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梅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0)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GPS 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由于其自身具有眾多優勢,被廣泛運用在工程測量中,通過采用GPS 技術可有效擴大測量的范圍,提高測量數據的準確性,讓測量的誤差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
在工程施工階段時采用GPS 技術要提前制定相應的測量計劃,然后根據相關要求設計測量的精度,并編制GPS衛星的可見性預報圖,確定衛星的幾何圖強度,在一切準備好后還要選擇最佳的測量時間。對于諸如山區這樣一些GPS 信號不太好的地區,一定要能夠實現GPS 網和地面之間的聯測,充分保障測量得到準確的數據,這樣才可以為后期的過程施工提供更好的環境。同時還需要注意在施工的放樣階段,要將施工圖紙上具體設計的高程和坐標進行實地的標注,采用GPS 技術時相關的測量人員就只需將放樣點的坐標依次輸入到設備中,然后再根據相關的提示就可以準確的實施,這樣能更加快捷的完成放樣工作,有效地減少施工環節中的不必要麻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公路建設工程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而對于工程施工的速度、質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精確的測量技術則是這些方面的根本保障,采用GPS技術就能夠實現測量的精確性。一般公路建設線路比較長,相對來說已知點較少,如果采取傳統的測量方法非常麻煩,而且還無法得到景區的測量數據;此時采用GPS 技術就可以有效的減少誤差,甚至可以達到50~70 km 范圍內誤差在2cm 上下。在公路工程測量中采用GPS 技術主要是運用其動態、靜態觀測兩方面功能,動態觀測主要是用來獲取坐標定位并放樣于地面,而靜態觀測則主要是確定三維坐標。
水電工程在進行相關測繪時往往會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導致無法進行準確測量,測量的條件非常困難,數據的準確性也無法得到有效保證,而采取GPS 技術就可以輕松解決這個難題。在實際水電工程測量過程中,采用GPS 技術的高精確度定位可以給測量工作減少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方面的投入,有效保證數據的精確性。
在通訊工程中對于測量數據的要求相對比較高,因此,在進行相關測量時要明確相關資料和內容,嚴格按照前期的設計規范和確定的路線進行深入研究,對于測量的防線以及偏移量要及時進行對比,避免產生較大的誤差。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要采取連續載波差分測量的方法,在確定設定好基準點后采取GPS 技術對路線進行測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準點要設置GPS 接收機以及電臺等相關設備,然后根據GPS 技術進行規劃測量。而在采取連續載波差分測量方法時,為了能夠有效減小誤差,還應該在放樣之前就進行一定的校正,然后要進行重復測量。
工程測量中獲得的數據必須要求精確,但是就目前的使用情況來看,GPS 技術在測量中仍然產生一定的誤差,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最大限度的減小誤差,未來的發展將逐漸趨于人工智能、機器人測量等方向,這樣可以有效地擴大測量范圍;另外,對于得到測量數據以及圖像等方面的處理能力也將變得越來越強大。多傳感器的混合測量系統也將成為未來新的發展趨勢,這些都可以有效擴大測量的區域,真正實現無控制網絡的全方面測量工作,當這些技術發展成熟后將給工程測量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另外,GPS 技術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發展非常迅速,而我國的相關研究和開發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
綜上所述,GPS 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運用將變得越來越廣泛,這有效提高了測量的可靠度和精確性,同時還可以縮短工期提高整體工程完成效率,但是在運用該技術時難免會存在一些缺陷,因此為了在后期工程測量中有效減小誤差,一定要認真分析研究測繪的結果,不斷完善測量技術,讓GPS 技術變得更加完善,這對于后期工程測量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