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尹愛飛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重慶 400000)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長期以來,為了實現土地的規模經濟效益,我們大力提倡將土地的經營權流轉起來,集中到一些家庭農場與種養大戶手中,農業企業的發展將得到大力扶持。這些經營主體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農民受益,對如何實現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然而這種發展思路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民群體的大多數仍無法享受利好。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截止2016 年底,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約有35%實現了有效流轉。也就是說農民群體的大多數并沒有流轉土地,還是自己生產,小農戶還是占全國農民的大多數?;谶@一現實,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怎樣使小農戶也和現代農業銜接起來,實現全體農民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二是受地形氣候等條件的限制,我國很多地區難以實現土地大規模生產經營??傮w上來說人多地少,土地細碎化比較嚴重,照抄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土地規?;洜I思路并不可取;三是生產大戶與企業手中集中了土地,但同時又不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可能會導致大量農村勞動力閑置,農民為求生計會背井離鄉,農村人口將會流失,沒有人口資源鄉村也難以真正興旺。雖然城市化過程中,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短期來看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未來一段時間,農村人口反向流動,由城市回歸農村的現象也會頻繁出現。因此,通過扶持小農戶發展留住農村人口資源,對防止農村人口過度流失有重要意義。
小農戶一般農業生產規模較小,大多以家庭為單位組織生產,單個家庭耕地面積一般不大,且比較分散。受地形及耕地面積的限制,一般無法采用現代化機器設備進行耕作,生產工具與方法比較落后,生產效率很低,農民收入無法提高。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其根本目的是實現農民增收,使廣大農民的大多數享受現代化農業發展帶來的利益。現代農業對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經營能力、農業生產資本整合以及農產品銷售信息獲取與渠道維護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利用現代農業在生產技術、銷售運營、資本整合方面的優勢為小農戶發展服務是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由于小農戶天生的弱勢,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存在信息不對稱,產品生產具有盲目性,其提供的農產品與市場的需求不匹配,無法靈活應對農產品市場變化,總體抗風險能力差。同時,小農戶往往缺少進入市場的渠道,經常由于無法及時銷售產品導致滯銷,豐產不豐收。再次,小農戶農產品銷售多數依賴農產品銷售的中間商,而中間商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往往壓低農產品價格,當農產品市場不景氣時,更容易將市場風險轉嫁給小農戶,小農戶難以獲得贏得的利益。此外,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的培育一定程度上擠壓小農戶生存空間,小農戶與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相比不具有競爭優勢,生存環境艱難。
現代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為經營主體提供各種服務。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相對滯后,社會化服務從服務水平不高。小農戶與種植大戶、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相比更具有天然弱勢,因此更需要國家從有產品銷售、加工、信息獲得等方面給予支持。目前國家針對小農戶的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農產品質量監管等方面的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小農戶農產品銷售信息、渠道、融資等方面的幫助更少。為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融合,需要突破這一瓶頸。
要規避小農戶的天然弱勢,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是重要途徑。農業生產合作社將小農戶聯系組織起來,有助于實現農業經營和服務的規模經濟。基于小農戶存在的現實必要性,可實行生產在戶服務在社的模式。小農戶的生產經營規??梢员3中∫幠?,但在農作物育種、田間管理、產品營銷與品牌推廣方面可以實行大規模統一進行。同時,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在農業技術推廣,產品質量監管與農產品銷售渠道維護方面給予支持,提高小農戶的抗風險能力。改善小農戶落后的農業生產設施,扶持小農戶發展鄉村生態農業,發展多種多樣的小農戶產業,提升小農戶生產的農產品價值。通過對小農戶在生產之前,生產過程當中,生產結束后各環節提供全流程服務,帶動小農戶逐步與現代農業生產接軌。
現代化農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一般由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決定著轉型的方向,同時為轉型提供示范。但當前我國農村人口的大多數依然是小農戶,因此,借鑒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經驗,帶動小農戶的的持續發展是當務之急。其中“合作”是小農戶發展的重點,可采用農業生產合作社、土地入股、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種形式實現小農戶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帶動小農戶實現增收。通過農民增收吸引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等人才在農村就業,為小農戶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同時,為促進生產大戶、家庭農產、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共享利益,建議優化組織化方式,通過與農產品銷售企業簽訂訂單、加強與農業生產企業的合作、農業生產入股等多種形式實現合作共贏。同時,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動力,要大力發展鄉村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小農戶農民增收。充分挖掘鄉村的多種功能,培育發展農村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讓新產業、新業態成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相銜接的重要支撐。學習新型經營主體對從業人員在技術提升與產品銷售方面的經驗,加強小農戶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小農戶的生產經營能力,增強其經營管理能力與管理技術,吸引更多小農戶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
小農戶發展同時需要信息化帶動。小農戶生產的農產品之所以沒有獲得應有的價值,除了品質的問題更因為農產品的供給不符合消費者需求。農業供給側改革需要調節農產品生產供給的品類,使農民生產出的農產品,無論是農產品的質量還是數量均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實現農產品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小農戶在把握市場信息方面具有弱勢,信息不對稱情況更加明顯。借助發達的互聯網平臺,將相對分散的小農戶聯合起來,優化農業生產要素配置,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與購銷信息的獲取。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更好實現小農戶生產與市場需求相對接,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價值增值能力。
持續有效的資金支持是現代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需求。小農戶由于農業承包經營用地規模較小,經濟實力較弱,往往難以獲得有效的金融支持。同時,小農戶在現實生產過程當中,需要一定數量且符合小農戶需求的農村金融產品,當前現有的農村金融產品無法滿足需求。眾所周知,金融服務的獲取需要不少成本,小農戶經營本就處于弱勢,較高的資金取得成本也使得小農戶將獲得資金支持視為一種奢望。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政府助力農村金融服務組織的組建,并鼓勵這些金融組織開發更多符合小農戶生產需求、低成本的金融產品,甚至因地制宜的為不同地區的小農戶量身定制金融產品,在其他財政政策層面加大向小農戶的傾斜力度,激發小農戶促進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小農戶通常情況下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生產效率較低,與其他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相比缺乏市場競爭力,政府針對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較低。這些原因造成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發展相銜接面臨重重困境。建議在貫徹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優化針對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內容,從農產品生產、質量把控、品牌維護、市場推廣等諸多方面給予支持;大力發展農民生產合作社,提升小農戶市場競爭力;以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為示范,使小農戶享受適度經營規模帶來的利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暢通小農戶市場銷售渠道;完善農業金融服務,為小農戶發展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