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欣
【摘要】文學經典作品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常規內容,也是學習過程中課內、課外重點的閱讀素材之一。隨著教育深化改革進程的推進,國家和社會對語文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除了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也要注重對自身綜合素養的培養。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以有效的方式加強對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和賞析,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提升語文學習效果?;诖?,本文簡要分析當前高中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現狀,展開其與提升語文素養的相關性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文學經典作品 閱讀 高中 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074-02
語文素養是教育階段需要全面培養和提升的核心素養之一,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提及語文素養,通常人們認為其難以理解,簡單解釋語文素養就是語文知識、文字語言、語文能力、語文思維、語文學習方式、學習習慣以及人文素養等的集合[1]。高中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重點階段,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理解能力是學習的關鍵,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眾多文學經典作品,在閱讀過程中,作品中表現的思維、品質、文化、審美要素都與語文素養的形成息息相關。因此在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中,采取有效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本文對此展開探討。
1.高中文學經典作品閱讀現狀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文學經典作品占有很高的比例,如魯迅、朱自清等著名文學作家的作品在高中語文教材中頻繁出現,除教材中的必修課文,課外閱讀也會涉及大量的文學經典作品。但從高中閱讀現狀來看,多數高中生對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興趣不高,只在語文課堂某一課時的學習中,才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而其閱讀的目的也在于完成課后的習題,由此課堂氣氛并不活躍。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學生應該充滿生機與活力,對閱讀充滿熱情,而現實正好相反[2]。高中語文是學生的必修科目,語文閱讀的重點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高中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應該建立在“情”與“美”的體驗上,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閱讀過程中,應該加強對作品語言、文字、思想、精神、內涵等內容分析和鑒賞,用耐心去閱讀文學經典作品,逐漸深入體會文章的精髓和內涵,在作品的影響和熏陶下不斷提升。
2.高中文學經典作品閱讀與語文素養的相關性
2.1文學經典作品是歷史人文精神的傳承載體
斯特勞斯說過:“今人已無法與古人直接交談,因而不能通過聆聽循循善誘的言說,來接受其教誨和點撥”,文學經典是中華幾千年以來的知識沉淀,擁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積淀,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3]。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好相應的基礎知識,還應該在新課程標準下培養和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因此在文學經典作品日益被人們遺忘的現狀之下,在語文課堂中開展有效閱讀,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思想,感受文學作品的深刻藝術魅力,學會在閱讀中感受社會、生活中的各種情感,感悟人生的多姿多彩。文學經典作品是歷史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通過對其有效的閱讀能夠激發我們的語文思維,提升語文情感,增加審美意識。
2.2文學經典具有陶冶閱讀者情操的重要作用
歷史至今,古今中外的優秀思想文化多在文學經典作品中體現,可以說文學經典作品是歷經千錘百煉最終遺留的文學精品。文學經典作品中包含世代哲人先賢的精神思想,展現了諸多文學作家的文學手法,其中不乏對理想的精神追求、對社會丑惡的披露、對倫理道德的弘揚,這對于高中學生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學習內容。文學經典作品具有陶冶閱讀者情操的重要作用,對人們的影響極其深遠,提起戴望舒,“丁香一樣的姑娘”立刻浮現眼前, 提起《 海燕》,一股強烈的革命浪漫主義氣息撲面而來,這都是文學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總能給人以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鳴,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所獲、有所思、有所悟。
3.在文學經典作品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
3.1 挖掘文學經典作品的深刻含義
