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爾濱市的對日文化交流始于20世紀60年代,以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到訪拉開序幕。多年來,哈爾濱市以友好誠市、友好單位為基礎的文化交流獲得了長足發展,以大學為引領的對日文化交流項目不斷建立和實施,以日本遺孤為紐帶的親情交流不斷,推動了各領域的對日文化交流與合作。但哈爾濱市對日文化貿易起步較晚,對日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存在規模小、各自分散、缺乏影響力、地區發展不均衡、缺乏長期有效培育等問題。提出以下建議:保護開發和利用好文化資源,加強對日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對日文化貿易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對日文化貿易市場的培育,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平房文化產業園為中心推動文化貿易發展,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關鍵詞]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哈爾濱;日本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12-0042-04
一、哈爾濱市對日文化交流的現狀
(一)以友好誠市、友好單位為基礎的文化交流
20世紀70年代以來,哈爾濱市先后與日本新澙縣、福島縣、北海道、山形縣等地建立友好姐妹城市關系。友好城市關系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對口單位之間的友好關系鞏固和發展。如哈爾濱市環保局、市廣播局、市第一醫院、市供排水集團、市兆麟小學、市第三中學與日本地方建立友好單位關系。東北林業大學等大學也與日本北見工業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簽署友好交流協議關系開展交流。依托友誠關系等有利條件,哈爾濱不斷推進對日文化交流。1990年以來,每次哈洽會,日本新澙縣、青森縣、北海道、山形縣、富山縣都來參會參展。近年來大學間的互訪增多。通過學習漢語、中國歌曲、欣賞京劇、飲食交流、參觀相關專業研究所等活動,教師和學生親身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國際交流員”機制也有效發揮作用。哈爾濱文藝團體及企業也積極“走出去”。 黑龍江省雜技團自20世紀80年代就在日本久負盛名。其推出的雜技節目《雙蹬傘》、《軟鋼絲》、《小木球》博得觀眾的喜愛。并且不斷創新。1993—2003年十年間赴日演出主要以商演為主。在哈爾濱·新澙友好城市締結30周年之際,哈爾濱市金上京歷史博物館首次將藏品92件帶到日本,在日本新澙市歷史博物館進行了展覽。
(二)以黑龍江大學牽頭的大學的對日交流
始建于1964年黑龍江大學日語專業,是省內第一個日語專業,在對日人文交流中長期發揮引領作用。為促進對日交流,其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合作設立了“哈爾濱中日交流之窗(日語圖書音像制品閱覽室)”(以下簡稱“交流之窗”)并向社會開放。目前,黑龍江大學已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聯合舉辦大型中日大學生交流活動三次。其中包括與在北京留學的早稻田大學生舉辦的“日中交流會”、與日本國內公開招募的在校生志愿者舉辦的“夏令營活動”、與仙臺大學生聯合舉辦的“和風茶會”。大學還經常邀請企業界人士為學生講座,原日本丸紅株式會社中國總代表、日企專家真鍋忠夫先生、日本駐沈陽領事館石塚英樹領事等都多次受邀講演。此外,以黑龍江大學牽頭的大學通過與日本有關方面聯合舉辦形式多樣的日語比賽,極大促進了對日文化交流。
(三)以戰后日本遺孤為紐帶的民間文化交流
哈爾濱市是二戰后日本遺孤遺留人數最多的地區,中日邦交正常化45年來,以日本遺孤為主的對日交往帶動了我市各個領域的對日交流。其中,方正中國養父母公墓的建立,吸引了相關人員的關注。據千葉縣代表團訪華報告記載,他們在哈期間,有時吃住在遺孤家里,充分體驗了中國飲食文化、書法、繪畫藝術等,加深了理解,深化了友誼。遺孤二代的民樂演奏家、東京歌舞團團長劉錦程先生, 牢記母親“不要忘記中國的養父母”的遺愿,自1993年起已連續19次訪問中國養父母,在哈舉辦演出就達12次。另外,日本著名表演藝術家神田幸子也兩度來哈,奉上她反映殘留婦女生活的道白劇《歸來的老奶奶》。
2009年、2015年和2017年“NPO中國歸國者·日中友好會”三度舉辦的感謝中國人民的訪華之旅。每次來訪第一站都是到達哈爾濱、與各界人士進行交流, 2017年 6月,在哈爾濱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了日中友好之會·全日本遺孤代表感恩訪問團文藝演出。
(四)以冰雪賽事為主的對日文化交流
近年來,哈爾濱以冰雪大世界為依托,積極開展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和冰雪科技等的對日交流。哈爾濱每年舉辦“冰雪節”均邀請日本冰雕隊、雪雕隊參加比賽,已經常態化。1993年國家“允許一個城市有兩個姐妹城市”政策出臺后,哈爾濱進一步加強了與日本地方間冰雪文化的交流。1994年日本市民友好團體創建旭川市民“友好之翼”, 153人訪問哈爾濱。2012年1月5日,日本旭川市、札幌市、山形縣代表參加第二十八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期間,出席了“發起成立城市冰雪旅游合作組織協商會議”。2014年日本京都市山科區松村率日本隊來哈參賽,獲得三等獎。2016年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日本京都大學作品“福神”獲獎。2017年哈爾濱工程大學第九屆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日本工業大學學生選手應邀參賽。2017年哈爾濱市第31屆哈爾濱國際冰雕比和第六屆中國哈爾濱國際組合冰雕比賽,日本冰雕隊、雪雕隊的參賽作品獲獎,《哈爾濱日報》對此進行了報道。
(五)哈爾濱市與日本文化交流的不足
一是對日文化交流缺乏獨立性,市場化程度偏低。20世紀80年代以來哈爾濱市的對日交流,多是在參與國家大項目中實現的,缺乏獨立性。而迄今為止的交流多為訪問性交流,缺乏過硬、叫得響的文化品牌和產品,商業化、市場化程度較低。二是對日文化交流區域和內容相對局限。哈爾濱轄9個市轄區,7個縣(依蘭縣、賓縣、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延壽縣、方正縣),代管2個縣(尚志市、五常市)。除了方正縣的交流比較活躍外,其他地區文化交流多局限于省內和國內,對日交流偏少。三是對日文化交流資源維護不力。長期以來,哈爾濱市的對日文化交流多為政府行為,受政治宣傳影響較大。調查發現,由于對日交流缺乏長遠設計,不重視對在日資源的維護和有效利用。特別是近年來,因為中日關系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多,從而忽視了友誠關系的維護和發展,不注重對日交流氛圍的長期培育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哈爾濱市與日本文化貿易情況
