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閆倩茹
本文主要探討運用時間護理和唇舌功能訓練對腦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主要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腦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94例,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18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66.2±4.3)歲;觀察組中,男28例,女19例,年齡63~79歲,平均年齡為(67.1±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中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神經內科藥物治療及常規康復訓練。主要內容包括:實施護理時要在患者身體各項指標平穩、患者自愿配合及意識清楚的情況下進行。首先對對照組患者實施伸舌訓練、吞咽訓練、問答及發音訓練,每日2次。觀察組患者實施時間護理聯合唇舌功能訓練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時間護理。①合理選擇訓練時間。訓練時間要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耐心向患者講解唇舌護理的相關知識與方法,以獲得患者的配合和認可,確保訓練效果。②合理安排護理時間。護理人員應當合理安排護理時間,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對目前的護理排班進行調整,可選擇由原來的A班(8:00~15:00),P班(15:00~22:00),N班(22:00~8:00)增加到D班(15:00~18:00或8:00~12:00)上午排A+D班,下午P+D班,D班的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為完善訓練。(2)唇舌功能訓練。當患者入院時,需要對患者的語言能力,例如:發音、語詞量、復述能力及失語程度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失語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唇舌功能訓練。①唇舌發音訓練。要求患者準備一面鏡子,練習時對照鏡子糾正發音。對于失語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先由簡單詞語開始,根據訓練的效果過渡到長短句、文章等,每天進行30min,一天3次。訓練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適當增加訓練次數及時間。在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耐心向患者講解和指導練習方式,并積極鼓勵患者,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②發音肌肉鍛煉。鍛煉患者的肌肉功能,對患者的舌進行訓練,指導患者舌頭前伸、后縮、上下兩側及卷舌運動,然后進行閉嘴、鼓腮、咀嚼等發音訓練,從而提高唇舌功能的靈活度,在訓練過程中可采取吹氣球的方法鍛煉患者的肌肉能力,每日5次,每次10min。③反應鍛煉:當患者利用鏡子不斷的發音練習和語言后,掌握了語言技巧性及靈活性后,利用與患者的交流和圖片強化患者的記憶力和溝通能力。
1.3 觀察指標 利用波士頓失語檢查法對兩組患者語言恢復情況進行比較。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或者語言無法讓人理解為0度;能用極少的單詞表達為I度;能用簡單的短語或單詞表達常用語言,但有語法錯誤即為II度;對熟悉的經歷和事物能清楚表達和領悟,對不熟悉的事物表達不清即為III度;未出現明顯的語言障礙,表達流暢度欠缺為IV度;無明顯障礙和交流順暢,他人難以發覺,即為V度;顯效:語言能力提高2度;語言能力提高1度,即為有效;語言能力無提高,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的語言恢復總有效率為93.6%(44/47),高于對照組的80.9%(3 8/4 7),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運動性失語是臨床上常見的腦卒中并發癥,對患者的社交能力及正常生活帶來了嚴重不良影響[1]。有研究認為[2],運動性失語患者在發病后6個月內是康復的最佳時機,因此,在這一時期實施康復訓練有效恢復患者的語言能力。通過早期的語言功能訓練,能再次刺激受到抑制的神經通路,從而促進大腦皮層細胞的代償活動,使語言能力恢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實施時間護理聯合唇舌康復訓練的觀察組患者在臨床康復效果總有效率都優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時間護理聯合唇舌康復訓練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語言能力,制定科學的時間提高康復恢復效果,在此過程中護理人員做到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不僅能使患者感受到關懷,還能使患者增強康復的信心,最終起到了語言康復的效果,該方法值得被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