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杰
【摘要】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現象相當普遍,直接影響著農村孩子的成長和農村教育的發展。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四大方面,即社會、學校、家庭和教師。為此,我們要積極研究和制定解決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職業倦怠 調查報告
【基金項目】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成因及對策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6]GHB1169。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99-02
談起“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這個話題,對于一直在農村從教十八年的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為我親眼目睹和親身感受了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種種表現。這些表現確確實實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教師的不良評價。
那么,造成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有哪些呢?經過調查研究和分析歸納,我認為主要表現在社會、學校、家庭、教師自身四大方面。
一、社會原因
1.家長對教師的期望值過高。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已經成了這個社會批評教育教師的口頭禪。對于絕大多數家長來說,他們認為一個好教師就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他們把孩子的未來幾乎全部寄托到教師身上。尤其農村家長,他們為了生存,為了生活不得不艱難地四處奔走、打工,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像他們一樣,而是希望孩子們將來有一個好的職業。一旦學校的教學質量有所下降,對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會鋪天蓋地而來,在這樣的壓力下,老師只能頭頂壓力、小心翼翼地工作,因而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2.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生活待遇過低。
低微的經濟收入使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焦慮頻生,加之單調繁重的工作,無不感到心力交瘁,心緒不寧。甚至一些男孩子高考報志愿時都不愿選擇師范專業院校。
3.評聘職稱難。
作為教師,最大的追求就是能夠及時享受職稱待遇。可是,近幾年來,職稱評聘成了廣大教師最頭痛的事情,達到評選條件的人數多,而崗位少之又少。到每年評聘職稱時,平日同事之間的親密和睦、團結友愛將不復存在,存在的就是爾虞我詐、拉幫結派,甚至大打出手。在這種情況下,被評之人興高采烈、喜笑顏開,能夠積極投入工作。可是落評之人則吹胡子瞪眼,唉聲嘆氣,情緒低落,沒有了工作熱情和動力,從而導致他們厭倦當老師,產生職業倦怠感。
二、學校原因
1.農村中小學的管理制度相對單一。
從全國來看,同一類學校的管理制度基本雷同,甚至說是千篇一律。這些制度條文呆板,人情味不濃,諸如“不得”、“禁止”之類的法律性詞語充斥其間,如同法律一般籠罩在每個教師的頭上,一直困擾著教師的職業發展。隨著近幾年國家對安全工作十分重視,管理力度的不斷加大,所有學校嚴格實行“教師坐班制”,并實行剛性的監督管理,各種安全培訓,讓許多教師感到身心疲勞、極度壓抑,創造激情受到了極大的擠壓,同時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踐踏。
2.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標準不科學。
農村中小學可以用合格率、優秀率、升學率來衡量教師工作。但對于農村小學來說,各地均實行的是就近免試入學生,教好教差,學好學差對教師來說差別不大,上級部門又多次明確不得對學生進行排名,并嚴格限制考試的次數。這樣一來,學生的成績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健康人格的培養等更沒有具體的標準來進行評估了。長期工作在沒有評價標準的工作環境中,天長日久,任何一個有激情的教師都難免會喪失進取心,生出懈怠心。
3.農村教師的人際關系失調。
現階段教師的人際關系嚴重失調,一是同事之間人際關系失調。農村中小學平行班級數少,一個教師包一個班的現象也不少見。在這樣的環境下,鈴響進班,下課批作業,放學回家,同事之間溝通少,易誤解,不和諧的人際關系使得一些教師產生孤獨感。
三、家庭原因
很多農村教師,不僅在思想上是家庭的支柱,在經濟方面也是家庭的主要來源。家,已經不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了,學校工作的煩惱不能夠在家里得到緩解,相反的是,像大山一樣繁重的家庭壓力,累得老師上課是精疲力盡,苦不堪言。年輕教師結婚難、住房難,中年教師孝敬父母難、子女教育難,老年教師精神生活難。這些因素也是造成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原因。
四、教師自身原因
1.新老教師的來源及工作表現不一。
對于年輕教師來說,他們對教育充滿憧憬,認為教師必須有一個完美的形象,對自身要求極高,甚至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出成績,出成果。然而,一旦出現差錯,或是碰了釘子,這些教師內心沖突往往表現得極為強烈而持久。對于大部分老教師來說,他們在工作上不是帶頭示范,更多的是倚老賣老。
2.工作環境單一。
農村好多學校流動機制不暢,在編教師沒有大的失誤不會退出。不在編的師范畢業年輕教師又進不來,一些老教師幾十年如一日地呆在同一所學校,教同一年級,面對相同的環境,相差不大的教材,只起到了留聲機的作用。
3.教師評價體系不夠科學。
現在好多學校仍是管理量化的考評體系,教師的管理被量化成等級,教學行為被變為分數,教學績效被當成左右晉級待遇的杠桿。這樣一些死教書,教死書,搞題海戰術,拼時間的平庸教師反而高分在上,那些從事教學科研實踐的教師,卻在方法創新、改革嘗試階段就敗下陣來,失去繼續創新、教研的熱情。這種不以教師能力水平、教研水平為標準, 而以學生成績好壞為標準的評價體系,使得教師個個都在學生成績上苦鉆研而不在學生能力成長上下功夫。
總之,農村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十分普遍,直接影響著農村孩子的成長和農村教育的發展,急需研究并制定相應的策略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