(一)哈爾濱市文化貿易的基本情況
隨著我國發達地區提高對文化交流及文化貿易的重視,哈爾濱市也積極推動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2011—2014年,哈爾濱與日本文化貿易呈逐年增加態勢。這與雙方的積極推動分不開。2011年10月25日,山形縣在哈爾濱設立事務所,旨在推動與中國東北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因東日本大地震持續影響,2011年哈爾濱對日貿易額313億美元,后逐年下降。2015年降至18億美元,出口下降了254%,進口增加了301%,對日文化貿易總體偏少。近年來,哈爾濱市政府加強了對文化貿易的重視。2016年出臺了《哈爾濱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明確規定到2020年底,哈爾濱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7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9%,從業人數占總就業的比重達到7%的文化產業發展目標。哈爾濱市政府和智庫積極推動對日文化企業“請進來”和“走出去”,取得一定成效。2017年在哈爾濱市道里區雨林茶城中日聯合舉辦了“日本新澙插花藝術演示講座暨中日花卉貿易合作啟動儀式”。日本新澙縣政府、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及黑龍江省東北亞研究會作為主辦方,黑龍江省中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作為承辦方舉辦了此次活動。中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采用航空運輸方式分兩批次從日本進口190株鮮切花,順利通過哈爾濱太平機場的檢驗。堪稱我市企業對日文化貿易的新嘗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哈爾濱對日文化貿易較上海、廣東、浙江、湖南等省市數量少,規模小,商業性文藝演出和文化貿易缺乏市場競爭力。一是特色文化貿易途徑單一,且貿易規模小。除了冰雪文化、文藝演出外,動漫等創意文化產品缺乏。二是特色人才缺乏。由于哈爾濱的人才大部分流向上海、北京等發達城市,哈爾濱市文化創意在內的各類人才十分匱乏。三是貿易、投資環境的制約。對日貿易規模較小,投資環境較差。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2014年10月1日統計,哈爾濱市現有日系企業41家,常住人口122人,與大連等城市相比相形見絀。據統計,2017年7月,對哈爾濱市投資的日系企業僅有4家,向第三產業投資總額9359萬美元。四是其他區域競爭激烈。由于網絡及新媒體的產生,以往的傳統競爭優勢受到嚴峻挑戰。這也是哈爾濱與國內其他地區爭奪文化高地時無法回避的問題。
三、哈爾濱市發展對日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的思考
哈爾濱市對日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過程中,要樹立國際視野,堅持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增強文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要有效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在財政、金融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
(一)保護開發和利用好文化資源
哈爾濱市文化資源極其豐富,這為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提供了基本條件。首先,必須提高哈爾濱市居民對保護本土文化資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媒體宣傳等方式加強對哈爾濱市文化資源的認識,促進文化資源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發展。其次,發揮政府在保護和開發文化資源中的主導作用。一是落實有關政策。要全面貫徹相關文化政策,通過落實政策及出臺新的政策來實現對文化資源的保護。二是加大投入。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地區特色文化的搶救、保存、挖掘、維護和整理的資金投入。
(二)加強對日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對日文化貿易的質量和水平
迄今為止,哈爾濱市對日文化交流是傳統對日貿易及對日文化貿易發展的重要依托。因此,應積極落實有關對外文化交流政策,包括與日本在內的東北亞國家建立密切、經常性和規范性的聯系與往來機制。為了拓展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政府和企業自身可以與日本產學研各界就人員交流、演出、展覽等綜合性文化進行交流,全方位推動文化貿易的持續穩定發展。哈爾濱市文化企業應在對日本文化市場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生產及發行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打造文化精品。提高企業的自主性。建立激勵機制,培養將文化資源與現代技術、國際化思想相融合的意識,推動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真正把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推向世界。
(三)加強對日文化貿易市場的培育
