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提要] 在我國城鎮化建設中,新生代農民工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就業問題仍然突出,主要體現在就業率低和就業層次低。本文通過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現狀以及就業問題產生原因的分析,分別從農民工自身、企業、國家三個方面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戶籍制度;城鎮化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1月9日
如今我國經濟面臨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轉換,而城鎮化建設又是我國關注的重點。新一代農民工在經濟新常態與城鎮化雙重背景下如何就業,使之既加快城鎮化的進程,又可以實現經濟增長速度的下臺階與經濟增長質量的上臺階的雙重收益,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我國城鎮化建設中新生代農民工相關理論
1、新生代農民工的概念。首次提出新生代農民工概念的時間是2010年,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后出生來到城鎮務工的農民。新生代農民工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本地農民工,他們是在戶籍所在鄉鎮地域內從事非農業的工作;而第二類則是外出農民工,包括舉家外出的和住戶中外出的農民工。
2、新老一代農民工的差異。新生代農民工與老一代農民工有很大的不同,老一代農民工的文化知識、就業技能、就業素質、就業觀念不是很高,因為他們更看重的是報酬的多少,其他方面看中就很低。然而新生代農民工他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他們不僅看中工資水平,更看重工作的環境、維權意識加強、就業選擇機會增多、心理承受能力低。
(二)我國城鎮化建設中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現狀
1、城鎮化建設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影響作用
(1)城鎮化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城鎮化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當地勞動力供不應求,這就吸引了其他地區剩余的農村勞動力,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二元經濟體制的作用,形成大量農民工群體。新一代農民工缺乏農業知識水平,在農村就業也困難,因此城鎮化的建設,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
(2)城鎮化提供自主創業空間。自主創業、創新是我國關注的熱點,城鎮化的發展會帶動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多元的小型企業也會不斷發展,進入到城鎮化地區,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會需要大量勞動力。而且城鎮化地區比城市更適合新生代農民工生存,消費水平和發展速度也能被他們接受。
2、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狀況
(1)就業的新生代農民工規模大。從表1中我們可以知道農民工規模大,總量在增加但增速發生回落。2015年全國農民工總量是27,747萬人,2014年是27,395萬人,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352萬人,增長率為1.3%。在外出農民工中2015年是16,884萬人,比2014年增加63萬人,增長率為0.4%;在本地農民工中2015年是10,863萬人,比2014年增加289萬人,增長率為2.7%。(表1)
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了解到,自2010年至2015年農民工總量增數比例繼續回落,2013年新生代農民工為15,706萬人,老一代農民工為11,188萬人;2014年新生代農民工為15,478萬人,老一代農民工為11,917萬人。新老一代農民工對比可知,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增多,在農民工的占比提高。
(2)就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年齡分布以青壯年為主。在這些就業農民工中,男性占多數,以青壯年為主,由統計局數據知40歲以下的比例下降,由2010年的65.9百分比下降到2014年的55.2百分比。
(3)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行業分布不平衡。農民工在第一產業的比重由2014年的0.5%降低為2015年的0.4%;第二產業由2014年的56.6%下降為2015年的55.1%,降低1.5個百分比;在第三產業上,農民工就業的比例上升1.6%,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與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的占比大,其他行業占比低;具體如表2所示。(表2)
從表2可知,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就業的占比上升,但是在三產中從事金融、教育、航空等高學歷、高技術的占比太低,他們在城市激烈就業的環境下還是屬于弱勢群體。
新生代農民工在城鎮工作,而城鎮中的實際情況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就業很困難,主要體現在就業率低和就業層次低。
(一)就業率低的原因
1、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觀念理想化。第一,就業觀與現實不符。新生代農民工進入城鎮工作不僅僅只是為了獲得高報酬,他們更是想在城鎮實現他們的夢想;他們會期待工作環境好、更有尊嚴、待遇以及生活條件優越,不希望像老一代農民工一樣從事臟亂差的工作,他們想提高社會價值,獲得長遠發展。可是現實卻很殘酷,他們沒有從實際出發,只是從自身的想法而定,他們的就業觀過于理想化;第二,新生代農民工對工作的期待值高。主要是工作要求高,雖然新生代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城市同齡年輕人相比不論是知識水平、就業技能還是就業素質以及接受能力都存在很大差距,與現實相比他們的就業層次還是很低。這種現實與心理相矛盾,地區的就業流動性就會很大,這對城鎮化的發展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2、國家相關制度不完善。在黨的第十三屆三中全會通過的若干問題中,就明確指出我國必須要完善城鎮化建設體系,以人為本。受城鄉二元經濟體制的作用,戶籍制度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實現廣大農民工的市民化有重要影響。由于戶籍制度的作用,每年春運期間會有大量農民工返鄉的現象,他們無法在城鎮定居。父母、子女被留在家鄉,而他們在城鎮就業,只在春節才會回去,因此產生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因為存在二元體制下的戶籍制度,子女的教育、各種保障制度得不到有效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在就業中往往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所以根本不利于就業。在醫療、就業、養老、生育等保險不能和城市居民獲得同等待遇,仍然受到約束。他們還有可能由于不公平的待遇,在心理上受到傷害,更不利于身心的健康。而且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不夠,在工作中,簽訂勞動合同意識不夠;如表3所示。(表3)
