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1)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校在人才培養上過于偏重理論教育和教學,師生之間的交流也非常有限,導致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力無法很好地與崗位要求相匹配。近年來,企業對工程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勢在必行。
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傳統教育模式中,理論教學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實踐內容相對較少,導致理論與實踐無可避免的出現了脫節問題。并且在當前的行業發展形勢下,高校所培養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人才只有一部分能夠最終從事相關研究工作,大部分需要進入到企業中,擔任生產一線的技術工程工作,在這種大環境下,開展應用型教學非常迫切。
高校在開展應用型人才培養時,需要充分結合院校本身的特點和條件,考慮當地的相關材料企業人才需求,促使人才為地方服務,與崗位需求相匹配。構建應用型課程,需要對既有的教學結構和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和改革。
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首先需要把握正確的課程構建思路,學校需要積極尋求與當地優秀企業的合作,實現校企合作,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案,對目前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進行改進和創新,以產業生產技術要求為導向,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目前高校將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劃分為四個部分:素質教育、應用基礎理論教育、應用技術教育、集中實踐。
素質教育是為了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主要有思想政治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公共選修課程組成;應用基礎理論教育由工程基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組成。基礎理論課程的安排需要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方面加以考慮,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為核心;應用技術教育包括專業技術課程、專業實驗課程、綜合設計實驗課程。這部分內容需要充分體現高校教育的特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符合地方產業發展趨勢的特色、精品課程;集中實踐包括專業實習、實訓、畢業論文或設計、科技創新。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主要是采取3+1教育模式,在大四階段學生進入到企業進行專業學習,企業需要為學生安排相應的崗位,安排專門人員負責學生實習的指導等工作,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需要學校充分意識到與企業合作的重要性,建立產學研實踐基地,實現學校和企業在科研、教育、生產方面的協同,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及企業效率。與企業合作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除了本校教師的專業指導,還需聘請企業的從業人員作為實踐指導老師,開展雙師教育實現協同育人。高校也需積極尋求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加強宣傳,吸引更多的合作企業,更好地實現資源交互與利用,讓學生能夠更廣泛地參與實踐活動。
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無機非金屬材料的應用十分廣泛,培養優秀的工程人才能夠促進相關事業的持續發展和不斷創新。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既能夠豐富學生的專業理論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符合當今社會的人才需求,學校需要為此做出努力,積極尋求與企業合作,形成產學研一體模式,實現人才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