據資料顯示,哈爾濱現有營業性演出單位45家,除了話劇團、兒童劇團、滑稽劇團、綜合藝術表演團體國內演出場次和樂團、歌舞團、輕音樂團國外演出場次呈遞增趨勢外,其他演出團體都呈遞減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哈爾濱本地演出團隊整體發展乏力。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哈爾濱市的金源文化資源、日本遺孤中國養父母資源等是哈爾濱城市發展可利用的重要資源。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指出:“軟實力說到底,就是一種敘事能力。在當今的世界局勢下,我們更多考慮的不是誰的軍隊捷報頻傳,而是誰講的故事引人入勝。而中國政府現在顯然在努力成為講故事的高手。”文化資源并不會自動成為文化產品,關鍵是如何開發利用。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在黑龍江省滯留了大量的日本孤兒。集中分布在哈爾濱(市內約有200多人、含下屬縣869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他們中的90%以上回到日本,迄今為止,包括在日遺孤、遺孤子女和配偶在內的在日遺孤相關人員已經超過10萬人。他們往來于中日之間成為哈爾濱市對日交流的重要資源。通過研究推動 “中國養父母紀念館”的建立,對日本遺孤中國養父母比較集中生活的哈爾濱老道外區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對于弘揚中國養父母的人道主義精神,打造城市高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哈爾濱市政府應該快速實施《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涉及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十余個中央頒布的文化產業和貿易發展政策,將其納入到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2016年哈爾濱市出臺的《哈爾濱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明確規定到2020年底,哈爾濱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7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9%,從業人數占總就業的比重達到7%的文化產業發展目標。未來哈爾濱市應制定階段性發展目標,從資金支持、稅收激勵、政策引導、管理創新等方面予以扶持。如,啟動文化“走出去”專項扶持基金項目,重點扶持新聞、出版和版權、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等領域文化服務和相關產品的國際貿易等。抓住國際社會對哈爾濱市文化產品需求提升的大好時機,提高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知名品牌,增強文化企業競爭力。
(五)以平房文化產業園為中心推動文化貿易發展
位于哈爾濱市平房區的黑龍江省動漫產業基地,成立于2006年10月17日,是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局和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授牌的動漫產業基地。該基地建立5年多來,充分利用黑龍江省的地域優勢打造龍江動漫特色品牌。現入住企業258家,從業人員達5000余人,年生產動畫能力超過3萬分鐘。2010年基地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與包括日本在內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合作關系。基地大力發展高端動畫外包和軟件研發,日本是其境外接包重要國家之一。
(六)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
哈爾濱作為一座文化名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要發展文化貿易,人才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采取多種形式培養文化貿易所需專門人才。一是文化產業高科技人才,二是文化產業經營人才。首先,極力營造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完善并及時調整哈爾濱市人才引進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引進高端人才及團隊,吸引國際優秀文化人才和互聯網文化企業到哈爾濱落戶發展。其次,在地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塑造出新價值,提升本土文化自信,打造輸出文化的新平臺。充分發揮哈爾濱市高等院校數量優勢,培養高端文化人才,為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在平房文化產業園內建立市級文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實訓基地和科技研發中心,完善理論創新、產業孵化、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實踐型、創新型、科技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擁有本土文化人才是更好地承載地方文化作品,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松山芭蕾舞團12次來華演出 促進中日文化交流[EB/OL].人民網日本頻道,http://japanpeoplecomcn/35468/101760/7617491html.
[2]吳璇,孫雪英編著黑龍江雜技[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149、151、154.
[3]日中交流[EB/OL].http://wwwchinacenterjp/japanese/news/hb/index01html.
[4]夏令營活動[EB/OL].http://wwwchinacenterjp/japanese/topics/007html.
[5]和風茶會[EB/OL].http://wwwchinacenterjp/japanese/news/teaparty.
[6]笹川杯日本知識クイズ大會[EB/OL].http://wwwjssorjp/kouryu/chishiki/2004/.
[7]石方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哈爾濱多元文化研究[M].黑龍江出版社,2015:20.
[8]哈爾濱統計公報哈爾濱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9]哈爾濱統計公報哈爾濱統計年鑒[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10]鄒慶國主編哈爾濱市文化發展報告[M].哈爾濱出版社,2017.
[11]關亞新,張志坤日本遺孤問題調查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12]杜穎跨越戰后:日本遺孤問題的歷史與現實[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張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