從當代高中生的發展現狀來看,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和發展,但在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形成過程中,語文基礎知識能力的培養效果更為顯著,這與高中的實際課程安排相關,但人文素養較低是當前的重要問題[4]。人文素養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心理狀態,對于高中生而言,現今的教育講求實效,對知識工具化的傾向嚴重,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熏陶,導致人文素養始終提升效果不佳。因此在高中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層面, 應貫徹人文精神, 在教育中促進學生人文態度的形成。在實際學習過程中, 要多加閱讀古今中外人類文明的精粹、文學經典作品,挖掘文學作品中的深刻含義,將其中包含的人文性、滲透性、審美性充分挖掘,從作品閱讀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同時激發自身的人文精神,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在實際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各類文學作品之間的聯系和交叉性,例如高中語文教材《鴻門宴》的課堂閱讀中,項羽和劉邦是當時抗秦軍的代表性領袖人物,結合唐代杜牧的《烏江亭》、宋代王安石的《題烏江亭》、李清照的《項羽之死》等經典詩詞絕句進行閱讀,展開不同朝代經典人物對兩個主人公的分析,更充分地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從多方面鑒賞和理解文章,通過文學作品的當下意義的發掘,并展開相關性文學作品的解讀,能夠有效充實自身的精神和思維,在不斷的學習中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文素養。
3.2 以文學經典作品豐富語文內涵
人文教育是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話題,面對當前的人文教育需求, 文學經典成為了豐富語文內涵的重要內容。文學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因其包含的內容、形式、精神豐富,具有突出的教育價值,文學經典作品的讀者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并將其中的內涵、精神、知識轉化為己用。在高中語文學習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通過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和解析,能夠發揮其精神哺育作用, 提升思想境界[5]。高中生在學校學習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各科目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應該在學習中懂得生活,熱愛祖國和故鄉,知曉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關注人的生命和價值,如此在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中成為一個人格健全、感情豐富、思想健康的人。文學經典作品將歷史、古人的文化經典有效傳承,同時也促進人類的精神、道德、思想精粹弘揚和發展。從歷史至今,不乏文人志士從經典文章中汲取營養,最終獲取了巨大的成就,因此高中語文學習中,閱讀文學經典閱讀,能夠深入思考自然、社會、人生、發展等問題,從而豐富學生的語文內涵,提升語文素養。如高中魯迅的文學經典作品《祝福》,魯迅在作品中塑造了祥林嫂這一悲慘的婦女形象,她既被剝削階級折磨,又被同階級的看客們諷刺,最終精神崩潰而死。這一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夠讓我們充分認知魯迅筆下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人性”,引發學生的共鳴和對歷史社會、現代社會的反思。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進行自我反思,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身是否如祥林嫂一般亦或是如一眾看客一般。
3.3在閱讀鑒賞中提升學生的文學審美
文學審美是語文素養的關鍵內容之一,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 以文學經典作品為出發點,加強對經典文章進行閱讀鑒賞,分析和探討作品的思想內容、文學背景、藝術特色、主旨、語(下轉第76頁)
(上接第74頁)
言風格等等,能夠將語文閱讀效果提升到全新的境界。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應該以思想高度和審美角度為出發點,對教材中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鑒賞,同時互相推薦同樣歷史背景下的其它作品,通過對其進行分析和對比,深刻理解同樣的歷史環境下,不同作者的思想以及表現手法。此外,在語文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鑒賞過程中,將哲學、歷史、文化、藝術等知識有效引入滲透,可有效擴展思維,提升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鑒賞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即可,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旨、思想等的閱讀和鑒賞,提升審美,并將所學習的優秀精神、思想內化,培養高尚情操, 塑造良好人格。
參考文獻:
[1]李杭媛. 高中語文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初探——以“中國現當代小說經典閱讀”課教學實踐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02:104-111.
[2]劉中黎. 從文學史家到語文教育家——讀《溫儒敏論語文教育》及其他[J]. 課程·教材·教法,2014,06:49-54.
[3]嚴丹青.國學經典在語文教材中的滲透——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文言文選文為例[J].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03:101-104.
[4]靳彤.強化作品細讀 回歸文學審美——關于文學教育合法性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16,12:84-90.
[5]呂泉.核心素養理念下高職語文第二課堂的目標定位及實施意義[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6: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