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只有在“四港聯動”上領先一步,才能在門戶樞紐建設中棋高一著;在境外設立產業園區,引導企業“抱團出海”,是現階段企業“走出去”的一種有效形式;爭創“自由貿易港”時,多方案比單方案選擇面更寬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定位是: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這是一個很高的目標要求,充分體現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局意識和戰略眼光,爭當“一帶一路”建設排頭兵的勇氣和決心。那么,究竟怎樣才能支撐確立“一帶一路”戰略樞紐的地位呢?下面,提三點建議,供有關方面參考。
開放門戶建設是形成戰略樞紐的重中之重,是一項基礎工程。因為國際交往的橋梁是門戶、平臺是門戶,當然瓶頸也在門戶。只有開放門戶確立了樞紐地位,才能在全局上形成戰略樞紐。在門戶建設方面,過去我們的常識是把重心放在海港建設上,這里想強調的一個不同觀點是,對于今天的浙江來說,空港建設似乎更應放到優先位置。理由是,當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人的因素越來越成為主宰一個區域經濟發展高度的決定因素,而架起世界人際交往的橋梁主要是空港。況且全球貨運結構隨著產業變革深化,也越來越向輕量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對于航空貨運的需求不斷擴大。可是,空港目前又恰恰是浙江交通體系中的短板。鑒于此,需要深化浙江空港發展規劃研究,加大空港建設力度,集中力量把杭州機場建設成為國際門戶型樞紐機場,同時,要選擇規劃建設一個長三角地區最大的貨運機場。
強調了空港建設的緊迫性,并不等于否定海港的重要性,因為海運過去是而且今天仍然是國際貨運的主要方式。但我們務必清醒地認識到,港口海運發展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今后海港建設的重心必須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從建泊位向拓航線結聯盟轉變,從單純運輸向物流加工增值轉變。除了海港和空港,“一帶一路”建設中陸港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這是因為一方面它是海港、空港運輸網絡的重要節點,另一方面隨著中歐中亞班列開通運行,陸港也成為直接聯結歐亞大陸的物流中心。“四港”中還有一個信息港,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可以說是異軍突起,一方面它為海港、空港、陸港裝上了智慧的大腦,提高其運營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跨境電商交易平臺,以全新的交易方式連接世界,成為不可或缺的新型開放門戶。
因此,在當下這種全新的對外開放聯系方式大背景下,門戶建設不能搞單打一了,在不同時段里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必須保持聯動的意識,只有在“四港聯動”上領先一步,才能在門戶樞紐建設中棋高一著。
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浙江企業“走出去”的需求也日益增強。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風險,形成嚴重障礙。這些困難和風險主要有:
一是缺乏熟悉境外投資環境的專業服務中介支持。企業對投資所在國的法律法規、經濟政策、市場信息、文化風俗等情況知之甚少,兩眼抹黑。
二是缺乏保障境外投資的金融支持。境外新辦企業由于缺少自己的信用記錄,很難獲得國外銀行的信貸融資,國內銀行則因境外服務網點數量偏少而無法滿足企業需求,境外投資形成的資產評估和保護難,在國內銀行貸款時又無法作為有效抵押。
三是缺乏必要的境外投資安全援助機制支持。非洲、東南亞、拉美等地是浙江企業境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但許多國家與我國尚未簽署雙邊投資協定等國際協議,再加上我國在這些地區的使領館、商會等力量還比較有限,導致企業在當地投資發生糾紛時很難獲得必要的投資安全援助。凡此種種,短期內難以獲得根本性改觀,但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能因此停頓。
怎么辦?實踐證明較好的選擇是在境外設立產業園區,引導企業“抱團出海”。在園區平臺上,可以集中提供中介服務,建立投資安全援助機制,國內銀行也可以跟進布局服務網點,較好地解決企業境外投資面臨的困難和化解安全風險。目前華立集團等企業在設立境外產業園區上已率先邁出步子,取得良好效果。建議各級政府對此應引起更多關注,給予更大支持,將“抱團出海”作為現階段企業“走出去”的一種有效形式,促進浙江國際產能合作再上新臺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設想,一時成為各地關注的熱點。所謂自由貿易港,自1547年熱那亞共和國將其里南那港定名為世界上第一個自由貿易港以來,至今全世界已達130余個,其中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最為典型,主要特征是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和人員流動自由,此外,在稅收方面也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自由貿易港和自由貿易區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前者允許開展離岸貿易,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離岸金融等相關業務。可見,自由貿易港在哪里落地,哪里就成為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但是作為試驗,國家第一批自由貿易港數量估計至多1-2個,上海無論從其經濟地位還是謀劃工作深度看,占據一席的可能性極大。
在這種形勢下,浙江若要爭取主動,應當做兩手準備。一手是準備自主創建方案。往大里爭取,可將寧波和舟山作為一個整體,從中選擇若干條件適宜的區域打包申報;往小處著手,也可圍繞發展油品全產業鏈離岸貿易,打特色牌,在現有自貿區中選址創建。另一手是準備合作創建方案。上海建設自由貿易港條件最好的地方是洋山港,但其缺陷是缺少便捷的后方陸域依托,這為浙滬合作創建提供了可能。因為浙江在小洋山北側擁有10多平方公里的陸域,正是布局離岸貿易所需倉儲設施、物流增值服務場所等的理想之地,周邊還有大洋山島等可供拓展。浙江一方面可釋放出強烈的合作意愿信號,另一方面則應認真深入研究雙方合作中將會面臨的行政管理、利益分享等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利合作創建方案的順利推進。總之,多方案比單方案選擇面更寬,做多方案謀劃我們的主動性會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