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張番
當前,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科普惠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也逐步被百姓廣泛認可,科普惠農服務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日,科普惠農“雙向服務”研討會暨全國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舉行。中國農技協科普惠農宣傳交流中心主任、山西省科協副主席郝建新,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特聘專家張曉軍,國家農藥評審委員會專家、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藥藥械處高級農藝師李永平,農業部綠色食品中心審核評價處工程師喬春楠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普惠農服務站、鄉村e站2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會議,共同學習、探討科普惠農發展方向。

中國農技協科普惠農宣傳交流中心主任、山西省科協副主席郝建新(右二),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張曉軍(左二),中國農技協科普惠農宣傳交流中心副主任、山西科技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石寶新(左一),全國科普惠農綠色通道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聯盟秘書長杜錦玉(右一)按下啟動球,全國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正式成立。
會上,領導和專家強調,雙向服務是科普惠農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鄉村e站得以長效運行的重要保障。郝建新表示:“科普惠農是一項偉大事業,鄉村e站是一個新生事物,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是我們服務‘三農’、振興鄉村的一種創新組織形式。我們要精心打造科普惠農鄉村e站品牌,要樹立品牌意識,建設、維護、運營好科普惠農品牌,把科普惠農打造成全國農村科普服務第一品牌,把鄉村e站建設成全國農村科普服務第一陣地。社會化運作,注重‘兩個效益’,建立長效機制,讓科普惠農之樹常綠常青,讓鄉村e站之光照亮每個鄉村。”
2017年12月28日到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議首次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張曉軍表示,相關部門將加強農技協、合作社、家庭農場的建設,推進科普惠農服務站和鄉村e站的服務,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的配套、協同、進取。他說:“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從2006年到2016年,11年投入資金25.5億元,獎勵單位及個人2000余個。目前重點培養的農民合作組織,包括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其中,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系統創辦的合作社,密切參與全產業鏈服務,質量最高。可見,雙向服務對科普惠農的推廣至關重要。”
據了解,科普中國鄉村e站是建在鄉村的一個農村科普信息化服務站點,也是一個信息化綜合服務體,不同以往的農技推廣站點、農村書屋、農資經銷店等,每個站點除了有固定的辦公場所,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專家技術資源外,還能夠實現實用技術咨詢信息化、會員客戶管理信息化、物資交易結算信息化,是科普信息化在農村的服務窗口和推廣陣地,科普中國鄉村e站與科普惠農服務站“兩站合一”是科普惠農服務站的2.0升級版,是農民創業學院、農村創客空間。
為了更好地推進科普惠農服務,全國科普惠農鄉村e站聯盟在此次大會上正式成立。此聯盟是由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惠農宣傳交流中心批準,全國科普惠農綠色通道工程辦公室、科普惠農技術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以及全國各地300余家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中國鄉村e站、涉農企業、農技協、種養大戶等共同發起的組織。全國科普惠農綠色通道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聯盟秘書長杜錦玉介紹:“聯盟將通過搭建互聯互通平臺,促進聯盟成員之間學習交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按照新發展理念,制定科普惠農服務站鄉村e站建設及運營、管理辦法,探索科普惠農鄉村e站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長效運營機制;發揮聯盟專家優勢,篩選、推出聯盟重點推廣的新技術、新產品、新項目,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提質增效;發揮鄉村e站網絡平臺優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手段,加快農資下鄉和農產品返城,推動科普惠農服務站、鄉村e站落地應用;發揮聯盟資源優勢,構建全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主動承接政府及相關部門關于科普惠農、鄉村e站建設以及農民培訓、科技扶貧等項目和工程;發揮聯盟群體優勢,打造全國科普惠農農技服務第一品牌,構建鄉村e站全國最大的農村O2O科普綜合體;通過獎勵、引入資本、合作入股等形式,共建經濟實體,實現聯盟成員之間合作、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