從表3中我們看出,2014年與2015年農民工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分別為62.0%和63.8%,比例非常大,所以說國家必須完善相應法律,監督企業在雇傭勞動力時依法簽訂勞動合同。
(二)就業層次低的原因
1、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素質及技能低。農民工問題也是三農問題,國家、企業對這方面的關注也在提高,企業和農民工自己開始注重職業技能。
從表4中可以看出,不論是哪個年齡段的農民工,他們接受技能培訓的比例不足40%,對于立足于經濟發展飛速的城市來說,這是一個挑戰。而且,技能不達標,新生代農民工根本不能從事含金量高的職位,這也不利于改善自身所在的社會層次。因此,為了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必須從根本解決,提高接受教育的水平,不斷提高就業技能。(表4)
2、教育保障體系不完善。我國一直在加強國民素質,教育就是關鍵舉措。但是農民工的受教育情況還不是很理想。(表5)
從表5中看到,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其中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2015年比2014年增加0.7%,在外出農民工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比為27.9%,2015年比2014年增加比例為1.9%;本地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比為25.2%,2015年比2014年增加比例為3.8%;通過數據可知,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工的比例在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低。我國經濟發展飛速,時代進步、科技創新,如果不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投入,他們沒有高學歷、就業技能、就業素質得不到提高,在未來,很有可能我國會面臨非自愿失業中的一種現象——結構性失業。一方面存在著有工作,無人做的空位;另一方面還存在著有人,無工作的失業。高學歷、技術人才的匱乏,而低級勞動力的增多,這種結構性失業不僅不利于就業體系的完善,也不利于城鎮化的建設。
(一)新生代農民工要轉變就業觀念。新生代農民工要轉變就業觀念,其中,不僅需要自身的約束,而且政府也應該對其進行引導。他們可以多閱讀書籍,更多的從實際出發,更加理性的去擇業。開展新生代農民工的自我教育,開展知識講座,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培養正確的就業觀,有效引導他們就業。
(二)企業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農民工來到城鎮工作,更多的是投身于企業中,為提高他們的就業率,應該對其技能進行培訓,而企業應該提供這樣的平臺,根據企業實際需要培訓他們,不僅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因技能而無法就業的狀況,也能為企業提供專業性人才。
(三)政府應完善相關制度
1、加大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投資。新生代農民工的大多數人在城鎮、城市仍然從事低級勞動力的工作,他們當中很難成為高技術人才。這和他們受教育程度有關,因此國家加大教育投資,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知識水平;從基礎教育入手,解決大量孩子上學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受教育的程度,他們來到城鎮工作也不會與同齡的年輕人存在差距,因為他們受到的教育程度是一樣的,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不僅全民素質提高,更保證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2、完善戶籍制度改革。因為戶籍制度,新生代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社保問題等都不能解決,在就業過程中往往受到不公平待遇。政府也把戶籍制度的完善歸為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重點,要做到把戶籍和福利分離,減少不公平現象。第十二屆政協會議上提出要建立實施居住證制度,這就給長期在城鎮工作的新生代農民工提供公平公正的落戶機會,不僅可以降低他們的流動性,也解決因戶籍而無法就業的狀況。公平公正的落戶制度,可以使他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獲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身份,激勵了他們工作的熱情,提高工作效率。
農民工是伴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而來的特殊群體,老一代農民工的退去,新一代農民工的進入,就業問題隨之產生。其中戶籍制度、社保制度等使他們在城鎮就業受到不公平對待,這都是使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城市就業的弱勢群體。自身就業觀與就業素質和技能影響他們的就業層次。因此,在探討我國城鎮化建設過程時,分析他們的就業現狀、就業的限制因素,并提出解決的措施建議,能夠有效地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促進城鎮化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1]韓俊葉.我國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3.
[2]王遠方.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3.
[3]朱維偉.城鄉統籌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困境及出路研究[D].湘潭大學,2014.
[4]鄭耀陽.戶籍制度對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影響及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4.
[5]肖琳.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實證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6]王維.我國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2.
[7]楊瀟.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問題研究[D].渤海大學,2013.
[8]謝垚凡,申鵬.基于流動視角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J].廣東農業學,2014.41.
[9]曹曄.基于就業格局的農民工培訓制度設計[J].職教論壇,2014.4.
[10]羅莉.城市化進程中的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31.
[11]張建軍.淺析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觀[J].東方企業文化,2015.5.
[12]楊志明.新生代農民工托起中國制造[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5.5.
[13]覃磊,王銳.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問題初探[J].法治與社會,2013.10.
[14]費蓬煜.新城鎮化進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發展權益現狀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5.15.