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藏文創制年代和發展歷史問題,一直是我國藏學界討論的重要學術命題之一。本論文通過整理藏文字發展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對該命題研究中存在的學術問題提出了解決和研究的新思路。
關鍵詞:藏文字;學術史;綜述
作者簡介:多布旦(1974-),男,西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古藏文與敦煌文獻。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6--01
藏族傳統史書記載,藏文產生于公元7世紀吐蕃松贊干布時代,由當時著名的文臣吞米.桑布扎依照印度梵文創制而成,同時編寫了八部藏語語法著作,其中除《三十頌》和《性入法》兩部外,其余六部在朗達瑪滅佛時被焚燒。對這一文字發展史的記載,藏族傳統學者均持認可態度,已成為傳統學術史上有關藏文發展史的定論。但是在現存的吐蕃古文獻中除了法藏敦煌文獻P.T.783 《八轉聲頌》外,還未出現有關藏文文法理論的資料。該文獻是公元九世紀末吐蕃著名翻譯家官.法成所譯,內容是梵文“八格”文法理論,是藏文《三十頌》文法“八格”的理論雛形。也是目前吐蕃古文獻中唯一一部有關藏文文法理論的資料。直至公元12世紀末,著名學者覺丹熱貝仁智首次提出“藏文三次厘定”之說,是傳統文獻中有關藏文發展與演變的最早文字記載。認為第一次厘定為赤松德贊時期,第二次厘定為熱巴巾時代,第三次厘定從公元10世紀大譯師仁青桑布到12世紀恰譯師為止。此后無論史書或文法理論,均依此為基礎,一致認為藏文發展歷經“三次厘定”。但對于厘定內容、厘定具體時間、厘定標準、厘定人員等學術規范問題均無探討。加之目前還未發現通過考證確定為赤松德贊以前的文獻資料,因此,在缺乏新的資料作為佐證的研究條件下,有關藏文創制發展的傳統的學術定論實際上已成為學術疑難問題,并引發的了新的學術命題。直至上時期中葉藏族學者根敦群培在《白史》中首次提出藏文是以古代印度笈多文為藍本而創制的新觀點,開啟了藏文產生發展問題的當代學術爭論。旅居意大利的藏族學者南喀諾布在《論藏族古代史幾個問題》中,認為藏文并非吞米首創,而此前就有。群培多杰在《藏文淵源初探》[1]一文中提出藏文源自象雄文的觀點。才讓太在《藏文起源新探》[2]中明確指出,藏文是古代藏族借用象雄文字母記載本民族語言的獨立的符號系統,并非吞米所創,是藏族古代先民在自己的文化生活中集體創制。對藏文的發展,他認為歷經了三個階段,即自然發展階段、習慣用法和《三十頌》《性入法》理論并用階段。該論文對藏文產生和發展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探討。除了以上研究成果外,李永宏、周一心、史箐于等合著的論文《論藏文起源研究》[3]中對有關藏文產生問題研究成果進行了學術歸納。羅秉芬的《也談藏文的創制問題—從敦煌手卷P.T.104談起》中,對吞米創制藏文說提出了質疑。次仁曲杰在其著作《藏族文字史評述》中對傳統藏文字體和書法進行了分析歸類。巴地的《藏族文字通論》一書中對藏文字性、藏文書法相關知識、字體、紙張筆墨及著書標準要求等相關問題做了較為系統的敘述。另外,有關藏文字產生和發展研究的學術論文還有《藏文淵源談》、《略論藏文》、《藏文的起源及其定義》、《論圖彌.桑布扎的歷史以及藏族文字的產生》、《藏文起源新探》、《再談藏文起源》、《論藏文的產生和發展》、《藏族文字的演變與草寫體的產生》等十幾篇學術論文。以上所有研究成果,均否定了藏文字由吞米桑布扎創制,但對藏文首創到逐漸完善化過程的歷史,未能提出全新的看法,研究者各執己見,始終沒能形成統一的學術觀點。
歸納以上研究成果,存有三大問題。第一,主要探討藏文產生問題,目前的學術觀點認為藏文源自印度梵文或古象雄文。從古藏文的書寫方法和語音特色來看,藏文與公元前11世紀居住在敘利亞和兩河流域的阿拉馬人創制的阿拉馬文字具有許多相似的特征,同時據文字考古研究者的論點,古印度文、古波斯文等東方諸多古老文字基本源于阿拉馬文。
第二,分析了藏文的早期發展,認為藏文發展經歷了較長的歷史階段。從現存的古藏文文獻有敦煌手抄本、新疆出土木簡、西藏碑文、西藏古寺青銅鐘刻文、和西藏崖石刻文等五大部分來看,吐蕃時期的文獻與分裂割據時代文獻中藏文元音“i”的書寫方向完全相反,同時某些單復音的運用也稍有變動;從9世紀的文獻來看,當時由于翻譯工作的需要,藏文的讀音和書寫都受到了印度梵文的影響。這一時期的藏文字體與讀音,在保持原來的單輔音橫寫和一字一音的基礎上,參照印度梵文出現了豎寫或疊字,但這一模式與現行藏語語法結構中下置字并非一致,這是借鑒印度梵文將藏文書寫簡化或縮寫的一種方式,其讀音與梵文相似。
第三,主要研究藏文趨于完善、語法體系逐漸形成的階段,但確切的歷史時期依然未能確定。公元11世紀后的文獻中藏文書寫與讀音基本趨于完善化,擺脫了參照印度梵文的書寫模式,出現了單輔音、副輔音、前置字、后置字、上置字、下置字等根據內容進行規律組合的特殊模式。這種模式的出現認為是又一次規模較大的藏文厘定的原因,在目前的歷史文獻中無法查找相關事宜的記載,但從文獻學與文字考古學的角度探討,可以基本認定此次厘定初步奠定了藏語語法體系的基本架構,為藏語語法的發展和藏文文字的完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群培多杰:《藏文淵源初探》,載于《西藏民族學院學報》,1983年第2期。
[2]才讓太:《藏文起源新探》,載于《中國藏學》,1988年第1期。
[3]李永宏、周一心、史箐于:《論藏文起源研究》,載于《語文學刊》,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