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英
(通遼職業學院機電工程系,內蒙 通遼 02800)
在整個“理實一體化”教學環節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交替進行。如何將理論與實際操作有機融合,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首先明確教學目的,需要講述哪些基礎知識,需要學生掌握哪些基本技能,課堂教學重點、難點是什么;其次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場地、實操設備以及需要的刀具和量具,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再次是教學過程的安排,是先講理論知識后講實際操作,還是先進行操作演示再進行理論講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讓學生明白安全生產注意事項。最后是在作業中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師在設計項目任務時應遵循如下五個原則。第一是目的性原則。圍繞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項目、確定教學任務。每一個教學項目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形成職業崗位能力。第二是可行性原則。教師在進行項目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年齡、興趣、自身優勢等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外在表現到內在規律的原則來設計項目。第三是實踐性原則。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設計中,理論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完成項目任務,學習深度以完成項目任務必須夠用為度。學生可以在完成教學項目的過程中學到做這一項職業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不需要學生再進行知識、技能的重組和融通。第四是啟發性原則。設計的教學項目應有一定的啟發性,蘊含一定的問題,能啟發學生的思考,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維空間。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未來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工作任務,職業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五是典型性原則。設計的項目要具有典型性,是由職業崗位提煉出來的,能夠反映同類事物的一般特性的典型工作任務,使學生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第一步在項目教學前,將劃分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特長和能力分成小組,采用統一的項目任務及課時安排,明確小組成員的職責,實現有效的分工與合作。項目團隊應該盡快建立起來,選擇團隊成員的范圍要廣,小組成員對彼此的能力和態度相互理解,學習活動起步也會早一些。小組的規模適中,大約4~6人,小組人員太大,集體活動時間難安排,不易協調,不利于活動過程控制,小組人員太少, 各項工作分配難度較大,每個人需要身兼數職,分配的工作任務較多,影響整個小組的工作效率。
第二步教師提前下發課程任務書,學生根據任務書要求,閱讀機械零件圖,分析工作任務及工作要求。每個小組要列出本項目所應解決的問題以及制定出具體工作計劃,小組成員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決主要問題的信息、資料。每個小組應列出完成項目工作任務需要解決的問題,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團隊成員將收集有助于完成項目工作任務的信息和材料。學生信息采集處理。學生在獲取大量信息以后,通過學習,小組成員研究討論所搜集到的信息,根據項目任務的要求確定項目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及人員分工。制定的工作計劃是學生在以后完成各項任務時必須嚴格遵守的執行性文件,因此,在制定計劃前要做好充分準備,考慮到每一個細節,并由教師審定,最終確定一個較為完善的、可執行的計劃。
第三步教師設置問題情境、講解任務要求,講授必需的專業知識。由教師借助多媒體將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教授給學生。由于已經完成了信息采集,學生已對零件有了認識,因此較為容易掌握該部分內容。
第四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了解生產要求,確定尺寸精度要求、表面質量要求、形狀位置要求;明確任務要求,了解機床的結構、加工特點,工件的裝夾方式,機床操作要求,根據加工工藝要求,選擇機床刀具量具,確定加工工藝路線,選擇加工順序。經過小組討論,確定最后的工作任務實施計劃方案。
第五步學生根據制定的計劃方案來實施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要注意與他人合作。教師監控項目的實施過程,并通過觀察學生的練習得到反饋信息,糾正錯誤,引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六步展示成果,總結經驗,評定成績。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后,形成項目報告,教師與學生共同對訓練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并歸納總結。
第七步學習效果評價。項目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考核的是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技能素質的培養、職業素養以及今后的發展潛力。學習效果評價注重過程評價和專業能力評價,學生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對完成每個學習任務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1]高建國.基于工作任務的數控加工工藝項目課程開發[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