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471000)王淅
輸血是臨床中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特別是對于失血過多患者的急救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在患者進行輸血過程中,存在著部分患者由于機體原因而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溶血反應和血型鑒定困難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鑒于此,我院特選擇收治的1000例輸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納入病例輸血前均行不規則抗體體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0例輸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納入病例輸血前均行不規則抗體體檢。其中,男性574例,女性426例,年齡16~85歲,平均年齡為(52.7±9.4)歲,暴力創傷患者296例,妊娠患者345例,創傷性手術患者35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輸血標準,排除嚴重精神疾病、肝腎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此次研究。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進行輸血前,應用血清學離心機和免疫孵育器(中山市生物科技試劑儀器有限公司)和配套試劑行不規則抗體檢驗。首先,靜脈抽取患者5ml新鮮血液,將抽取的血液標本進行常規離心操作。其次,在微柱凝膠卡上將對應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標注,并進行抗體篩選編號記錄。而后,使用微量加樣器吸取50μl篩選細胞試劑,再吸取50μl待檢查血清,充入至具有標識的微柱凝膠管中。然后,將微柱凝膠管放置于孵育器中,設置溫度為37oC、時間為15min,使用多功能離心機再離心處理5min。最后,觀察微柱凝膠管中的液體性狀,如果紅細胞液均勻地沉在管腔底部則表示檢驗結果為陰性,如果紅細胞液懸浮于表面或中端則表示檢驗結果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不規則抗體檢驗后,共發現有16例患者不規則抗體陽性。其中,發現574例男性患者不規則抗體陽性例數為5例,陽性率為0.87%;426例女性患者不規則抗體陽性例數為11例,陽性率為2.58%。男性患者相較于女性患者不規則抗體檢驗陽性率明顯更低,組間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經過不規則抗體檢驗后,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不規則抗體分布由多至少順序為抗-M、抗-D、抗-C、抗-E。其中,抗-M例數為6例,抗-D例數為4例,抗-C例數為3例,抗-E為2例,其他非特異性抗體1例。
輸血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治療手段,盡管近年來,醫療技術水平快速發展,但輸血治療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臨床輸血更多地關注于患者的血型匹配,往往忽視了不規則抗體(血清中除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體)對于患者輸血導致的威脅,輕者引起患者寒戰、發熱,影響治療效果;重者破壞輸入的不配合紅細胞或縮短其壽命,產生溶血性輸血反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此外,不規則抗體對于孕婦還容易影響新生兒生長發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安全意識的提升,患者對于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輸血前的不規則抗體檢驗。當前臨床普遍認可的溶血性輸血反應多為免疫球蛋白M或者免疫球蛋白G類抗體,如果患者血液中存在不規則性抗體,由于紅細胞具有一定的抗原性,不規則性抗體會和紅細胞相連,那么在輸血前進行不規則抗體檢驗時能觀察發現紅細胞液介質里存在凝聚反應。如果紅細胞液均勻地沉在底部則表示不規則抗體為陰性,如果紅細胞液懸浮于表面或中端則表示不規則抗體為陽性。在上述研究結果中發現,男性患者相較于女性患者不規則抗體檢驗陽性率明顯更低,組間差異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不規則抗體分布由多至少順序為抗-M、抗-D、抗-C、抗-E。
綜上所述,在患者輸血前進行不規則體檢驗能夠及時發現存在不規則抗體患者,有效減少和避免不良輸血反應,保證患者輸血安全,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