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牟縣人民醫院(451450)朱玲
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藥物流產、手術流產、綜合方法人工流產患者各150例。三組患者妊娠均不大于49天,B超提示宮內妊娠。患者年齡、孕期天數及胎產次均無差異,術前常規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婦科檢查,行白帶常規、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正常,無使用米非司酮及前列腺素禁忌證。先兆流產、過期流產等病理性妊娠除外。
1.1 藥物流產用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醇藥物口服終止早期妊娠。具體方法:米非司酮首次口服50mg/次,以后每12小時一次,25mg/次,共服5次,每次服藥前后均空腹至少1小時。第3天上午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小時后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后速來院觀察。
1.2 手術流產術小于49天用負壓吸宮術,是用負壓將子宮內的妊娠產物吸出以使妊娠終止。一般負壓的范圍是在400~500mmHg。術前預防應用頭孢唑林鈉。
1.3 綜合方法是在第1種方法基礎上觀察陰道出血量,如出血量約為月經量時立即行清宮術,術前應用鎮痛藥物,同時宮頸注射縮宮素10U,預防應用頭孢唑林鈉,術后給予1個人工周期的治療,術后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術后8天、15天、30天常規復診。
藥物流產術后發生陰道出血的時間為(14.5±4.5)天,流產不全的為25例,占16.67%,需清宮術的患者為15例,占10%,完全流產率的患者為73.33%。手術流產術術后發生陰道出血的時間為(7.2±2.5)天,流產不全的患者為15例,占10%,完全流產率為90%。藥物流產術術后發生子宮內膜炎15例,占10%,發生盆腔炎的患者10例,占6.67%。手術流產術術后發生子宮內膜炎的患者8例,占5.33%,發生盆腔炎的患者為7例,占4.67%。綜合方法流產結果150例,患者流產成功率100%。清宮均一次成功,無嚴重副作用,子宮內膜炎的患者4例,占2.66%,發生盆腔炎的患者為2例,占1.33%。結論:綜合方法能有效預防人工流產并發癥,值得推廣。
流產是避孕失敗后不得已而采取的補救辦法,從醫學視點來看,在妊娠的任何時期施行人工方法終止總是違反生理規律,影響女性健康。近幾年來,大量的臨床數據顯示,在接受人工流產手術之后部分患者都會產生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或者不良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1]。所以人工流產不但不能用來常規避孕,而且盡量避免,做好避孕。作為婦產科醫務人員更應該加大對育齡婦女避孕知識的宣傳,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降低人工流產并發癥的發生。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技術的提高,到醫院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升高[2]。人工流產雖是婦產科一種常見、簡單的手術。但處理不好可能后患無窮。因此,制定并嚴格執行一套預防人工流產并發癥的臨床路徑非常有必要。
避孕失敗或因各種疾病不宜繼續妊娠,可在妊娠早期人為地采取措施終止妊娠。根據采取的方法不同,可分為藥物流產和手術流產。藥物流產使用是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腺素片。米非司酮為拮抗孕激素受體甾體類的一種藥物,在體內可以和孕激素受體相結合,從而使孕激素發揮作用受到阻斷,能夠使絨毛以及蛻膜變性、壞死及脫落[3]。該藥還可以對滋養層細胞滋生進行抑制,促進、誘導其凋亡,也就是具有殺胚作用。據報道,抗早孕藥物對蛻膜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是暫時的、可恢復的[4]。米素前列醇為人工合成前列腺素衍生物的一種,能夠放置于陰道后穹窿或者口服給藥,可興奮子宮肌,抑制子宮頸膠原合成,擴張和軟化子宮頸,增強子宮張力及宮內壓的作用。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終止早孕,使孕囊排出變得容易、安全,同時避免了進入宮腔操作可能造成的并發癥。但是如果孕周偏大,胚胎絨毛植入內膜、肌層較深,發生不全流產率增高。此外,藥物流產陰道出血時間較長,子宮中的蛻膜組織往往2周左右才能慢慢排出,易繼發感染,貧血或子宮內膜炎、盆腔炎,繼發性不孕[5],患者心理壓力大?;谏鲜鲆蛩厮幬锪鳟a在實際臨床中并不易被患者接受。
手術流產一種是負壓吸宮術,一種是鉗刮術。孕周小于49天采用負壓吸宮術,負壓吸宮術是用負壓將子宮內的妊娠產物吸出使妊娠終止。手術流產優點是完全流產率高、快捷、出血時間不長。缺點是手術時會有較大的疼痛感,引起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牽拉宮頸時由于子宮位置的變動可使人感到不適,吸管進入宮頸口或以擴張器擴張宮口時均可產生較明顯的下腹脹痛不適。以負壓吸引宮內妊娠物時子宮收縮也使婦女感到疼痛,同時并發有心律紊亂、血壓下降、出汗、面部蒼白、嘔吐、頭暈、胸悶等癥狀,稱為人流綜合征,其發生率約為10%。負壓吸宮并發癥還包括:子宮出血、子宮穿孔、宮頸裂傷、漏吸、術后感染等,這些合并癥的發生率非常低,但會讓患者產生恐懼,造成健康損害。由于使用負壓,容易使蛻膜組織隨血液逆流入腹腔,造成術后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刮宮過深引起子宮內膜損傷導致月經過少、宮腔的粘連從而導致不孕癥,所以手術流產對子宮創傷更大。讓患者有所顧慮。
基于上述因素,要想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流產并發癥,在手術前,醫生除了①提前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對于有疾病的患者要進行及時的治療,治愈后再進行手術[6];②在手術前應當對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病史進行詳細的調查,對于有過嚴重的器官、組織、系統疾病病史或者有吸煙史、飲酒史的患者進行嚴密的監控,將其作為高危人群[7];③在手術前、中、后均進行有效的綜合護理;④在手術過程中,選取操作熟練、經驗豐富的醫生對患者進行手術[8]等基本要求外,還必須采取綜合方法,先口服藥物流產讓宮頸松弛擴張,胚胎組織排出,拓寬了人工流產的范圍,避免人流綜合征。在①胎兒及完整胎盤排出后;②胎兒及部分胎盤排出后;③胎兒胎盤未排出,但流血量多于月經量時等3種情況下及時清宮,清宮前應用鎮痛藥物,病人能在安靜入睡、無疼痛的狀態下手術 ,降低恐懼,避免疼痛,減少對迷走神經的過度刺激,避免人流綜合征的發生 。術前宮頸注射縮宮素使變軟的子宮收縮,防止子宮穿孔,主動、及時地采取清宮術,能夠快速完成流產,避免了流產大出血、不全流產。出血時間不長,感染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并利于病人早期緩解思想壓力,同時也降低了病人和醫生的后顧之憂,術后即開始人工周期治療預防了宮腔粘連的發生。
綜上所述,綜合方法能有效預防人工流產并發癥的發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