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會精神,堅持“改革強省”的鮮明導向,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堅定改革方向,找準浙江改革的歷史方位、把握好服務大局、對接中央頂層設計,圍繞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大動力變革等新的發展理念,唱響改革主旋律,統籌謀劃、突出重點、系統集成,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科學的方法和更加務實的作風推進經濟體制領域改革

(一)
在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浙江省委召開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會。省委書記車俊在會上強調,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向全省上下傳遞了高舉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擔當,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的強烈信號。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大會精神為鼓舞,省發改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為重點,以勇立潮頭的氣概和繼續走在前列的責任擔當,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重點突破、繼續深化、先行先試“三個一批”重點項目落地見效,為奮力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堅持效率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新動能培育,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一是以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結構性矛盾為突破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開展“地條鋼”專項整治和取締行動,完成2017年新增8.6萬噸鋼鐵減壓任務。有序擴大電力直接交易試點,全年完成直接交易電量約930億千瓦時,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近30億元。深入推進諸暨、樂清、溫嶺、永康、金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5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總結提煉19條成熟經驗,向全省復制推廣。二是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壯大發展新動能。編制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行動計劃,出臺綠色經濟培育、服務業“四大經濟”創新發展等行動方案,加快形成以八大萬億產業為支柱的產業體系。在全國率先開展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形成64個省級培育小鎮、106個省級創建小鎮、2個省級特色小鎮的梯度建設格局,完成投資超千億元,集聚上萬人的創業“新四軍”、一大批國省千人才和國省級大師,成為打造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高端平臺,為全國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浙江實踐。三是以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為平臺加快打造現代化先行區。圍繞打造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研究編制大灣區建設行動計劃,以杭州灣經濟區為核心,聯動推進甬臺溫臨港產業帶和金衢麗綠色經濟區;圍繞建設全國領先綠色發展高地和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研究編制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圍繞建設智能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和物流體系,研究編制大通道建設行動計劃,構建開放、灣區、美麗三大通道。
堅持創新引領,以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為牽引撬動經濟領域制度創新,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一是以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為著力點,打造最優投資審批環境。制定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意見和實施方案,推進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標準化,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開展企業投資項目發改委“一窗服務”和“標準地”試點,如期完成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標任務,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建成運行,提前實現“四個100%”目標。二是以投融資體制創新為動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成功獲批首個國家投融資模式創新試點,出臺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出臺傳統基礎設施領域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施細則,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發布78個PPP示范項目名單。杭州慶春路隧道列入國家首批傳統基礎設施領域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杭溫鐵路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杭紹臺城際鐵路PPP項目正式開工,開啟民營企業參與高鐵建設的先河。三是以“531X”社會信用建設為重點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誠信守法的市場環境。出臺《浙江省社會信用條例(草案)》,地方信用立法邁出重大步伐。印發《五類主體公共信用評價指引》,基本建立企業、自然人、社會組織、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五類主體公共信用評價體系。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日均查詢量20萬次,累計突破2億次。
堅持開放帶動,以“一帶一路”建設統領新一輪對外開放,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一是全力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樞紐。編制“一帶一路”戰略樞紐行動計劃,出臺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1+5+5”規劃和行動方案。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運行,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獲批設立,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新一輪實施計劃編制實施,“一帶一路”捷克站啟動建設,“義新歐”班列成為全國開行線路最多、市場化程度和滿載率最高的中歐班列。二是完善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合作交流機制。印發實施浙江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推進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小洋山港區浙滬開發合作,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強長三角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等重點專題領域合作,積極推進蘇嘉、湖蘇滬等鐵路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浙滬天然氣聯絡線一期工程。
(二)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和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與新一屆政府工作的關鍵之年。作為全省經濟體制改革領域的牽頭部門,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會精神,堅持“改革強省”的鮮明導向,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堅定改革方向,找準浙江改革的歷史方位、把握好服務大局、對接中央頂層設計,圍繞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三大動力變革等新的發展理念,唱響改革主旋律,統籌謀劃、突出重點、系統集成,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科學的方法和更加務實的作風推進經濟體制領域改革,加快形成質量高、效率優、創新強、體制活、協調性好的具有鮮明浙江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提供動力支撐和制度保障。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高標站位謀劃改革。圍繞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找準體制機制瓶頸制約,聚焦群眾最期盼、發展最急需,最具比較優勢、最能帶動全局,最體現浙江資源稟賦、最契合國家戰略使命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高站位、高標準、高質量謀劃設計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項目。目前,經濟體制領域改革已初步確定了重點突破、繼續深化、先行先試“三個一批”項目。
堅持中央、省委省政府有部署、我委有落實,統籌協調合力推進改革。按照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第二次會議和十四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及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會的要求,承接好、落實好十九大和省委、省政府改革任務分解,切實履行經濟體制改革牽頭職責。通過項目化推進、責任制落實、清單式管理,理清責任鏈條、落實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充分調動發揮各地和相關部門的改革積極性,凝聚改革合力,增強改革實效,在推進與落實各項改革任務上走在前列。
堅持緊扣高質量、現代化和競爭力“三個關鍵詞”,敢于擔當唱響改革最強音。聚焦聚力“兩個高水平”建設目標,按照新使命、新作為、新擔當的要求,敢于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找準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黃金結合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力爭在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構建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機制、打造“一帶一路”樞紐、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創建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特色小鎮培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把浙江改革開放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當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先行者,當好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