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靜脈是人體內最大的靜脈干,它收集下肢、盆腔和腹腔的靜脈血,回流到右心房。而你能想象腫瘤就沿著這條線路,從子宮一直爬到了右心房嗎?近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在執行院長董家鴻院士的帶領下,匯集11個科室的力量,鼎力支持4科室醫師接力上臺,成功診治了一例跨越人體半身的靜脈內腫瘤患者。
53歲的謝女士,家住黑龍江,在健康體檢時發現了子宮肌瘤,經進一步檢查,發現腫瘤竟然沿著右側卵巢靜脈生長至下腔靜脈,眼下已經直達心臟了。在心臟超聲下,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心臟的收縮、舒張,腫瘤末端跨過了三尖瓣,已經到了右心室。
在當地醫師的建議下,謝女士轉診至北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婦產科馬珂醫師接診該患者,詳細了解病情后,立即申請血管外科會診。血管外科主任吳巍巍與患者家屬反復溝通病情及手術風險后,最終決定將患者收住院,并向院里提出多學科聯合診療的申請。該病例得到了董家鴻執行院長的關注,他指出:“患者病情復雜,手術是唯一的救治機會,希望多科室群策群力打好這場會戰,盡全力救治這位患者?!睘榇耍H自主持召集相關科室,形成了以謝女士為中心的橫跨11科的MDT診療團隊,由血管外科牽頭,涵蓋婦產科、肝膽胰外科、心臟外科、麻醉科、放射科、重癥醫學科(以下簡稱“ICU”)、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泌尿外科、輸血科。
經過初步的診斷,謝女士系“靜脈內平滑肌瘤病”。這種腫瘤盡管在組織病理學上為良性病變,但其生長方式類似惡性腫瘤。該腫瘤原發于子宮或子宮外盆腔的靜脈壁,順靜脈生長,最終可達心臟。一旦腫瘤脫落,可造成嚴重的循環障礙,具有潛在的猝死風險。手術切除原發腫瘤、腔靜脈及右內腫瘤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圍繞腫瘤在患者體內的走行,MDT診療團隊最終確定了婦產科、血管外科、肝膽外科、心臟外科4個科室醫師聯合主刀,接力上臺。然而術前的方案討論困難重重。
腫瘤起源于子宮附件,是同期手術切除還是分次手術?下腔靜脈血流量巨大,必須控制好血管,減少術中出血,以保證術野清楚。腫瘤之長、沿襲的范圍之廣,在切除的任意環節發生了斷裂,都將有致命的風險,而最關鍵的仍是心臟的這一段:腫瘤從靜脈抵達心房后擴張增粗了,一旦取出過程中腫瘤斷裂,瘤體堵塞三尖瓣或者肺動脈,患者將直接面臨猝死的風險。
手術開始,董家鴻執行院長、婦產科主任廖秦平分別到場關心手術情況。麻醉科張歡主任帶領麻醉師高志峰醫師開展麻醉,并負責術中經食道心臟超聲監測。首先上臺的是婦產科張蕾、呂濤醫師,結合患者的年齡、需求、腫瘤的生長情況,為患者進行了子宮及雙附件切除。
吳巍巍主任和肝膽外科盧倩副主任醫師接力上臺,相互配合進行下腔靜脈、腎靜脈的游離和控制,在精準的操作下,術中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為“攻下戰斗堡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最終心臟外科沈冬焱主任上臺,進行開胸游離并控制下腔靜脈及右心房。采用體外循環設備,減少了下腔靜脈內的血液,使術中視野更清楚,便于顯露和分離腫瘤。各個手術細節如術前規劃一樣,打開下腔靜脈后完整取出了腫瘤。
患者經歷了10個小時的手術,返回ICU。在ICU許媛主任的帶領下,醫護人員嚴密監控謝女士的各項生命體征,度過了肺水腫難關,患者最終順利脫離呼吸機,心臟內科劉芳主任醫師給患者復查了心臟超聲,患者于9月初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