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賢,趙 悅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重慶 402260)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迅猛增長,汽車后市場進入了高速發展時代。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行業每年需新增員工40多萬人,到2020年,中國汽車人才缺口將超過百萬人。而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整個社會服務市場起關鍵作用。為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增加畢業生競爭能力,強化汽車專業服務社會基本功能,各高職院校相繼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必須了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并分析原因,以促進其發展。
(1)創新創業意識。我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摸索階段。大多數院校主要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為目標,就業模式也以學生找企業、企業聯系學生為主。很多高校認為創業教育應以有創業意向和創業潛力的同學為主,創業課程未設置進人才培養方案中,缺少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導致創新創業活動普及不到位,大多數學生認為找不到工作才會創業,創業風險較大,還是找個穩定的工作比較合適。
(2)師資力量薄弱。創新創業教育對師資的要求較高,即要求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也需具備一定的實戰經驗。然而,有資料顯示,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多數老師為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思政輔導員等。這些老師學術水平整體很高,但是缺少授課經驗,往往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和激情,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能力還遠遠不夠。
(3)實踐平臺不完善。創新創業不僅需要理論教育,更需要實踐操作。創新創業的實踐教育以實踐平臺為主,進行各種模擬實踐演練。高校與企業聯合建立了許多實訓基地,但受資金及實訓設備限制,不能較好地滿足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缺乏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的實踐平臺,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無法得到充分展現。
(1)轉變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各高校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應轉變創新創業理念,應結合學校與專業的實際,從學生個性化角度出發,積極探索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即滿足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更在于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傳統滿堂灌式的指導方式,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更多的是讓學生接受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掌握知識。大力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創性,使學生成為教育的主體。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一支既有創新精神又有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單單面對只有創業意向的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創新創業課程不是選修課,而是必修課。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學校應積極吸納行業成功人員參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以充實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同時,學校應重視創新創業教師的素質提升培訓。創新創業教育任務繁重,專業性較強。因此,要采用多種方式,努力為各位老師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鼓勵老師們到企業中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3)校企合作共建培養體系。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新時代下培養高校學生的創業能力,就必須利用高校與企業的共同資源,構建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課程設置應注重與專業教育、基礎教育的融合,同時,結合高職生的特點,科學統籌的設置課程內容。創業課程體系設置主要包括創業基礎、創業點實務、創業實踐。創業基礎主要包含以創業學為主的基礎理論知識,主要為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奠定理論基礎;創業實務包含創業法律法規等課程的知識,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相應的課程學習;創業實踐是最重要的部分,與企業深度合作,主要培養學生創業思維、實踐操作能力等。基于校企合作建立的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創新精神滲透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是個人發展的需求,更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有意識的將創業付諸行動,挖掘自己的潛力,最終培養出社會需求的創新創業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媚.個性化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6.
[2]王黛碧.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汽車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探索[J].職業技術,2016,15(10):12-15.
[3]張愛梅.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反思[J].教育與職業,2016,(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