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卓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1)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尤其是對接裝備制造產業對于英語人才的創新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是科技進步的基礎,而創新精神是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我國十分重視對于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隨著本科教學工程改革計劃的實施,各高校也積極配合,不斷轉變教學方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學習提供實踐基地,增強實踐能力,不斷讓高校對于學生的培養同市場需求對接,營造出全民創新的學習氛圍。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國內英語教學不斷普及,教學水平也不斷提高,英語專業的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斷加大。隨著社會產業升級轉型,崗位對于英語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對于英語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上升到更高的層面。但是當前對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英語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學校教學過于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教學過程中忽視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多數高校沒有建立起專業的創業基地和創業指導機構,師資隊伍不夠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較為落后,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1)建立健全創業指導服務機構。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未踏入社會,初次接觸創業,難度很大,而且創業過程是一個各方聯動、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從創業想法的萌發、創業啟動,一直到項目的終止,整個過程中都需要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和規劃。為了能夠更好地鼓勵和引導好大學生走自主創業之路,必須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服務機構,給大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指導的平臺,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對大學生提出的創業想法進行評判和修改,并且幫助大學生進行完整和高效的創業規劃,同時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幫助創業的大學生解答疑惑和解決問題。
創業指導服務機構要分析大學生創業服務工作新情況、新問題,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基礎,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制訂完善的教學計劃,開足、開好創業教育課,指導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負責提供政策咨詢和創業指導服務,建立孵化基地,為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搭建平臺,要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將科研項目進行生產轉化。因此,高校加強校內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機構的建設,對于有效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進而助推創新型國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創業指導服務機構的建設,一方面可以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為社會輸送大批既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知識,又富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他們創業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加大創業成功的幾率。
(2)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要加強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就要加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學校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對教師進行鼓勵,激勵教師運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加強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其次,學校要同企業相互合作,聘請企業內具有資歷的員工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指導,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學校還要定期帶領教師深入企業之中進行參觀、學習,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不斷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以便于呈現更好的課堂。學校還要同企業合作為學生學習提供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場地,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對每個學生的個體評價,并根據每個學生的特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就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言,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之中采用創新型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并鼓勵學生將自身的創新想法付諸實踐,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幫助,對學生的創新實踐過程中進行方向上的指導,在創新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項目調查、分析、報告的撰寫以及具體實施,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激發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積極性和熱情。
(3)推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是每一所高校的目標,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不適用于當代大學生的發展,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創業成為現如今大學生在校或者畢業都會考慮到的問題,所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當中,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這種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要求。這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對于高校以及高校老師和大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高校中必須有專業的指導隊伍和創業指導服務機構,而且要加強模擬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建成大學生微型企業孵化園,完善孵化基地和服務體系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創業基地,同時針對自己本校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校本教材和課程的安排。最后要想在高校中推行這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就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從授課開始,逐漸向培訓過渡,最后轉向實踐,目標是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創業項目。這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真正地將創新創業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了創業教育進課堂,提升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4)建立創新型人才實踐基地。在進行創新實踐的過程中學校要建立其創新型人才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合適的場所。高校一定要加大對于基地建設的人、財、物投入,建立實踐基地的專業體制,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導師制、輔導員制,并在每個學期撥出一定的資金對學生創新實踐進行支持。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相應設施,例如教研中心以及各類重點實驗室,并在內部設置專業的儀器設備,為學生實踐創新提供強大的后盾支持。為了更好地建設創新型人才實踐基地,學校還要積極同企業合作,引入企業的實踐方式,并聘請企業之中的優秀員工作為實踐基地的指導教師,不斷提高實踐基地層次。學校還要同企業合作,為學生實踐提供機會,同時為企業的項目生產提供場地以及創新創意,實現校企合作,促進實踐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搭建起和企業對話的平臺,讓學生深入了解企業運作,推進關聯性課程建設。對于實踐基地的管理也要制定一套相應的管理規則,設立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在創新項目開始之前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在實踐過程中進行監督,在實踐完成之后對完成效果進行檢驗評估,對取得成效的創新實踐課程進行獎勵,對出現失誤的創新實踐課程進行鼓勵,保持學生創新實踐的激情。
當前我國對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英語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學校教學過于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教學過程中忽視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多數高校沒有建立起專業的創業基地和創業指導機構,師資隊伍不夠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較為落后,不能適應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要建立健全創業服務指導機構,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專業指導,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校企合作的師資隊伍,推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校園內建立起全新的人才培養制度,建立創新型人才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優良的場地,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創業,推進我國的創新型人才建設。
參考文獻
[1]房冠喬.對接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英語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133.
[2]沈雯.互聯網時代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7.
[3]姚大偉.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育研究[D].江西:東華理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