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軍,黃玉華
(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100)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簡稱SCL (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教學法,最早起源于英國教育機構,是一種以討論、實際操作和教他人學等方式進行開展的主動性學習方法。學生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課堂中作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組員們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自由討論、分工協作,得出問題解決方案;整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過程,教師更多時候屬于引導者,引領整個課堂的開展推進,對各組解決方案給出指導改進意見。為改善傳統汽修專業課堂中教學效果不佳,實訓課學生操作水平提升緩慢的狀況,我們嘗試將“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應用到汽修專業汽車維護課程中,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逐漸提升學生汽車維護保養作業水平。
《汽車維護》課程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針對于汽車機電維修工崗位能力進行培養的一門核心課程,本課程構建于《機械制圖與CAD》、《汽車電工電子技術》、《發動機構造與檢修》等課程的基礎之上。經此課程的學習訓練,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基本汽車維護保養作業,保持汽車正常行駛功能,滿足客戶需求,并具備一定的與同事溝通交流合作精神,以及安全環保意識。
汽車維護課程教學采用項目引領方式展開,內容細分為:“車輛維護業務接待”“5000km維護”“20000km維護”“40000km維護”等八大項目,本著讓課堂教學內容易學易用的原則,做到“教、學、做”一體化,突出職業教育實操技能的培養。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如下:
上課前,先將授課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基礎較好、責任心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長。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推送上課需要預習的內容,
布置難度適中的預習任務,由小組長帶領組員完成。例如:嘗試了解車輛5000km保養維護要做哪些項目?所涉及的保養項目用到哪些維護工具?
《汽車維護》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環節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差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推進,整個過程始終秉承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從旁引導輔助的教學理念。
在理論部分學習過程中,學生通常覺得某些系統工作過程原理部分深奧難懂,如汽車維護課程中制動系統工作原理。傳統教學中這部分主要由教師借助圖片進行分析講解,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在“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中,學生先借助“互聯網+”教材,通過手機掃描知識點旁二維碼,觀看制動系統工作原理flash動畫,形象生動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反復觀摩制動液流動、制動輪缸工作狀況,使得整個系統原理工作過程更易于理解掌握。如果還有疑惑,教師可在旁輔導。
在課堂實訓環節,教師將實訓任務劃分為若干子任務模塊,分配至每個學習小組。例如制動系統維護模塊任務可細分為輪胎拆裝、制動器拆裝、制動部件檢測等子模塊模塊。每個小組通過抽簽的方式領取任務模塊,運用小組集體學習討論、頭腦風暴等方式自主探索,確定操作流程,領取所需工具開展實操訓練。
課堂還安排知識點掌握較好的學生指導同一小組的組員進行互助自主學習。在相互幫扶學習過程中,輔導他人的學生能更有成就感,專業知識更扎實;而被輔導的學生也能學到專業技能,體驗學習的樂趣,達到整個學習小組共同進步的效果。
課堂結束前15分鐘,教師先對每個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隨后安排學生開展小組互評活動。每個學習小組對其他小組的上課積極性、任務完成的情況、實操的規范性等課堂表現相互做出評價,最終評選出模范優秀學習小組予以表彰。各小組在互評環節,明確自身表現欠佳之處,有利于后期的改進與完善。整個課程都在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教師則在從旁引導與協助。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被巧妙調動起來,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探索過程是有趣的。
汽車檢修專業課中引入“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堂課氛圍更為良好,學生積極性得到較大提高。學生們不再只是單純地課堂知識信息接收者,而是踴躍的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并與輔助者老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在汽修課程中的應用實踐,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符合新時代職業教育要求,有利于培育社會急需的汽修行業創新型高技能人才。
[1]李殿鑫,戴遠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在“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農產品加工,2017,(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