獸醫導刊,2017,(7):28-29.
[7] 李剛.豬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湖北畜牧獸醫,2015,(10):17-19.
[8] 張丹俊,胡曉苗,趙瑞宏,等.豬圓環病毒病研究進展[J].獸醫導刊,2008,(9):28-30.
[9] 邵國青.優秀豬場場長修煉(培訓課件)[D].江蘇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獸醫研究所,2010.
[10] 楊文浩.我國豬病防控現狀[J].獸醫導刊,2015,(增刊):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