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14)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VR 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中,特別是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實驗教學環境,因此VR 技術和職業教育的結合讓現代教育方式更具生命力。VR 技術能有效地建立實驗和實訓教學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VR 技術又稱靈境技術,該技術最早出現于20 世紀60年代的美國,它綜合利用了計算機圖形學、仿真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并行處理技術和多傳感器技術,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功能,使人能夠沉浸在計算機生成的虛擬境界中,并能夠通過語言、手勢等自然的方式與之進行實時交互,創建了一種適人化的多維信息空間。
VR 技術有三大基本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和多感知性。沉浸性是指用戶感到作為主角存在于虛擬環境中的真實程度。交互性是在虛擬環境中,操作者能夠對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操作,并且操作的結果能夠反過來被操作者準確地、真實地感覺到。多感知性是指除一般計算機所具有的視覺感之外,還有聽覺感知、力覺感知、觸覺感知、運動感知、甚至包括味覺感知、嗅覺感知等。
傳統的通信實驗室建設,通信設備產品多,價格貴,更新快,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信設備會有一定的損耗甚至損壞。利用VR 技術構建虛擬的實驗環境,可以使學生獲得與真實實驗環境一樣的觀察和操作,還能減少損耗和資金的投入。
虛擬實驗室可以對實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反復訓練,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個不受時間和場地限制的環境,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實驗進度和內容,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對于一些實驗內容,由于設備種類和數量少,實際通信設備的安裝與調試同一時間只能一人操作,教學效率低。利用VR 技術開展虛擬實驗,可以讓多名學生同時參與到實驗當中,熟悉設備的操作方法。
在傳統的專業學習中,各專業課之間相對比較獨立,例如:現代交換技術的學習只涉及交換技術的理論和實訓,光傳輸技術的學習只涉及光傳輸的理論和實訓,移動通信的學習只涉及移動通信的理論和實訓,無法使學生建立網絡全局思維。通信網絡的構建是一個工程類的項目,可以使學生掌握網絡構建流程和規范,又可以讓學生具備獨自處理故障的能力,但由于實訓設備、場地等限制,此實訓項目無法實施。
為了使學生對設備有所認知,能熟悉實訓項目的各個環節,利用VR 技術構建一個以高仿真設備機房為背景的虛擬網絡,可以進行全網的拓撲設計、容量規劃、設備選型、線路連接、硬件和數據配置、開通調測、故障檢修及業務驗證等專業技能,還原了真實設備、場景和工作過程,使學生建立網絡全局思維,熟悉設備的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還能有效地避免操作安全風險。
VR 技術已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將其應用到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解決場地和設備等問題,降低設備采購和維修成本,還能將真實的實驗環境呈現給學生,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地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形式和內容。通過這種虛擬的環境,為實踐教學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模式,相信在不久,VR 技術將會成為高職實踐教學的主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