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名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因此,我們必須要以學校教學為主陣地,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要不忘初心,勤勉工作,要將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挑在肩頭。
十九大報告中,有兩個話題涉及農村教育。一是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教育升級,成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近年來,華亭這個地處陜、甘、寧交匯處的甘肅省“綠色煤都”,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深入實施“一軸兩翼”工程,全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徹底改變了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城里學校有的,農村學校也有了;城里孩子享受的優質教育,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得到。從2012年開始,我們深入實施了以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為軸線,以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師生讀書活動為兩翼的“一軸兩翼”工程,積極辦好家門口的學校,取得了顯著效果。
特色文化建設助推學校內涵發展
按照“以特色促發展,樹品牌強內涵”思路,在全縣實施的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工程,有效推動各學校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校風、昂揚上進的校訓、典雅厚重的校容,集中彰顯了學校辦學理念、文化底蘊和辦學特色。挖掘建設了文化長廊、文化櫥窗、文化展室等特色文化陣地,噴繪制作了名言警句、國學經典、美術圖案等墻壁樓道文化,開發編印了民俗文化、才藝培養、興趣特長等校本教材,組建開展了棋類書法、器樂演奏、航模制作等社團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環境育人的巨大功能。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可謂百花競放、爭奇斗艷,已經成為華亭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特色文化建設在學校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課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諸方面彰顯出獨特的教育魅力,為華亭城鄉學校的內涵發展注入強大文化動力。
課堂教學改革卯足學校發展后勁
為了高質量的華亭教育,我們選擇了全縣范圍內整體推進課堂教學改革。2012年,華亭縣在經歷“照搬照抄”、全面模仿的課改的“臨帖”階段后,按照“落實、培養、創新、提高”的要求,進入課堂教學改革“破帖”階段,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創辦《華亭教育》、《華亭縣課堂教學改革導向》等雜志,堅持開展送教下鄉、課堂教學大賽、課堂教學“定等晉級”、“同課異構”、“課改論壇”、召開課改現場推進會,成立“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學校發展捆綁式結對幫扶共同體等方式,全力打造“生本課堂”,做強華亭課改品牌。地處偏僻農村的河西初中“六環節”生本課堂、神峪初中“一二五”生本課堂、東華鎮東峽小學的“五步快樂”生本課堂等教學模式有力提升了小規模學校教學質量,成為全縣農村課堂教學改革的標桿學校。
讀書活動引來源頭活水
2012年,我們制定了《華亭縣“六個一”讀書活動實施方案》,在教育系統全面開展師生讀書活動。各學校至少將每年公用經費的3%用于購置圖書,保證師生有書可讀,同時全天候向師生開放圖書館(室),實現了圖書閱讀效益最大化。縣上在閱讀文化打造、閱讀課程建設、全民閱讀推進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通過局長贈書活動、邀請知名學者專家講座、開展“書香校園”“書香家庭”“閱讀推廣人”“最美領讀者”等評選,開辟華亭教育微信讀書???、舉辦師生經典誦讀比賽、征文評選以及經典誦讀大型文藝節目展演等活動,推動了華亭教育系統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闭驹谛碌臍v史起點上,讓華亭的每一個孩子共享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煤城十八萬人民殷切的期待,也是華亭教育人艱巨而光榮的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堅持實施“一軸兩翼”工程,系統總結課改經驗,深化學生學習策略研究、推動新一輪課改進程;持續深化讀書活動,使讀書提升教師育人智慧、讓閱讀成就學生幸福人生,把學校打造成引領全民閱讀的精神高地;扎實開展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工作,形成了 “家家有亮點、校校有特色”的辦學新局面,全面協調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同處一片藍天、享受溫暖和煦的華亭教育春風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