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是浸透在浙商群體中的無形力量和穿越時空的寶貴財富,是浙商們前行的火炬、陽光。在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的轉型路口,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的內涵也將不斷豐富和發展

浙商要成為中國的企業家,要想把企業做好做大做強,離不開中國現在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和社會環境。全世界的企業家都有著共通的企業家精神、共同的企業行為,但不同的是,浙商首先是中國的企業家。凡是在中國大地上成功成名的企業家,肯定要適應中國現有的市場和政治環境。這種適應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十分重要的素質和能力。
前不久,我對這七八年來參加浙商活動的演講、感言作了整理,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飛翔吧,浙商》,又以《浙商之歌》為名寫了一首很長的詩。本想借此慢慢告別浙商這個舞臺,以便集中精力整理其他一些工作經歷的材料和研究成果。但是,每一次聽到各位浙商的發言,我都非常感動,讓我舍不得離開這個群體。浙商們除了有把自己企業辦好的意愿外,還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長江浙商”同學會會長陳建華董事長就再三強調,辦企業不僅要使企業創造財富,還要為社會解決就業、稅收等問題,更重要的是為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每每聽到浙商們的這些言行,更讓我覺得,作為領導干部就應該更多地去理解、支持浙商,為浙商的發展做貢獻。
文化是無形的、持久的東西。真正的文化也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活的文化存在于人們的一言一行之中。浙商作為一個大群體,從改革開放開始算起,也有40年時間了,應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文化。今后的“浙商”,既是一個區域意義上的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意義上的范疇,能成為一個既有豐富內涵又有獨特文化個性的群體。“文化浙商”,主要指提升浙商的文化素養。
浙商博物館館長楊軼清提出,浙商群體相對來說是一個讀書比較少的群體,書讀多了就當不成企業家了。這有一定道理,因為早期創業的浙商們大多不是從大學里走出來的。但是,讀書少不等于不讀書,更不等于不學習。楊軼清館長指的“浙商讀書少”是指在學校里讀書少、學歷低。這是歷史事實,但不能得出做企業家可以少讀書的結論。死讀書,當然成不了企業家,也成不了科學家、政治家。總體而言,不讀書、不學習,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學習知識和文化是浙商成長和發展必不可少的。過去一代的浙商與現在的浙商在知識、文化要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浙商是很愛學習的,參加各種培訓、討論很多,也很重視后代培養,這是浙商有活力、有后勁的希望所在。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以一定知識、經驗為基礎的,文化不能建立在文盲的沙漠上。文化包括知識,知識內化為人的認知、意識,然后轉化為行為文化。行為文化就是對事物是非善惡發自內心的自覺的認知認同,是一種對向善向上價值的自覺認可追求,是不需要提醒的自覺的言談舉止。
傳承和弘揚浙商精神、浙商文化,就是要使積極向上的浙商精神、浙商文化成為浙商群體的自覺追求,并不斷地在實踐中去豐富、創造,譜寫新的浙商精神和浙商文化。
現在,浙商的知名度很高,各地都很看重浙商,浙商群體被認為是當代中國最成功的群體之一。于是,大家就會問:浙商靠什么成功?
有人試圖拿一些成功人士的個案來說明問題。比如說,武則天證明了成功和性別沒關系;特朗普、姜子牙證明了成功和年齡沒關系;朱元璋證明了成功和出身沒關系;馬云證明了成功和長相沒關系;李嘉誠、比爾·蓋茨證明了成功和文憑沒關系;羅斯福證明了成功和身體是否健全沒關系,等等。其實,這樣講雖有一些道理,但不可絕對化,再說個體案例與群體也是不一樣的,很難用一個確切的具體條件去說明問題。浙商作為群體的崛起和成功,似乎與上述哪一個條件都無關,也似乎與什么都有關。
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無論是從事科研、政務還是經商辦企業的,各行各業,你要成功成名、有大的作為,必然是和努力奮斗有關的。天上不會掉餡餅,有付出才有收獲。浙商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浙商們的不懈奮斗、追求、拼搏。浙商群體的本質特征、浙商精神的內在核心、浙商文化的獨特個性,歸根結底就是千辛萬苦創業、千方百計創新。雖然不同群體,包括所有企業家都要不斷創業創新,才能成就事業。但是,浙商這個群體與其他商群不同的是,他們往往更加吃苦耐勞,往往是別人吃七分苦,他們就吃十分的苦、付出十分的努力,而且是一個區域企業家群體共同具有的這種“千辛萬苦、千方百計”的品行。如果“千辛萬苦”主要指吃苦精神的話,那么“千方百計”就是知識、智慧、“巧勁”文化了。
浙商文化的內涵很豐富,但首先要記住艱苦奮斗、拼搏奮斗。大家千萬要牢記:唯有“拼搏”兩字高高掛,才能把我們前行的路照亮!我在出版《飛翔吧,浙商》一書時,曾試圖提煉概括出浙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能行穩致遠、能高高飛翔的主要路徑:飛翔的浙商——贏在艱苦創業、贏在勇于變革、贏在堅韌創新、贏在超越自我、贏在奉獻社會,但其中的核心是不斷拼搏奮斗。
中國歷史上有圣人“三立”的說法,即立功、立德、立言。做到“三立”才是圣人,而“圣人”少之甚少,五百年出不了一個。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幾千年來只有“二個半圣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半個)。可是,作為“二個半圣人”之一的王陽明先生,卻認為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這是很有道理的。圣人有“大小”,而且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凡人既有“圣”的、“天使”的方面,也有“非圣”的、“非天使”的一面。成名成功者,自然是“圣”的方面更多更強一些。
企業家、浙商們也是可以成為“圣商”的。講傳承,就是要傳承浙商們身上的“圣商”的財富。浙商能否成為“圣商”及能傳承什么?主要是要做到“四立”:第一,立功立業,就是企業要做大做強做好,在企業經營事業上有所成就;第二,立德立愛,就是要有家國情懷,有社會責任,大愛無疆,德行天下,在造福他人、推動社會發展上有所成就;第三,立言立文,就是要對自己的企業經營、自己的目標追求和所作所為進行總結概括,形成一定思想理念和觀點說法,進而影響、教育他人,從而在精神文化上有所成就;第四,立家立后,就是要教育好后代,傳承好家風,在培育子孫后代上有所成就。
這四個方面做好了、“立起來”了,也就成了“圣商”了。我們要追求、弘揚、傳承的浙商精神、浙商文化,也主要在于這四個方面,即努力做這浙商“四立”的薪火傳人。
浙商群體創造的輝煌是有目共睹的,今后仍需要通過拼搏奮斗來提升浙商的形象和知名度,來傳承浙商的精神文化特質。只有拼搏奮斗,浙商群體才能勇立潮頭、繼往開來,才能行穩致遠、翱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