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文娟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焦作 454100)
“一帶一路”作為一個強有力的紐帶,連接了東亞與歐洲,將兩個經濟圈的融合趨勢推進了一大步。自2013 年以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等合作走廊逐漸暢通,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沿線各國的合作空前加強,快捷方便的交通網絡逐漸趨于完善,經濟、人文等交流更加深入。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必要對“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外語人才培養加強研究,以為“一帶一路”的進一步發展做好人才儲備。
俄羅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參與者,中俄關系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得到更加深入的發展。自2010 以來,中國一直都是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俄羅斯已經是中國的第三大游客來源國,中國則是俄羅斯最大的游客來源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在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合作都越來越密切,習近平主席在2017 年表示“兩國合作沒有止境”。兩國的合作離不開語言的溝通,中俄關系的不斷深化,必然要求俄語人才培養的數量大幅增長,而且對俄語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中俄兩國的合作與友誼培養高素質俄語人才,是高校俄語教育應該擔負的責任,探索俄語人才培養新模式是俄語教育工作者的應盡職責。
盡管在蘇聯解體后,俄語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下降,但是依然有很多國家將俄語作為國家通用語言,例如在哈薩克斯坦,有84.8%的居民都掌握俄語,比掌握哈薩克語的人還多,在吉爾吉斯斯坦,人們在貿易中使用的語言是俄語,在白俄羅斯,有75%的學校在用俄語授課,在烏克蘭也有25%的學校在用俄語授課。在俄羅斯國力不斷增長的背景下,中亞各國對于俄語的使用熱情再次高漲,俄語在中亞很多國家的通用性得到加強。總之,在“一帶一路”65 個國家中,有40 多個國家都在使用俄語。因此,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聯系,就必須加強俄語人才的培養,為確保“一帶一路”的順利開展奠定語言人才基礎。
相對于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多樣性,俄語專業的課程設置比較單一。大部分俄語教學都是照本宣科,按照俄語專業教材一步步實施教學,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記憶、背誦,但是真正需要的實踐能力和使用能力并沒有得到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理論知識過硬,但是綜合應用能力不足,在走上工作崗位實際應用的時候,往往需要學生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重新鍛煉,降低了語言交流的效果。
在人才數量的需求上,“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市場對于俄語人才需求量巨大,各個企業、各個領域都需要俄語人才,但是我國高校的俄語人才培養卻遠遠落后于市場需求,每年我國本科高校培養的俄語畢業生在15000 人左右,人才缺口不容忽視;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上,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的專業俄語人才,例如經貿領域要求俄語人才具有基本的經貿知識,人文領域要求俄語人才具有基本的人文素養,可見,市場需要的是復合型俄語人才,而不是單純的俄語翻譯。我國高校目前在復合型俄語人才的培養上還是一片空白,俄語專業培養的學生除了會使用俄語外,沒有其他的一技之長,知識面也比較窄。
長久以來,高校俄語教學深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學生往往抱著“及格萬歲”的心態去學習,有很多學生甚至考前突擊復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市場對俄語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前提下,需要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同時,教師要打破一切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觀念,積極利用現代教學工具,根據市場目標設置教學環節,利用各種各樣的渠道豐富教學內容。要從培養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角度,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評價方式等大膽創新。把單一的書面考試能力培養拓展到表達、閱讀、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上。例進,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可以將現有的課程重新劃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專業必修課,包括俄語的基礎、語法等,第二部分是文化專業課,包括文化、文學、歷史、新聞等,第三部分是能力培養課,包括俄語的聽說讀寫、情景模擬、案例實踐等。通過課程的劃分可對應不同的評價方式,也可將學生能力的培養層次化,提高學習積極性。
當前高校俄語教師大學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俄語專業教育,對政治、經濟、科技了解不多。當前市場需要的是復合型的俄語人才,學生不但要掌握俄語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經貿知識。因此,我們需要提高當前的師資水平,主要提升途徑有:一是對于俄語專業教師展開“一帶一路”專業培訓,提高教師對于“一帶一路”的認識,增加他們的經貿知識儲備;二是為俄語教師提供校外實踐機會,提高教師對于市場要求的把握和自身的業務水平。
依靠高校自身的能力已無法滿足市場提出的培養要求,當前高校俄語教學必須加強三個方面的合作:一是加強高校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使用俄語,提高綜合能力,滿足市場對于俄語人才的要求;二是加強中俄高校之間的合作,可以采取中俄聯合培養的方式,例如高校俄語專業的學生在國內讀兩年,然后到俄羅斯高校再讀兩年,這樣的俄語學習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的俄語使用技能,而且讓學生對于俄語文化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相對于只是在國內學習四年更有利于俄語人才的培養;三是邀請俄羅斯高校教師到中國高校授課,直接使用俄羅斯的專業教材進行教學,從而彌補中國高校俄語師資的不足。
總之,“一帶一路”為俄語人才培養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俄語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應該抓住歷史機遇,提高俄語師資水平,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推進聯合培養機制建設,切實提高高校俄語人才培養水平,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俄語人才,從而為“一帶一路”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